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热中还有市场空白,BigVision率先切入眼科影像诊断
陈新建说,自2001年起,他从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研究工作长达十六年之久,从早期的指纹识别、手写识别,至随后的医学影像诊断。而最近的六年,眼科影像诊断作为陈新建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已付诸商业实践——2015年11月,陈新建创办BigVision(比格威医疗科技),旨在应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技术开发云端眼科诊断系统,力图打造眼科影像知名品牌。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创新性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资本聚焦。从已有的实践看,从医疗机构运营管理、医生诊断服务系统,至医学影像诊断识别等方向均已出现不少探索,且涌现出了众多成功案例:如:36氪之前报道过的若水医生、推想科技、大数医达、deepcare、雅森科技、VoxelCloud等新兴公司
BigVision与众多新兴信息科技公司一样,均选择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学影像领域,但又区别于应用在一般性疾病的医学影像领域如:目前比较多见的应用于肺部、肝脏、消化道、心血管等疾病领域。“眼睛的结构比较特殊,不能做CT、MRI,而基于OCT的眼球成像也要精细得多。”陈新建在接受36氪采访时谈到,“而且,就目前来讲,眼科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相对于其他专科仍处于比较空白的阶段。”
不过,眼科医疗虽然相对空白,但市场前景却非常广阔。如:中国10个人当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这就意味着约有1.1亿的糖尿病患者, 其中约有28%的几率会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另外诸如:青光眼、黄斑部病变等眼底疾病患者也高达3000万。而在现有医疗资源相对较为紧缺的情况下,高效、便捷、智能化的筛查诊断系统对于这些高风险患病人群将尤为需要。
在此背景下,陈新建带领他的核心团队创建了BigVision,致力于眼科疾病诊断与分析系统的研发,目前已研发掌握了多项相关核心技术,包括三维视网膜自动分层技术、三维眼底疾病自动检测与分析技术、眼底疾病发生发展预测技术、视网膜三维重建与可视化技术、眼底彩照自动诊断与分析技术等。
陈新建告诉36氪,利用这些核心技术,BigVision开发了基于云技术的云端眼科影像诊断与分析系统EyeMIAS,以及跨多平台(Windows,Linux,Mac OS)的PC端眼科影像诊断与分析软件MIPA。“目前,我们产品1.0已经开发完成,目前正在几家大的合作医院当中试用。”陈新建说。
至于未来的商业变现模式,BigVision已经设计的比较明确,包括三种方式:提供全套产品和升级维护模式,即买断模式;根据用户的检查项目分次收费的分成模式;以及买断与分成相结合的模式。按照BigVision的设计,买断模式主要面向大型医疗机构,总的市场空间在50亿以上;而分成模式可适用于小型医疗机构及体检中心等,规模也在50亿以上。抢占其中10%的市场份额,已经相当可观。
团队方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新建为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973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苏高新领军人才。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包括拥有多年从事医疗行业销售与管理的相关专业人士及国内知名眼科医院主任专家。核心技术团队由年轻的博士和硕士组成, 并已与苏州大学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平台,获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和专利 。
目前BigVision正在寻求PreA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