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这事能不能互联网化?“小尾巴”用滴滴模式开拓市场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口译这事能不能互联网化?“小尾巴”用滴滴模式开拓市场

假设用户在国外语言不通,可能会想到用“机器翻译”或者找个专业翻译人员。但目前机器翻译的准确率只有35%,而专业翻译人员(以下简称译员)能保证准确率却不能随时随地待命,并且一般交传的日薪在三千元到上万元之间,普通用户难以承受。

基于此, “小尾巴”  从出境旅游市场切入做了一款连接用户与人工译员的App 。用户可以在App上选择英语、日语、韩语、西语 、泰语等十一种语言间的互译, 用户与译员间是以网络电话的形式连接, 后台系统会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和语种情况 精准匹配译员, 而译员的评估包含所属行业、兴趣点、从业经历、相关资质及用户评价等几个维度。比如中国用户在一家韩国餐厅吃饭语言不通需要点餐的时候,“小尾巴”能为其匹配有在韩国生活经历的译员,甚至能匹配到去过该餐厅的人,这种精准匹配译员背后的逻辑类似于滴滴打车在接通译员后,用户能与译员边语音通话边用文字或图片辅助沟通 ,而其收费的方式既可以按照分钟也能包天或包月。

口译这事能不能互联网化?“小尾巴”用滴滴模式开拓市场

既然 “小尾巴” 的主要服务是由人工译员来提供,那么其 如何聚集译员 ?“一方面 ‘小尾巴’ 是上市公司 传神语联 孵化的项目,母公司能对接一定的译员资源,另外地推也是其获得译员的方式之一。” 小尾巴 技术总监肖亚说。

36氪曾报道过的与 “小尾巴” 同一个赛道上的公司还有 “语联国际” 、“中译语通”等, “中译语通”做的是类似机器翻译的事 ,而 “语联国际”是通过搭建平台为C端用户或者小B端提供远程口译服务 。与之相比,肖亚认为 “小尾巴” 的 优势 一方面在于 译员质量有保证 ,不论是全职还是兼职译员都需要通过相关考核机制,且精准化匹配译员机制能给用户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 “小尾巴” 7X24小时都有译员在线,为保证身处不同国家的两人持续稳定的沟通交流,其在全球一些国家部署了服务节点,这些节点能与国内节点间形成稳定的网状的服务结构。在译员比较充足的情况下, “小尾巴” 能做到10s内响应, 绝大部分时候30s内有人接通。

谈及 “小尾巴” 接下来的打算,肖亚表示 将会在轻量级的场景上增强实时性 ,因为目前图片识别翻译存在响应不及时等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此外还将更深层次挖掘译员价值 ,让他作为UGC内容的来源并与其所提供的服务相结合,比方说用户到韩国旅游想吃某种美食,在与译员沟通询问后App端能同步推送译员向用户推荐的内容。

据了解, “小尾巴” 团队总计100多人,技术研发有30多人,目前其平台上已有译员1500多人,有国外生活经验的译员占据4成。迄今, “小尾巴” 覆盖的用户约70万。

随意打赏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互联网 市场开拓滴滴 互联网金融传统企业互联网化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商业模式互联网化互联网营销模式互联网盈利模式互联网 信息化互联网商业模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