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湾”创始人做艺术装置,似是为盗版辩护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作为全球最大的 BT 种子分享下载网站,海盗湾在去年被相关部门找上门之后沉寂了一段时间,于今年初涅槃回归,还将主站的 logo 换成了凤凰,当时似是想整改的意思。

其创始人 Peter Sunde 近日又玩了一次 行为艺术 ,做了这样一个装置,外观上看非常简单,一台迷你电脑 Raspberry Pi、一块电子显示屏、以及几行 Python 代码,该装置唯一的用途就是无限复制音乐文件,电子显示屏上会显示歌曲被复制了多少次,以及复制文件导致的唱片公司的 “损失”,不过该复制品会立即删掉,看样子 Peternal Sunde 是有意叫板唱片公司。

此举似是在重申,海盗湾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利益,唱片公司口中的所谓 “歌曲的数字拷贝是有价值的,所以在 iTunes 里下音乐要付费” 的观点是错误的,Peter Sunde 认为,他做的这个电子设备能够非常直观的看出,复制音乐流媒体,根本不会给唱片行业带来任何损失。他甚至表明,在互联网连接起的社会中,经济的运作方式本就发生了变化,唱片行业是落后的,所以海盗湾就是要干掉唱片行业。

目前,该装置在瑞典的 Konstfack 艺术馆中展出。据说,这个艺术馆当初创立时就认为黑客是一种艺术形式,所以非常支持 Peter。

但很显然,Peter Sunde 的这个做法也太极端了,毕竟在唱片公司眼里,音乐是商品,需要有人消费才行,光复制没有消费当然不会带来损失。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互联网分享” 盛行了几年的国内,貌似有一些解决办法,当唱片和 CD 被干掉,人们就开始开发音乐产业链上的各个产品,比如演唱会,或者其它音乐衍生品。

原创文章,作者:董雨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1500.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