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乐视撕逼:为什么这两家竟能打起来?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小米和乐视撕逼:为什么这两家竟能打起来?

一直主动或被动地存在于媒体聚光灯之下的乐视,这几天遇到了成立以来的第二大危机——更早之前是贾跃亭迅游海外之时。对于乐视这家公司,我想说的是,在让人看不清的A股市场,乐视已经算是比较清晰的公司了,至少在科技圈就有另外一家又做视频又搞电视还有VR的公司更让人看不懂,在科技圈之外这类公司更是多如牛毛了,我想散户投资者的心态跟身处澳门威尼斯人酒店时不会有太大区别。正是因为此,我不想过多去谈乐视的业务本身,且关于业务已经有许多专业分析了。

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这次另外一家公司小米也被卷入旋涡之中,起因是乐视官方微博发布了一个疑似雷军与某人微信聊天的截图。截图显示雷军转述了“几个大供应商”的爆料,确认乐视拖欠供应商款项的事实。数字可能有出入,但从贾跃亭公开声明中不难发现“乐视缺钱”确有其事,事实上,过去几个月我对乐视缺钱的传言也偶有耳闻,只是企业差钱、拖欠款项实属正常,不必过多评论。

小米和乐视撕逼:为什么这两家竟能打起来?

估计是截图中“雷军”之后的评价,让乐视十分窝火,在截图中雷军这样说:“少一些胡来的人,大家都可以专心做事”。乐视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层面。关于乐视的微博,小米一方面辟谣这个截图不是雷军的但让人觉得云里雾里,另一方面则是官方微博“小米发言人”的咄咄逼人,要乐视正式供应链欠款问题,并告诉股民和用户到底欠了多少钱。或许截图是假的,但小米对乐视的不爽,却是真的。

小米和乐视撕逼:为什么这两家竟能打起来?

在许多人看来,乐视和小米似乎不能算是竞争对手,一个是从视频网站做到电视再做到手机之后又抛出“七大生态”的Big Story的模式驱动型公司,而另一个则是从MIUI做到手机再不断延展到五花八门的百货产品的产品驱动型公司。在小米核心业务手机上,乐视与之完全不在一个Level,小米曾是数一数二,现在可能被OPPO、vivo超越但依然属于小华OV第一阵营,乐视手机官方宣称势头很猛,但对小米还完全无法构成威胁。双方的玩法看上去也完全不同,乐视的故事是基于生态的服务,小米的故事是软硬件层面基于黑科技的产品体验——注意,这是故事。

然而,如果对两家公司的业务发展有所了解的都知道,小米和乐视其实一直是针锋相对的。

智能电视一直是死敌

在业务层面,小米与乐视竞争最直接的业务,并不是手机,而是电视。

乐视是智能电视的始作俑者,借助于先发优势以及内容基础,在电视业务上取得很好的成绩,反向投资TCL成为第二大股东上演“快鱼吞慢鱼”就证明了这点。小米电视作为后来者,一直被内容掣肘,直到邀请“门户元老”陈彤加盟并投资10亿美元强化内容,才完成了“内容爬坡”,先后投资优酷土豆、爱奇艺,并实现了与这两家以及搜狐和腾讯视频的合作,现在至少小米官方宣称其内容已是笑傲江湖,陈彤则功成身退,加入小米所投资公司一点资讯担任总裁。

参加过小米发布会就知道,如果涉及到电视业务,对比“友商”时,唯一的对标者,就是乐视,也只能是乐视。事实上,小米还曾专门召开过发布会来对比与乐视的内容差异。相对于手机业务少有互动而言,双方在电视业务上一直是口水战不断。

小米和乐视撕逼:为什么这两家竟能打起来?

对小米而言,尽管手机依然是重中之重,尽管还有电饭锅在内的大量百货产品,但毋庸置疑的是:智能电视,已是小米的二号产品,甚至在今年的小米秋季发布会上,王川发布电视的环节被安排在了雷军发布5s之前。

智能手机增长放缓,纯线上模式终于迎来蓝绿大厂的挑战,智能电视这个集合了智能家居、文化娱乐、内容产业(直播、个性化资讯等)诸多风口的新兴业务,正在获得更高的权重。这意味着,小米与乐视在公司层面的竞争力只会日趋严重。因此,可以说,小米和乐视曾经一直是对手,之后竞争会更激烈——如果乐视能顺利挺过资金难关的话。只不过,双方的主战场,不是手机。

商业模式本质一样

在模式层面,乐视与小米都在玩儿“生态”,只是乐视步子迈得太大走得太快,被业绩诟病是“PPT公司”。

小米是“互联网思维”的布道者,更是互联网手机的创建者,这个模式说来话长,但其本质也不难理解:将互联网这个工具用到极致,同时追求低利润的硬件并通过广告等后向业务赚钱,小米确实是这样做的,小米用户已对其无缝不入的广告多有怨言。

乐视作为硬件领域的后来者,自然不会强调互联网电视,这是雷军的专属IP,乐视搞了一个新概念:生态化反。事实上,我一直觉得乐视的官方话术,是所有科技公司里面最难懂的。别说用户,就是行业人士要去理解生态、化反、闭环这些名词都要时间,如果你有幸认真看过乐视官方新闻稿,估计会死掉不少脑细胞。好的商业模式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如果一个商业模式被描绘得太复杂, 投资者估计也会更加谨慎。在我看来,乐视的商业模式,无非是互联网模式的升级版,不强调硬件本身,甚至搞硬件免费日,核心商业价值通过内容为主体的服务实现,并且,在这些服务可以涉及到非手机甚至非科技层面,比如汽车,红酒,金融……

为什么小米可以高枕无忧,而乐视会有今天的烦恼呢?核心原因在于乐视步子迈得太大,或者说,底子太薄了。

从公司体量来看,小米很早以前公布的估值是600亿美元,乐视市值才百亿美元级,在中国算是互联网巨头,但还不能进入BATM第一阵营,当然, 贾跃亭在互联网领袖大会上与马化腾们谈笑风生会给人一种乐视已比肩BAT的错觉。在现金牛业务上,小米有手机业务带来源源不断的钱,大量的钱,而乐视网、乐视电视等业务虽可给乐视创收,但规模跟出货量已累积上亿的小米并不在一个级别。

体量不够大、收入不够多,野心却比谁都大,巨资造车、高调入美、广铺线下店(自营)这样的动作BAT都只有艳羡的份,小米也十分谨慎。这种被媒体称为“大跃进”的勇气是值得鼓励的(如果真的是为了做好业务而不是其他目的的话),然而也是十分危险的。冒险是企业家必备的精神,但正如许多媒体报道指出:贾跃亭是所有互联网大佬里最有“赌性”的,这种勇气让乐视可以后来居上,将昔日所有视频网站同行甩开一个身位(视频领域最大的优酷土豆被阿里收编且市值只有50亿美刀)。这种勇气将贾跃亭送到互联网领袖峰会上与马化腾、李彦宏谈笑风生,但也让乐视迎来了今天的麻烦。

不过,步子迈得更快的乐视,与小米在商业模式上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小米是百货公司,乐视也会是百货公司(如果能撑下去的话);乐视是内容公司,小米也会是内容公司;所以,这两家不只是在电视领域针锋相对,它们已是宿敌。

乐视打乱了行业秩序

在利益层面,雷军不久之前跟刘强东在微博上有过高调互动,他转发了刘强东的观点:“因为京东的商业模式比其他人的先进,给其他人带来了冲击,所以才会招骂!”,以此来安慰小米总是被黑的现状。

小米和乐视撕逼:为什么这两家竟能打起来?

这是对的,小米的互联网模式影响了许多传统硬件大厂,不少曾经的明星手机品牌今天都已销声匿迹,这些品牌对小米恐怕是恨得咬牙切齿。乐视的商业模式不一定比小米更先进,能不能玩得转还要看接下来乐视的腾挪进退。但是,乐视的商业模式,却影响了行业利益,至少,打破了行业秩序。

想必大家都对手机圈“抢首发”这个事儿印象深刻,处理器、镜头之类的,手机厂商都会争取最先拿到最先进的型号。乐视作为手机产业后来者,就拿到过不少首发机会,比如今年的乐Pro 3号称是全球首款量产高通骁龙821的手机(是否买得到另当别论)。不只是处理器,还有许多手机供应链环节都有类似现象。为什么乐视作为后来者还能得到供应商青睐呢?如果雷军对话截图为真,就表明乐视给供应商开的是空头支票,供应商选择了信任乐视,进而给了乐视很好的资源。这自然会让实打实出货、按约定付款的厂商不爽,你说小米能不生气吗?

不只是供应链层面,乐视在许多层面都在打破行业秩序——这也是贾跃亭一直希望给外界的印象,正如这样的标题《贾跃亭:世界往东他往西,孤独的颠覆者》,比如乐视搞硬件免费日,再比如乐视卖手机会员可以卖出50年期的会员,这种玩儿法,把期货模式做到了极致,零利润甚至负利润,也打破了手机行业的价格秩序。为什么小米们不跟进呢?如果行业出现一个破坏者,这个破坏者可能建立新秩序,也可能只是一个破坏者而已。如果是前者有人跟进有人痛恨,如果是后者大家都会痛恨。小米们可能认为乐视只是后来者,至少从当前的资金压力来看,乐视还需要向外界证明它不只是一个破坏者,还是一个具有构建新秩序能力的破坏者。

看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米会“降低身段”去跟乐视打口水战了,不论雷军的对话截图是否为真,小米对乐视的不爽恐怕都是事实。尽管余承东等大佬的对话截图已被证伪,但这些厂商恐怕不会太捧乐视。这就好比,大家本来是在一个池子里捉鱼,鱼多时大家相安无事,偶有小摩擦。鱼少时大家都会豁出去争,如果这时候有一个人要过来把鱼塘搞混,大家反映会如何?这个行业总不会缺少想要颠覆现行规则的玩家,但是能够做到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先驱身后是大量倒下的先烈,希望乐视扛过难关成为真正的颠覆者。

微博@互联网阿超;微信 罗超(luochaotmt)

(本文不代表36氪立场)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36氪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小米电视 乐视电视小米电视和乐视电视360和小米小米 乐视小米手机乐视微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