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流量获取不再简单,京东愈发重视大数据个性化推荐
当很多人都在讨论电商巨头的难获流量增长、甚至开始流失时,被讨论的对象自不会浑然不知。而正所谓 “船大难掉头”,巨头往往很难再造一个新品去左右手互搏,更稳妥的办法是 “内部创新”。
对京东而言,云与大数据是不得不被重视的手段,据京东 CTO 张晨所言,这部分技术已经被内部提到与电商、金融业务并重的地位。
即将来临的 6·18 将是京东技术应用的一次分水岭。张晨表示,过去京东并未在活动日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而本次 6·18 后将全面推开以 “京东大脑” 为支撑的大数据应用。例如为采销人员提供工具辅助其选品、定价,还有面向用户的智能推荐系统。
如今的流量获取成本太高,要让每一个 UV 都不被浪费则需要对其有所感知,进行精准匹配。于是,京东在 6·18 活动中设置了智能卖场。
京东搜索产品经理商倩兰告诉 36 氪,过去采销人员需要全程人工进行选品,而 6·18 活动中会通过机器学习做出一个商品池,再根据用户画像进行判断为其推荐商品。过去京东只将 APP 首屏中间部分的一个楼层留给智能推荐,而未来将尽量做到 “满屏皆智能推荐”。
细节之处也有新的改善,比如针对用户将商品加入购物车但并未下单的场景,如果原因是缺货则推荐其替代品,如果是难以决策就给予用户价格优惠刺激;如果用户的消费信用较高,在其想购买的商品缺货,同时又有未支付订单时,将后者购买资格转给前者。
而京东对大数据及推荐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给用户场景化购物的体验。另一位产品负责人刘光月告诉 36 氪,平台型电商往往希望用户 “逛” 的时间更长而创造更多推荐,而京东则更希望将推荐应用在 “目的性” 购物中。比如通过点击、浏览等数据判断用户打算旅行,则为其推荐 GoPro。
而为了给用户更准确的画像,京东在下半年将尝试让配送员接触、询问用户后回传相关信息。最近推出的 “陪伴计划”也是引导刚怀孕的妈妈主动填写信息,深入了解后不断做精准推荐。
个性推荐算法最早由亚马逊应用在电商中,据悉该公司目前已有 30%的销售来自智能推荐。在这点上京东相去甚远,抛开技术水平不谈,主要还是没有全面深入地与业务相结合,这需要高层决策并横跨多个部门相协同。
京东的大数据应用还体现在物流体系上,比如配送站选址、仓库的货品分布,甚至库房中的拣货路径。此外,京东很早就开始测试 “未买先送”,根据对社区内用户消费行为的预测,将库存预置于末端配送站,以实现极速送达。不过据张晨介绍,此前只是在 iPhone 等爆款手机首发时测试此事,并未进入日常化,主要还是预测精准度无法达标。
随着对技术创新愈发重视,京东也开始寻找自己的黑科技,比如利用 RealSense 深度摄像头理解货物信息、无人机送货(主要应用在农村固定线路,目前做到称重 30KG、航行 50KM)等,但仍处于试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