VR/AR遭遇资本预期回调,部分资本和创业者投机性过强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VR/AR遭遇资本预期回调,部分资本和创业者投机性过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一会投资”(ID:jianyihui2011),作者文钧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全球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产业千人会执行会长,幻境资本合伙人;36氪经授权发布。

VR/AR遭遇资本预期回调,部分资本和创业者投机性过强

经历了近80年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产业基于半导体工业的长足演进,开始跨过漫长的技术成熟曲线(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逐步走向成熟期,虚拟现实产业的演进正在经历从1.0到4.0时代的图景。

从硅谷的角度看,2010年左右被认为是产业的拐点,也就是从1.0时代向2.0时代迁徙的开始。1.0时代更多集中在产业的探索和行业的特种应用,我们称之为“产业ToB初期”。2.0时代则由于半导体工业与移动互联网的演进,以及基于个人用户终端体验的技术体系的提升,被称为“产业的ToC初期”和“ToB深度发展期”。

众所周知,ToB和ToC是个迥异的商业逻辑关系,在这个转型期内,如何有效完成产业在人才、技术、产品体验和资本化上的全面过渡,是个异常艰难的课题。

作为下一代的计算平台和信息文明下一个阶段的重要互联网新型应用,虚拟现实产业及其相关领域所承载的是个异常庞大和系统的产业,它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强调了更为复合的应用体验。虽然虚拟产业已经历数十年艰难建设期,也经历了长时间的创想期和探索期,但也仅是刚刚越过产业1.0阶段。随着半导体工业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开始迈入产业的2.0阶段。2.0阶段的跃进至今仅仅走过了不到十年,产业要真正进入虚拟现实2.0+全面爆发的业务领域,还要经历一些挑战。

这是因为,一方面,传统产业理解和适应新鲜事物需要一定时间。另一方面,1.0阶段的产业成熟从业者和2.0时代的早期从业者摸索虚拟现实的体验模式,形成产业链级别的系统、产品乃至内容建设,尚需假以时日。人才知识结构欠缺与人力资源罅隙,构成了虚拟现实产业化在各方面对接资源时的掣肘。

在这个艰难的建设期阶段,虚拟现实的产业开拓者们一方面需要秉承开拓创新精神,在商业模式和变现的应用领域寻找机遇,另一方面则需要在跨技术、行业应用及体验方式等领域完成系统性探索。而相对于海外资本对产业的认知和建设期系统的投入,国内逐利的资本市场显得耐性不足,这使得在目前阶段,社会关注虚拟现实概念大于产业本身,资本倾向于高估技术的短期效能,低估它的长期影响力,这在虚拟现实领域尤为凸显。

当下,资本对产业投资的关注更多是在能率先形成商业能力的硬件和内容,却很少关注产业链的重要衔接点的建设。投资机构策略性和协同性较弱,点比较散,精准度不高。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早期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唯有对产业链进行系统建设,VR/AR产业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最终打造成闭环,并开始走向变现。在闭环打造阶段的元年阶段,无论是产业链较短、率先发力的B2B2C业务,还是产业链更长的B2C业务,都各自呈现了各自的建设难点,这从另一个层面体现了虚拟现实复杂产业结构的分形特质。

在产业的早期建设期,资本的投资策略应重点关注产业链建设水平,把握住各产业链条端的核心要点进行布局,要关注到产业目前只有硬件、内容、平台等大的赛道体系。但虚拟现实还是个产业长跑,具体的赛道并没有真正形成。在一片处女地之上,“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虚拟现实产业迭代速度甚至远超移动互联网,在本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才是当下阶段的创业者核心能力。也正因此,与投赛道相比,投“人”才是早期产业投资的关键,尤其是对行业持续发展路径有卓越sense的创业者,才是行业早期最能体现价值的关键。中国的资本市场依然处在发展期,资本还没有形成陪伴早期发展的创新产业一起成长的习惯,投资人和“新晋创业者”要真正理解这个创新体系的建设,还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从2015年年初到今年,资本从“不知道何为VR/AR”转移到“热捧VR/AR”概念再到“行业资本寒冬”,尽管资本助推了产业成长,但还是难免体现了其投机性的一面。真正关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产业基金,将成为产业推动的重要工具,因为它可以结合资本的驱动力和全局化的思维,关注产业创新人才培育,关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罅隙弥合,关注重要技术的构建,有效的资源配置,帮助生态企业之间进行系统性融合,帮助承担重负的产业开拓者实现跨越性成长,这些都为尽快打通闭环、形成产业自身供血提供了卓有价值的支撑。

尽管已经跨越过了漫长的技术成熟曲线的大半程,虚拟现实仍处于产业“从复苏至成熟”的发展早期。技术演进有它的惯常形态,根据以往从PC产业到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可以大致看到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地图轮廓,只是与前辈们比起来,虚拟现实这个地图更为庞大,更为复杂,连接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特质更为显著。

基于可视化网络商业系统的判定,未来我们将深度进入到视觉经济的时代(即眼球经济的世界),视觉是人类最强的感知入口,也代表着关注力和影响力,而“所见即所得”的高效信息化服务是下一代互联网平台的重要业务特征。

另外,从商业模式上看,未来视觉停留在事物上的时间,很大程度上是衡量商业价值重要标准,这一点,我们在今天的互联网热潮中已可见一斑,虚拟现实产业深度放大了这种商业特征,且VR/AR距离C端最近,而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将成为其重要的底层支撑。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个新商业体系内,VR/AR将呈现更大更深远的作为。

进一步看,在这一轮全球化创业热潮中,华裔最优秀的创业者们与全球的优秀创业者们几乎站在同一“纬度”。相比PC产业和互联网,中国这批参与到全球新兴科技创新领域的人才,将有机会站在潮头引领这次产业发展。而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商业模式创新力,都将成为虚拟现实产业的强力引擎。

在过去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中国的产业创新者和开拓者以卓越的战略思考和资本市场工具,将产业化的中心有序逐步地牵引至中国本土。在这个进程里,大量优质产业链资源生态,诸如好莱坞的内容公司和硅谷的科技公司乃至于海外资本,也开始关注到中国市场的机遇和合作机会,重要的战略资源被牵引到国内,带来了更多横纵向的发展机遇,这些都将对中国文化科技发展以及创新体系建设带来更多可能性。这一轮的产业早期创业者们正期待着自己的努力可以更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性发展,期待中国作为主体引领全球化科技文化的创新可以逐步成为现实。

过去的2016年是虚拟现实的元年,也恰逢中国经济处于阵痛的经济结构调整期。在这个历史周期中,虚拟现实产业所面临的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极为严峻的挑战,产业开拓者在迎来曙光之后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VR/AR从某个维度来看并不是一个简单产业,它像互联网一样,是一次系统的变革机遇,并与传统产业融合,形成社会变革的更大动力,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各自映射了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创新,将深度变革人类社会的信息文明体系。

新一代的虚拟经济之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全球产业经济即将迈入下一个纪元的前夜,期待卓有远见的产业从业者能够精诚合作,共度难关,协同愿意推动资本创新和政策创新的产业机构,共同创造一个虽然虚拟但却愈发真实的明天。

未来已来,愿更多有志于这个产业的创新者团结共襄VR/AR事业的未来。于我们和我们的合伙人而言,这是值得奋斗终生的事业。

注:为了便于做产业宏观阐述,本文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产业及其关联领域泛称为虚拟现实产业。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36氪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连续创业者创业者联盟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