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士串联行中旅游产品,简途旅游切入目的地最后一公里市场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以巴士串联行中旅游产品,简途旅游切入目的地最后一公里市场

行中目的地场景,是旅游市场依然还在“缠斗”的一个领域。一方面,全国旅游社的互联网渗透率还不到30%,线下空间仍然巨大。而另一方面, OTA 大量获取机酒资源的情况下,旅游的落地服务还需依赖于大量本地的人力运营。

旅游目的地因地域的原因差别不小,在西南地区,最后一公里的交通仍然是个痛点,落地交通问题是旅游创业依然可选择的一个角度。36氪今天接触到的简途旅行选择的就是这一角度。以落地的旅游大巴为关键点,串联当地的旅游服务,为自由行的旅游者提供灵活的落地旅游服务。

类似的以目的地交通为切入点的创业公司并不少。36氪曾经报道过的筷子旅游,做法也是旅游目的地的包车平台,利用当地旅游司机,为游客提供本地导游等服务。而简途做的也是类似的一个平台,通过大巴的形式,主打巴士旅行的概念,在线上和线下吸引旅游目的地的用户使用简途大巴,再串起后续的“吃住游娱”产品。

比如用户可以在行前,线上,可通过简途App预定大巴和周边的酒店、门票等产品,也可以在携程、去哪儿、途牛等线上主流渠道进行预订,而在线下渠道,用户也可以在机场、旅游目的地和人流聚集区等地看到简途的宣传广告。用户可以灵活选用大巴的服务,并自行决定是否选择简途提供的其它目的地旅游产品。对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半自由行,半跟团的体验,平台把主动权赋予旅游者。

以巴士串联行中旅游产品,简途旅游切入目的地最后一公里市场

西南和中西部交通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是简途旅行的主要目标市场。相比一二线城市完整的周边交通设施,这些区域对旅游巴士则需求相对更为强烈。位于成都的简途也主要从四川做起,目前已开拓到云南等地,并也在泰国开拓市场,寻求商业模式的验证。 简途旅行需要打造的是一个目的地交通网,在西南地区,深圳更多类似区域的布局,才能最大程度增大边际效应。

在大巴车的选取上,主要通过和当地运输公司的合作和租车等各种渠道,并为用户购买相关保险。当然,这方面还要做的,还有车辆的系统化和内部改造问题。

按照创始人杨烈的说法,简途是以一个“车+ x”的模式,以目的地旅游刚需的巴士为支点,撬动更多线下的产品。在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下,服务的落地和产品的运营是竞争的主要方面。

“这是一个重运营的东西,拼的是执行力和地面的拓展能力”。而和这个表述相对应的是,以相同模式切入的筷子旅行在今年早些时候停止运营,这至少说明,对这样一个相对较重、也较依赖线下资源的项目来看,线下工作甚至要超过线上,简途认为线下的资源的获取和执行力是他们的一个优势。

而值得一提的是,简途的天使投资就是来自于春秋航空。在获客渠道这方面,简途有了较大便利。

盈利上来看,还是以基本的车费+当地服务为主,目前的客单价在400左右,消费的人群也主要以30岁的中产左右用户。对于这种非标产品、半自由行的形式来说,这一收费并不算低。

相对OTA竞争,简途认为携程这类还是会以平台化为主,OTA进入这个领域也要进行去平台化的过程,这存在一定的时间窗口。而简途相对模式较重,在当地的布局也较深,比如在交通线的站点铺设,目的地合作,和政府签约等形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业务壁垒。

简途旅游13年开始启动,14年拿到天使投资,目前团队有180人左右,技术研发占了一部分,其他还有运营和业务拓展人员。团队主要有来自旅游领域的连续创业者,技术团队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技术博士,也有相关线下旅游资源较丰富的人加入。

在我看来,旅游这个超长链条的产业,在互联无法完全渗透之前,还存在不少依赖线下资源的机会。旅行社仍没到萧条的地步,而创业者利用互联网的便利,短时间内做着帮助当地旅游资源拓展的工作,依然能够存活。但长期来看,线下业务风险的增加和OTA巨头的渗透,上述创业公司将面临更多的风险。

我是36氪创业公司作者克里斯唐,关注体育和互联网金融,也兼看其它领域,坐标上海,欢迎邮件交流:tanghuan@36kr.com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