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大提速,刺破新股泡沫?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刊财经”(ID:hkcj2016),作者张俊鸣,36氪经授权发布。
近期A股市场投资者可以明显感受到新股发行的提速,每个交易日基本都能收到券商的短信提醒,一般是沪深交易所各一只。从统计数据来看,11月份以来新股发行也确实正经历大提速,截止11月25日(上周五),证监会本月核发的IPO批文家数已经高达52家,创出年内新高,超过1-4月的总和!
附表:今年IPO每月家数
新股发行的提速,某种程度上也加快了“堰塞湖”的消解,因为按照目前的批文发行速度,已经超过了IPO新增排队企业的速度。在加上今年11月30日正好是注册制改革三周年,三年前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标志着开始向IPO注册制过渡。而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注册制进行授权,两年的授权期即将过半。外界担忧,新股发行提速是在和注册制改革对接,一旦注册制出台,会导致A股重挫,估值高的小盘股将成为下跌的重灾区。
这些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就在2015年股灾期间,管理层还将叫停新股发行作为救市的举措之一,显然新股的发行存在明显的抽水效应。除了直接融资之外,越来越多的新股在上市不久之后便停牌启动定向增发等再融资,这部分限售股和原有非流通股一起,未来1-3年将会陆续上市流通,形成市场的巨大抛压。尤其是在新股目前定位普遍比老股高出许多的情况下,新股的加速发行让A股市场变成各类大小非的提款机。
此外,新股提速发行也让市场担心问题公司混入市场。近期天马科技、科利达在IPO前“临门一脚”被喊卡,其中暴露出财务数据异常等问题,引发市场瞩目。过去A股也不乏问题新股“带病上市”,万福生科、欣泰电气等知名造假企业正是早在上市前便疯狂造假,一旦新股发行继续加速,“萝卜快了不洗泥”,将来为A股市场埋下一个个业绩地雷。
今年新股的加速发行,暂时还没有对大盘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这和管理层巧妙的新股发行机制有关。首先是发行时压低估值,普遍在23倍以下,如果发行时市盈率高于同行业已上市公司的,还需要公示三周,延迟发行。这样一来,新股发行价被压低,一级市场为二级市场留出炒作空间;其次,新股申购和持有已上市公司的股份结合,按发行前20个交易日收盘的平均市值作为申购依据,想要打新的资金必须要配置老股,稳定了二级市场;第三,采用“货到付款”的形式,申购时投资者账上无需有资金,只要在申购中签之后再筹集资金缴款即可。这三大招,一级市场给二级市场让利,为二级市场引入资金活水,也让套牢在高位的投资者获得“免费抽奖”的机会,堪称一举三得。
不过随着新股发行的提速,新股的高溢价最终还是要二级市场来买单,特别是成本低廉的大小非蜂拥而出,造成的吸金效应将会抵消目前二级市场为打新而被动买入的资金,可谓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旦注册制推出,新股发行速度进一步加快,二级市场引入资金的速度比不上一级市场抽水的速度,指数向下探底在所难免。近期刚上市的新股上海银行,在两个涨停板之后便震荡下行,显示炒新资金对新股尤其是大盘新股的热情开始降温,这个重要讯号投资者必须高度重视。
以注册制而言,新三板已经被广泛看成是一个注册制市场,目前挂牌家数超过9700家,预计年内可望突破万家,数量远超目前沪深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在挂牌企业数量大跃进的背后,新三板面临着成交低迷,跌跌不休的窘境。以三板成指为例,从去年最高的2134点持续下滑,目前仅有1100多点,大量公司无人问津。虽然新三板的交易机制、投资者准入门坎和A股相比有许多制约,但大量公司蜂拥上市,仍然是目前估值较高的A股市场尤其是中小创不可承受之重。
新股发行的提速及未来可能和注册制对接,对当前二级市场股价高高在上的次新股将是重大打击,将来类似上海银行那样开板之后震荡下行的新股将不会少见,盲目追高次新股还需要多留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