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B2C转向B2B,茶帮通借自营体系切入品牌混乱的茶市场
人们在消费茶叶时往往需要察外形、嗅香气,零售店起到体验的载体作用,很难被取代,这也是为何茶叶电商渗透率不足 2%的原因。但规模 5000 亿元的茶产业,真没有电商的机会么?
茶帮通是茶类 B2C 商城 “醉品商城” 转型成立的 B2B 平台,起因是 2C 商城有不少 B 端用户,故而直接为其开展业务。依托于醉品商城 5年 的供应链经验,茶帮通 70%的商品皆为自营。
茶行业上游极其分散,据茶帮通 CEO 叶翱推测,我国有十几万家茶厂 / 茶企,其中 90%都是小微形态。传统的流通环节是,茶农采摘——加工厂 / 茶企——产地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省会城市)——地级市三级批发市场,每一层的利润都能达到 20%-30%,其最大的价值在于集货和承担库存。
与 36 氪近日介绍的茶联选择和品牌茶合作不同,茶帮通自行采购散茶、以自有品牌输出。
叶翱认为终端门店每单的采购量太小,对上游供应商无法形成集采,故而不主打撮合业务。茶帮通整合了数百家散茶供应商,采购后自建区域配送中心形成供应链掌控,而 30%的撮合业务也要求厂商将商品放置于茶帮通的仓库内。通过减少流通层级,茶帮通能获得 30%-50%的成本空间。
由于茶叶体积小、货值高,2B 订单的物流成本一般只有 2%-3%,而行业平均损耗率一般也只有 1%,因此物流在茶帮通的体系内的作用主要在于提升流通效率。目前茶帮通在省会城市建有 3 个配送中心、总面积 5000㎡,这个数字还很小,在近期拿到融资后,叶翱正着手建设更大的仓储网络。
同样适合做 B2B 而非 B2C 的品类如酒,是非常标准化的商品,但茶叶并非如此。由于散茶缺乏质量认证和追溯体系,用户很难放心的在平台下单。这方面,茶帮通的做法有三步:
- \n
- 通过规模、工艺等十个维度的资质调研来审核供应商; \n
- 要求供应商将样品寄到茶帮通的品控部,通过传统的人为 + 机器检验其品质,达到要求才准入上架; \n
- 系统结合商品的销量、评价等数据来逆向给商品打分。 \n
虽然如此,品控仍然是决定自营电商是否能吸引用户的一大标准,人们对淘宝的假货习以为常,但很难接受京东自营商品出现假货,茶帮通亦是如此。
运营数据方面,终端用户注册量 2 万,其中发生过交易的用户接近 1 万家,但叶翱没有透露 GMV 和客单价数据。而醉品商城的 GMV 则是每月数百万,由于业务转向 B2B 已基本不再增长。
茶帮通已有 160 余名员工,其中约四分之一是仓储物流人员,采购、品控部门有 20 余人。该公司 CEO 叶翱曾任慧聪国际深圳分公司总经理,于 2010年 创建醉品商城。
该公司曾在 2015年1月 获得顺为资本的 1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2016年2月 获得广发证券、顺为资本的 1 亿人民币 B 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