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趋势一瞥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趋势一瞥

Square火爆发展的带动下,移动支付行业最近两年发展得如火如荼,与支付沾边或不沾边的企业都想进入该领域分一杯羹。甚至作为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也希望能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过他们更多地是以提供解决方案的形式参与其中。

在刚刚结束的德勤创业家论坛上,他们邀请到国内外移动支付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与专家就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同时还发布了《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这份历时半年打造的行业报告较详尽地描绘了移动支付在全球的发展现状,也对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状况调查走访后进行了总结及展望。 
\n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趋势一瞥
\n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找到这份报告来仔细阅读。在这里更多地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这次论坛上的一些观点,即使不能概括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全貌,却也能让你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目前行业内趋向于将移动支付分为远程支付与近场(近程)支付两类,我们先把这两个概念搞清楚。远程支付是指用户通过向远端发送支付或转账指令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方式包括网银、电话银行、移动手机支付、ATM转账等;近场支付则主要指通过移动端,利用近距离通信技术实现信息交互,如近两年兴起的NFC、SWP等支付手段。

成功案例
\n在近场支付领域,日本移动运营商DOCOMO已经有成功的先例。据负责促成该服务的DOCOMO前合作推进部部长平野敦士介绍,目前日本有约70%的手机用户使用手机钱包。平野把这一成功归因于平台战略,不过这一成功经验出了日本似乎很难行得通。

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趋势一瞥

日本人更注重团体协作,众多的服务提供商能够围绕这个平台去满足用户的细节需求。然而到了国内出现的情况却是大家都在做平台、都想成为产业链中的主导,没有人愿意围着别人的平台转。结果就只能是大家各自为政,上演一出出独角戏。

国内现状
\n作为关注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可能更多地看到的是这个领域里的创业公司。比如大家越来越多提及到的钱方、拉卡拉、盒子支付等创业公司,或者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在线支付先行者。但事实上国内三大运营商、银行,甚至银联都在布局移动支付。

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已计划实施NFC-SWP方案;联通可能更看好远程支付方案;而电信则考虑将已有用户转化为移动支付用户。同时在银行业,银联早已推出类似Square的手机
\n刷卡器方案;招行的移动支付应用一直很受欢迎;华夏银行则希望让手机和卡承载消费与身份认证功能,完成各种生活场景的支付应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移动支付客户数达到1.45亿户,与2010年0.9亿户相比,增加了0.55亿户,增幅达到了61.11%。

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趋势一瞥

面临的问题
\n虽然大家都想把移动支付做好,不过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以及手中的资源都不同,所以做出的判断与决定也会有很大差异,如此反而加大了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沟通与协作似乎成为共赢的唯一出路。然而协作必然需要主导方,如果由某家企业主导,其它厂商就需要在自身利益方面做出让步;如果让政府出面,却又面临多个政府主管部门本身也需要协调的局面。

未来趋势
\n上述问题对近场支付的影响可能更大,因此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更愿意采用远程支付方案。同时,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也并不会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停滞。

据Gartner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2.12亿,是2009年的07亿用户数的3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73%。预计未来几年,增长态势还将继续,到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总数将达到3.84亿。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达到4728.05亿美元,这将意味着平均每个用户1年的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超过1千美元。

中国有全球最赚钱的银行,也有最赚钱的移动运营商,因此不可能被排除在移动支付潮流之外。德勤也认为,合作开放的商业模式更可能成功,而未来3年,构建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将成为产业发展目标。

如果相关企业继续各玩各的,虽然可能会对产业发展速度、规范有序性等方面产生影响,但我们也可以预见,最终结果也必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我们将持续关注国内移动支付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

注:文中所引数据及数据图片来自德勤发布的《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

随意打赏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惊鸿一瞥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