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的梦想:科技新贵与传统厂商的夺嫡之路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0月15日,特斯拉发布了最新款车载操作系统 Version 7,新的系统中也带来了三项新功能——Autosteer(自动巡航)、Auto lane change(自主变线)、Autopark(自主停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 Autosteer。当用户把 Model S 开上高速路,开启 Autosteer,系统便会让车在固定的车道上行驶,并且通过传感器和计算系统的联动将车控制在安全的车距范围之内。Autosteer 暴露了特斯拉的野心。新功能更新后,Elon Musk 便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的目标将来能够推出一台完全自主的无人驾驶汽车

事实上,Autosteer 的发布早有征兆。在前不久 Model X 发售时,Elon Musk 煞费苦心地介绍了几个有趣的功能,自动探测司机的鸥翼门、拥挤情况下依然能轻松打开的车门以及研发中的自动充电设备,这些都表明 特斯拉在为无人驾驶汽车做准备 。

当我们把 Model X 的细节设计和昨天的更新的自动巡航等功能结合起来看,假如特斯拉真的要造无人驾驶汽车了,我们猜测特斯拉的策略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一步一步推出一个个小细节设计,在已现有的产品上去检验和完善这些设计,等到所有的部分都准备好了,便一下子将这些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另一种则是特斯拉先让用户在现有车型感受无人车的设计理念,之后进行过的整合。

特斯拉将这些先进的为无人驾驶汽车准备的设计置于现有产品上的策略,一是可以提升现有产品的吸引力,提高销量;二是可以在实战中检验这些技术,为今后的无人驾驶汽车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并非所有的新兴科技公司都是如此,例如谷歌

谷歌并不是一家汽车公司,但关于无人驾驶汽车,谷歌声势最大。2009年,谷歌启动了其无人驾驶汽车研究项目,一年之后,7 辆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便开始上路试行。2012年,美国内华达州为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颁发了第一张合法车牌,允许其合法上路试行。今年6月,2 辆从零开始设计的无人驾驶原型车开始上路测试,谷歌表示这些无人驾驶汽车致力于完全的自动驾驶,在其最后的成品里,并不会有方向盘和刹车踏板。但目前由于测试原因,原型车上还保留了刹车。谷歌无人驾驶车是彻彻底底的自动驾驶,车顶上的扫描器发射 64 束激光射线以计算出与物体的距离,另一套在底部的系统测量出车辆在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角速度等数据,然后再结合 GPS 数据计算出车辆的位置,所有这些数据与车载摄像机捕获的图像一起输入计算机,软件以极高的速度处理这些数据。

谷歌目前已拥有数十辆原型车,这些车也测试了数十万公里,技术相比其他厂商而言已是很成熟,但谷歌仍然不满意。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 (Sergey Brin) 说,这辆无人驾驶汽车还很初级,Google 希望它可以尽可能地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能把用户送到目的地。

也许,谷歌一直在等待其技术真正成熟,等待法规正式批准无人汽车可以正式上路行驶,到那时,谷歌便会拿出一个完全改变消费者生活的产品。

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的思路则是参考了谷歌。2014年7月,百度对外宣布了其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由 IDL(深度学习研究院)进行研发,在这之前,IDL 便从各处挖来了一批该领域的人才。此外,为了加快研究步伐和弥补其在汽车制造领域的缺陷,百度还选择了与宝马合作。两者间分工是百度负责数据和服务部分,宝马则负责硬件设计制造任务。百度将发挥其地图领域的数据优势和场景识别能力,让其无人驾驶汽车具备自动识别交通指示牌和行车信息。按照设想,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通过传感设备上传路况信息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实时定位分析,从而判断行驶方向和速度。

今年6月,百度高级副总裁、技术战略委员会主席王劲透露,百度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无人驾驶汽车。之后,宝马发言人表示,今年年 底前将和百度一起在中国测试无人驾驶汽车。

2015年,苹果也准备涉足汽车产业,开始在从各大传统汽车厂商、汽车电池制造公司、特斯拉挖角,并且为了汽车业务从公司内各部门大量抽调员工。可以肯定的是,苹果也要可是造汽车了,但是不是无人驾驶汽车还无从知晓。

与传统的汽车厂商相比,这些科技公司在生产模式上似乎都注重一个 “轻” 字。特斯拉每年产能只有 2 万多辆(奔驰 2014年 全球销量 165 万辆),近些时候更是有传闻在寻找代工厂。谷歌则早已明确不会独立开设工厂制造汽车,他们会寻找一个生产合作伙伴。苹果的各产品一直由代工厂生产,想必汽车业务也是如此。这些科技巨擘们都只负责研发、设计这些轻资产却高利润的工作分工。另外,这些科技公司更看重的是服务,也就是以用户为中心,至于汽车的性能则考虑的不是太多。

虽然人们在谈论 “无人驾驶汽车” 是往往会想到这些科技公司的项目,但传统汽车厂商在该领域付出的努力似乎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5年 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梅赛德斯-奔驰发布了其无人驾驶概念车 F015 Luxury in Motion。据介绍,F015 上运行的 Extended Sense 系统拥有 360 度的全方位视野,利用立体摄像机、雷达及超声波传感器中获取的大量数据监测车身四周的路况。高精度的 GPS 数据配合 3D 导航地图,能够将车辆定位精确到厘米级别。在可能发生碰撞等特殊情况的时候下,Extended Sense 系统将会预先检测,提前判断并对车辆采取如施加制动等适当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另外,它的电动混合动力系统的总续航里程可达惊人的 1100 公里(200 公里为蓄电池驱动,900 公里为氢动燃料电池驱动)。

同样是在 2015年CES(消费电子展)的开幕式上,三星电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尹富根做主题演讲,邀请宝马集团高级副总裁 Elmar Frickenstein “串场”。站在车库里, Elmar Frickenstein 对着手腕上的三星智能手表 Galaxy GearS 喊了一声 “BMW”,其座驾宝马听到了召唤、感应到他的方位,缓缓地开动,绕开柱子,最终停靠在他的身旁。宝马的工程师在无人驾驶试验车型上安装了高精度的 GPS 以及传感器列阵,在分析完大量数据之后,汽车会针对当前路况做出精确判断。另外,部分宝马无人驾驶汽车一旦开启 “极限模式”,还可以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比如高速避障、漂移。

日产无人驾驶汽车计划也在 2013年 公布,并且希望能够在 2020年 让旗下的无人驾驶汽车正式上路。近日在青岛举行的 “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日产也展示了其无人驾驶技术。

沃尔沃在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的道路上还拉上了瑞典交通管理局和挪威公众道路监管局。他们 计划 将车联网和云服务整合,在北欧地区道路的两侧架设探测器,实现道路情况的即时、分布式感知和共享,从而让无人驾驶汽车更加安全。此外,为了让无人驾驶技术更安全、可靠,今年3月 沃尔沃还将其无人车拉到了世界上道路情况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的中国进行测试。正是因为这些,沃尔沃对其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相当的自信,近日,沃尔沃 CEO Håkan Samuelsson 在发表演说时说到:“如果沃尔沃的无人驾驶汽车在自动驾驶的情况下出现了车祸,沃尔沃将承担全部责任。”

传统汽车厂商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更看重车的性能本身,而这也是从他们多年的汽车制造技艺积累和工业设计优势出发。另外,传统汽车厂商也不会无人驾驶上也不会那么激进,比如不会取消方向盘、油门、刹车等用户驾驶工具,一定程度上保护人们驾驶的权利和乐趣。

与此同时,国产的厂商也在努力。15日,在 “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 上,北汽宣布将在北京车展上推出首款无人驾驶汽车。今年6月,北汽与滴滴快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无人驾驶领域将进行深度合作。今年3月,北汽与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今年底前,北汽还将宣布与乐视开展更重要、更大范围的合作项目。另外,国防科技大学与一汽集团在 2011年 便完成红旗 HQ3 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但最近也没有什么消息流出,商用化也一直没有进展;比亚迪与新加坡实验室达成研究协议,共同开发无人驾驶项目;吉利汽车依靠沃尔沃的安全技术也在埋头试验无人驾驶;广汽也携手中科院开展无人车试验;上汽则选择了中航科工共同开展相关试验。

现在,大多数无人驾驶汽车制造者都对外称,2020年,无人驾驶汽车将正式进入民用。2020年 的时限可能来自监管和技术两个方面,而监管又源自于技术。现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并不是十分完善,比如无人汽车还不能应对突发恶劣天气(下雪、暴雨),另外,无人汽车最为重要的信息处理系统是否能应对黑客的攻击行为。技术的不完善,导致监管机构不能确认无人汽车是否足够安全,也就导致无人汽车在商用合法化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原创文章,作者:土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