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误读有哪些?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详细拆解
当下,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开启,清理时间表也已公布,意味着互金企业的日子将变得难过,也意味着潜在进入者将面临更多的门槛。但这些是否都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就是伪需求,伪概念,从此就前景黯淡?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近期在《中国金融》中发表的一文对此作出了解读:
陈龙认为目前互金面临的低谷不可怕,他说,社会公众对金融创新的接受往往有情绪周期。互联网金融于 2013年 在广受瞩目中被冠以元年,三年后,因部分领域风险积聚而面临专项整治。这种起落的例子还能找到很多,如在美国被公认为对冲利率风险最有效的国债期货,于 1995年 在中国被取缔,然后 2013年 被恢复,并获得年度创新奖。
资本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金融注定会在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在 “捧” 和 “杀” 之间,如果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有更清晰的认识,金融创新之路可以走得更好。
误区之一:跑路平台代表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包含诸多领域,发展速度不尽相同。据陈龙介绍,一个普遍规律是:金融不确定性越低、复杂性越小的产品,就越容易标准化,并借助技术革新的力量快速普及;反之,不确定性越大、复杂性越高的产品,“互联网 +” 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一方面,金融不确定性相对较低的证券交易、支付、货币基金等已经获得长足发展,跻身世界一流。在线交易已经成为证券公司的标配,支持交易和咨询的同花顺、大智慧等企业都已经成为服务数千万用户、市值数百亿元的上市公司;在线支付和网购也一起实现换道超车,2015年 中国网购总金额超过 3.8 万亿元,无论从金额还是在社会零售总额中的占比都超过了消费大国美国;在理财领域,以天弘基金的余额宝为代表,通过货币基金这样的低风险产品把理财门槛从几千元直降到 1 元,从规模上看,超过 2.6 亿账户使用过天弘基金的余额宝,而天天基金网的单日活跃用户超过 1000 个。
另一方面,金融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较高的小贷、众筹、并购等领域,难以标准化,需要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甄别能力,同时对信息披露和投资者适当性也有更高要求,互联网化也需审慎推进。以蚂蚁小贷为例,发展数年所积累的大数据风控能力以保障风险可控为前提,实现 “310” 的用户体验:3 分钟申请、1 秒钟到账、0 人工干预。
因此,正如金融各领域的本质不同,互联网金融各领域差别极大。交易、支付、一部分理财领域已经在支持实体、助力消费等方面发挥了作用。陈龙认为,跑路的 P2P 平台恰恰是互联网金融中发展相对不够成熟的领域,并非典型代表。
误区之二:互联网金融不安全
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状况也和不同领域的成熟程度密切相关。
证券交易领域已经实现电子化、远程化,少有恶性事故发生。据陈龙介绍,在网络支付领域,和各种触目惊心的银行卡盗刷、账户被盗案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支付行业不但便捷,且整体安全,已达世界一流水平。根据银联数据,2014年 中国银行卡总体欺诈率约为万分之二,贷记卡欺诈损失率约为万分之一,与全球风险水平相比处于低位。陈龙也承认,第三方支付行业资损率低并不能弥补个别风险事件对用户的很大伤害,整个行业也在探索通过事后补偿措施来保障消费者权益,如快速赔付和账户安全险等。
在互联网理财领域,除了产品自身的风险,由于金融产品销售和风险爆发滞后之间的错配,充分的信息和风险披露非常重要。P2P 平台连接融资和理财,一方面对接的资产往往自身风险较大,另一方面信息和风险披露不够,甚至误导欺诈,后期暴露的问题也就尤为突出。
因此,陈龙认为,在理财和众筹等风险更大的领域,在资格准入、风险披露、投资者适当性等方面则需更加规范。
误区之三:互联网金融是 “监管套利”
2013年,余额宝刚刚诞生之时,适值 “钱荒”。陈龙说,当时有人认为余额宝是监管套利,当利率市场化之后,就没有生存空间了。到 2016年,随着银行间利率下行,虽然余额宝利率已经跌破 2.5%,但用户数和基金金额仍在稳健增加,原先说法不辩自破。
美国货币基金之所以在利率市场化以后仍然能够发展,是因为其依据法律规定只能投资于最好的机构发的短期债。由于风险敞口小,货币基金不需要 3%的存贷差来覆盖成本,而只需要千分之几的率差。这意味着,即便在利率市场化以后,货币基金仍然可以用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利率吸引资金,用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的水平贷给最好的机构,保持安全性和流动性。
陈龙表示,由于有了货币基金,最好的机构可能不再依靠银行获得短期贷款,这会迫使银行更加关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所以货币基金的产生并不会带来融资成本的整体上升,而只是最好的机构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金融脱媒),这正是金融市场化想要达到的效果。
另外一个关于监管套利的说法是,货币基金相当于同时拥有了利息和活期存款的银行功能。美国的富达基金在 1974年 即推出货币基金享受利息的同时可写支票购物的功能。虽然银行拥有金融的所有基本功能,但金融市场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比银行更加丰富的、竞争力更强的金融体系。
陈龙认为,通过资本市场功能的组合来部分替代银行,并非监管套利,而是金融的进步。中国的货币基金自 2004年 就已存在,可快速赎回。余额宝并没有改变货币基金的金融属性,而是把货币基金的高安全性、流动性和网购结合起来,产生便捷的消费体验,这正是金融促进消费的好案例。
误区之四:互联网金融会颠覆传统金融
陈龙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金融行业,没有一个银行,曾经因为互联网而倒闭。
为什么没有银行被颠覆?陈龙说,因为银行长期积累的甄别风险的专业能力很难被互联网轻易取代。另外,金融消费者一般需要很长时间才接受金融创新,但在接受以后往往信任,很少 “挪窝”,所以我们很少观察到银行间大规模资金转移的现象,金融创新吸引的资金往往是增量部分。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将在未来长期存在一种健康的竞合互补关系,尤其在小微企业和用户方面提供有益补充:在支付领域,互联网金融机构将重点覆盖小微商户,同时也依赖银行对备付金的存管;在小贷领域,互联网金融将专注触达小微企业;在理财领域,互联网金融将降低理财门槛,持续为 “小白客户” 提供简便、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误区之五:美国互联网金融比中国先进
因为美国整体的金融和技术水平比较发达,一个普遍的假设是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即金融科技(fintech)也更发达。事实上,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明显落后于中国。
以领军企业比较,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已经服务数亿用户,数倍于 PayPal 的全球活跃账户,二者在移动支付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在融资领域,美国最大的互联网小贷企业Lending Club累积发放贷款近 160 亿美元,远远低于国内蚂蚁小贷在过去 5年 发放的超过 6000 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在理财领域,美国著名的 Wealthfront 管理 30 亿美元的资产,Motif 吸引了 20 万投资者,而东方财富网日均登录者已超 1000 万,有超过 2.6 亿的账户投资过余额宝。
为什么美国的金融和技术水平更高,互联网金融却不够发达?因为金融的发展不但取决于技术进步,更取决于金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商业和生活场景中使用。美国传统金融的相对发达,延缓了使用互联网金融的速度。在中国,由于金融的覆盖程度相对较低,新金融得以更快地在网购等场景中使用,高频使用不但培养了用户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度,还迫使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快地使用云计算来提高技术效率,降低成本。其结果是更普、更惠、更有效率的金融。技术、金融和生活场景中的应用形成正向循环。
互联网金融是什么?
拨云见日,互联网金融存在明显的领域分隔,不同领域的安全和发展程度截然不同。互联网金融机构间更是千差万别,除了合格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有一些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欺诈的伪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及试图做互联网金融却达不到技术门槛的劣互联网金融企业。合格的互联网金融并非跑路和不安全,其竞争力也并不来自监管套利。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使用新技术(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来触达用户、甄别风险。这些优势和数字时代下的普惠金融有天然的契合,也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方向(消费驱动、技术驱动)相匹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并没有颠覆传统金融,而是作为其补充,共同推动了普惠金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