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lChimp的创业模式有点反硅谷潮流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MailChimp的创业模式有点反硅谷潮流

编者按:没有风投,不在湾区设点,没有疯狂的资金消耗:MailChimp的创始人维持着不紧不慢的创业节奏,按照预期的客户需求和自己的直觉来建设公司。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于硅谷的“另类”创业模式。另一家类似的典型代表是Basecamp,其联合创始人DHH在《再想想,什么才算创业成功?》中也提出了对衡量创业成功的不同思考。

典型的创业故事往往是这样展开的:你身上背着斯坦福或者哈佛的光环,想到了一个颠覆饭店或者遛狗或什么别的新颖创意,于是成为了一名年轻的创业者。

在创建出原型之后,这些家伙(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他们基本上都是男的)就会进入像Y Combinator这样的创业训练营,征募一群早期投资者,也许还会用一个制作精良的视频在Kickstarter发起众筹。如果初步计划成功的话,创始人就会进入鲁莽的扩张模式,这通常意味着把公司的很大一块股权卖掉,作为VC撒钱进来的交换。然后再过几年,如果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的话,他们就能迎来荣耀时刻——成功进行IPO并且有望成为未来的新面孔。

好吧,有时候能。但是这个创业梦的故事往往冷落了一点,其实创业还有其他路可走。

实际上,不拿风投钱,不花远超自身财力的钱也是可能打造出一家大型的技术公司的。换句话说,创办一家运营更像一般企业,而不是靠负债推动、有失控倾向的火箭,这是有可能的。信不信由你,初创企业甚至未必就得把总部放在旧金山或者硅谷。

在这一点上也许没有比这家公司更好的例子——总部位于亚特兰大的MailChimp,这家公司已有16年历史,做的是面向中小企业的营销软件。如果你听说过MailChimp,要么因为你是它的1200万客户之一,要么是因为你对“Serial”着迷,这个引起轰动的真实犯罪播客正是MailChimp赞助的。

在甚至没有从外部拿过一分钱或者花销超过收入的情况下,低调神秘的MailChimp不紧不慢地稳步前进,一步步把自己打造成一头巨兽。据MailChimp 联合创始人兼CEO Ben Chestnut说,该公司2015年的收入为2.8亿美元,2016年收入有望突破4个亿。Chestnut说,MailChimp一直都是盈利的,不过他拒绝吐露具体的盈利数字。这家屡次拒绝风投示好的公司完全由Chestnut和他的联合创始人持有,现有员工约550人,而到明年将会接近700人。

作为一家私营公司,MailChimp一直都保守着业务指标的秘密,但是这次Chestnut想要公开这些数字了,为的是让大家看看这条少有人走过的路:如果你打算经营一家成功的技术公司,未必就需要走“硅谷”之路。你完全可以创办公司,靠服务好客户来经营好它,而不用去管外部投资者以及不计成本的增长。

MailChimp的创业模式有点反硅谷潮流

MailChimp联合创始人Ben Chestnut

这条路也有不好的地方。MailChimp走的是一条蜿蜒的路,身上没有那些巨额融资的光环。但它也反映了一个基本常识。

拿到风投的初创企业往往需要找出如何像一般企业一样运营的办法;他们推进的是难以为继的增长,他们忘了要赚钱,他们没有学会如何熬过苦日子。从LivingSocial到Pets.com以及去年半打按需服务公司的烟消云散,融资太多同时也深受其害的公司在技术经济里比比皆是。

软件公司Basecamp的联合创始人Jason Fried说:“融资的问题之一,是它从一开始就教会了你坏习惯。” 关于风投界的堕落Fried写了很多文章:“如果你是一名创业者,而且有一大笔钱在银行的话,那一定对花钱很在行。”

可是如果一开始公司就被迫创收的话,“你真正擅长的就是赚钱,”Fried说:“对于一家刚刚起步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好得多的习惯,可以自力更生而不是得依靠有钱人。”

MailChimp都没有学习这些习惯的必要——它们根本就是经营企业的必要部分。Chestnut 说:“这家公司的全部要点是向中小企业证明你能够做这个,因为我们已经做到了。”

MailChimp在Ponce City Market(庞城市场)占了两层楼,这座大型综合体紧挨着亚特兰大的Old Fourth Ward(老四区),原先是Sears Roebuck(西尔斯罗巴克)的仓库。Chestnut 说:“很多人认为这个地方历史悠久而且很酷,但其实这是颠覆提出的一个优雅的提醒。Sears过去曾是最大的公司,然后慢慢陨落了。”

在最近的一次走访中,我在那里看到了在无数的湾区初创企业办公室里都能看到的那些标志物:时尚的装饰品,媚俗的口音(还有MailChimp标志,一头名为Freddie的黑猩猩的油画和雕塑),以及搞怪的会议室名字。MailChimp董事会议室的墙上从地板到天花板满满都是Kurzius收集过来的旧滑板。知道为什么要收集这玩意儿吗?因为这是“board room”。

MailChimp并不总是这么花俏。这家公司是Chestnut和Kurzius在2000年成立的,当时正值网络泡沫破裂,两人都丢掉了做企业web设计的工作。他们用自己拿到的微薄遣散费创办了一家叫做Rocket Science Group的公司,替亚特兰大的大中小型企业提供设计咨询服务。

MailChimp的创业模式有点反硅谷潮流

MailChimp在亚特兰大的办公室,公司现有员工550人,明年将会接近700人

2000年底,其中的部分客户开始询问怎么才能通过邮件接触到自己的客户。Chestnut觉得自己可以把以前的(用于一个已经失败的网上礼品卡业务的)旧代码改一下来实现。因为其中有一张旧的礼品卡上面画了一头黑猩猩(Chimp),所以他认为这一新的邮件服务就可以叫做ChimpMail,但是ChimpMail这个域名已经被被人占了。所以公司就改名为MailChimp。

在好几年的时间里,两人都是把这个电子邮件服务当作web设计的副业来经营的。大概2006年左右,他们开始对web设计业务警觉起来——业务虽然还在发展,但是增速不是很快了,而且他们对这个已经疲倦了。

Chestnut和Kurzius倒是对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充满热情。两人都是在拥有创业精神的家庭成长起来的——Chestnut的母亲利用厨房经营着一个沙龙,Kurzius的父亲曾是一名面包师,但在Wonder Bread进城之后被迫把面包店给关了——他们两个都认为,虽然电子邮件臭名卓著,但对于预算少的公司来说却是一个低成本的营销渠道。2007年,他们停止了web设计业务,把精力集中在MailChimp上。

与此同时,MailChimp还面临着一大批更大、资金实力更雄厚的竞争对手,其中就包括了2007年底上市的Constant Contact。但Chestnut说MailChimp有一点是对手缺乏的,那就是贴近客户。因为MailChimp本身也是小企业,所以很理解那些小公司对营销工具的需求是什么。它的报价更便宜,增加功能更快,还允许更灵活的定制化来满足客户需求。

尽管Chestnut强调自己对电子邮件活多久并不担心——大家这几年一直在预测它的死亡,但电子邮件却变得越来越重要——该公司也在推进包括社交媒体在内的其他渠道。他说, MailChimp下一阶段的打算,是要成为中小企业一站式的营销需求响应中心。

当然它的未来远还没有上保险——像语音、短信这样的新型沟通模式有可能会挖电子邮件墙角,像Facebook或者Google这样的大型平台开发竞品的威胁一直都有。尽管如此,在Chestnut看来,如果还是他们两个控制着公司而不是听命于外部投资者的话,MailChimp的未来会更有保障。

Chestnut说:“每次我们跟投资者坐下来谈的时候,他们似乎永远都理解不了中小企业。”风投总是希望MailChimp向“企业客户”提供服务。这些所谓的企业,往往是指员工成千上万花销也可能成千上万的大型公司。

Chestnut说:

每个跟我们谈的人都说,“你这是坐在金矿上啊,要是转型到面向大企业的话,你可以做得很大的。”但我们内心的直觉告诉我们说,这么做总感觉不妥。

 

随意打赏

硅谷创业教父硅谷商业模式硅谷创业公司硅谷创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