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们对自拍得多少个赞过于焦虑,让一个社交App找到了机会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纽约时报刚刚发布了一篇关于 “后千禧年一代(1995年 以后出生)” 的青少年们使用 App 的长篇文章,从文章展示的采访和调查来看,美国青少年和我国 95 后一样,关注自己的社交媒体形象、有和上一代区别的意愿、以及随时不离开手机。

“我在洗澡的时候才会不在线”,一位女孩说。而长长的在线时间,对于以广告收入为主的 App 来说,就意味着巨大的收入来源。聪明的广告商,早就将眼光从 18-35 岁的千禧年一代,转向了这群成长中的消费生力军。

问题在于,如何吸引这些讨厌广告、同时付费意愿又偏低的青少年来使用自己?

首先要了解你的用户。根据文章描述,这些美国青少年喜爱 Instagram,但极端恐惧他们发布的照片会被忽视或者嘲笑。通过 Snapchat 聊天,他们感觉压力更小,但是阅后即焚的功能也使得谈话展开更加困难。

尽管,大部分社交媒体及即时通讯 App 提供的功能都大同小异——交友、发图、通讯,但是青少年们却会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场合在这些 App 里来回切换,寻找最酷的那一个。

一个典型场景是,一位女孩说,在 Snapchat 上发图时,她会随手发一些日常内容,但是如果要在 Instagram 上发布,必须要精挑细选,并且保证一周发布不超过一张图——因为前者是个比较轻松的社交环境,而后者则紧密代表着你个人的身份。至于 Facebook?呵呵,无所谓,反正没人用了。

而另一位受访女孩则(和她的同伴一样)特别在意别人在 Instagram 上对她的评价。她会定期删除点赞数量不高的内容,并使得自己的全部图片数量保持在个位数。至于她的朋友,目前的已发布图片数是 0。

这也很好理解,当我们还在青春期里尝试驾驭荷尔蒙时,谁不希望自己在别人的眼中永远牛 X,永远光芒万丈?

而这种心理,就让一个社交应用 Wishbone 找到了机会。

95 后们对自拍得多少个赞过于焦虑,让一个社交 app 找到了机会

这款应用诞生大约一年了,它的玩法是让用户发布两张对比照片,比如 “霉霉还是水果姐”,然后争取大家的投票。通过投票,你为自己打上了标签、找到了朋友、同时获得更多关注。

更会玩的是,每天两次,App 运营方还会发布一个类似 “知乎日报” 一样的精选投票列表,选上的组合能够获得大量关注和投票,而投票数的积累,在 Wishbone 的世界里就像 Facebook 里的点赞数一样是一种 “硬通货”。

简单轻松、释放压力,Wishbone 生生就在社交软件里杀出了一条血路。从 7月 开始,Wishbone 就在 App Store 社交媒体排行榜 30 名里呆着了,如今拥有 300 万月活跃用户。

啊,青少年的心思,好难猜。

本文编译自: nytimes.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1806.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