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的屏幕游戏转变为虚拟现实结合的物理探索,frog推出的新平台YIBU可以做到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近日,跨国设计与战略咨询公司 frog 在上海的 frogLabs™ 发布了模块式平台 YIBU,这个平台目前包括 5 款内置传感技术的手工木制智能玩具,基于传感器,它们会收集实时环境和地理位置等相关数据,将现实中的温度、声音、光线、方向和风力几个因素作用到屏幕上的人物或其他角色中去。

YIBU 的设计团队制作了一个产品 DEMO 视频:屏幕上有一只在漂浮的冰块上呼呼大睡的北极熊,旁边站着一只小企鹅,孩子们的游戏角色就是那只小企鹅,可以通过声音部件叫醒北极熊。当然,轻微的声音可叫不醒它,大声尖叫的话,小企鹅会向北极熊投掷出 “冰块”,睡眼惺忪的北极熊就会被吵醒了。

延伸起来,还可以这么玩:把温度传感器放到冰箱,北极熊会更冷;将光线传感器拿到室外太阳底下,北极熊所在的环境也会对应变成晴天;摇动方向传感器,北极熊会在冰块上失衡;转动风力传感器的小风扇,北极熊的毛发会在风中凌乱…

对 5 个传感器的左右既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自然环境作用的,温度、声音、光线、方向和风力这几个因素还会交叉影响,比如说风大了北极熊会觉得冷,光线强烈了北极熊会觉得热,毕竟这些因素在现实中也不是单线条毫无相互影响的。

把孩子的屏幕游戏转变为虚拟现实结合的物理探索,frog推出的新平台YIBU可以做到

为什么要设计 YIBU ?设计师团队介绍说,一项研究显示,中国 3 至 8 岁的孩子中有超过 73% 的孩子经常与各种电子屏幕接触互动,特别是城市家庭的孩子们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父母工作都很繁忙,陪伴自己的只有电子产品,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与现实世界接触的积极性越来越小。

VR 技术也在影响着孩子们,戴上 VR 眼镜、玩 VR 游戏,孩子们更脱离现实世界了。YIBU 团队的设计师认为,孩子们仍然需要跟现实世界接触,探索才能形成认知,他们只是缺乏一种跟现实世界交互的工具,YIBU 想把孩子的屏幕游戏转变为虚拟现实结合的物理探索,这也是设计师们设计 YIBU 的初衷。

并且,YIBU 并不强调它的教育功能性,设计师们强调,没有一定要让孩子们通过 YIBU 学到什么数理知识,只是希望孩子们能以玩的方式感知现实中的元素,通过它们对屏幕上角色的影响,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

YIBU 这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是 frog 的设计师团队们对多种传感交互技术、角色开发和生成性叙事反复试验之后才最终打造出来的,它诞生的上海 frogLabs™ 鼓励设计师们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现状为指导,利用新兴技术进行试验性研究和原型制作。YIBU 的诞生并没有客户参与,更像是一个不以结果为导向的设计。

这 5 个传感器只是 YIBU 的 DEMO,并不是最终成品,这个模块式的平台是开源型的,基于传感玩具能和多种游戏对接,frog 希望这个设计能作用于玩具零售、智能玩具、游戏和教育行业的企业和投资者们,也就是说, YIBU 很可能在未成型的阶段就被 “卖掉” 了。

这也是 frog 一贯提供的服务模式,他们可以根据 B 端用户(一般都是大企业)需求提供相应的设计服务或战略咨询,比如说,他们为微软设计了 Mac 版的 Office 品牌标识、为 UBS 设计了网银手机客户端、为 IPC 设计了证券交易设备等等,设计涵盖公共事务、工业设计、互联网产品等等领域,非常跳跃。

目前 frog 上海有 30 多位设计师,他们会根据 “头脑风暴” 式的想法自由组成小团队,将他们的设计想法付诸实践并进行内部年度竞赛,胜出的团队可以代表 frog 上海工作室与 frog 其他驻地的工作室(全球总共 11 个工作室)进行年度竞赛,也有可能被 frog 推选去参加全球交互设计大赛、Core77 设计大赛等比赛。

YIBU 离国内真实的 K12 的智能玩具市场还有点儿远,毕竟众所周知的是,国内的家长们比较 “功利”,他们更希望让孩子通过这些智能玩具学到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实在技能,而且最好可以有个 “成绩单” 式的量化反馈。

36 氪报道过的有 K12 智能硬件产品的国内公司有葡萄科技,他们在今年 1 月发布了麦斯丝、Hello 编程、哈泥海洋和涂涂世界四款新产品,借助图像识别技术与 AR 技术,从数学、计算机、手工、绘画等学科方向对儿童进行训练。其他儿童智能玩具的玩家有小熊维尼、AR 学校等,不过你会发现,跟 YIBU 相比,他们的产品更突出于教育的功用性。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36氪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