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大公司的人,创业公司为什么要慎重?_36氪
编者按: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我可能不是猎头”,作者张皓凡,资深互联网咨询和人力资本运作专家,深度介入互联网产业 17年,涉及组织变革、商业模式、融资财务、人力资本运作等方向,现为 CC-Wise Consulting(Beijing) 创始合伙人。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大公司和创业公司各自的人才特点,以及创业公司在用人上的一些建议。
大公司人才特点:
1、分工细,比如产品,会分为 B 端和 C 端,C 端又会分为用户研究、行为分析、竞品分析、用户体验、场景化设置、功能设置、项目协调、子模块分解等。级别不够的话,通常没有产品整体逻辑框架;
2、具备点和线的经验,缺乏面的积累。在某一细分领域很精很专,但全过程、全领域的经验欠缺。大公司通常产品已经成熟,大的方向试错已经完成,你只需要在此基础上修修补补即可,不会有机会去思考产品原发性的问题;
3、通常没有经历过公司和产品的整体生命周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像一个人会开车和修车,
4、大公司流程严谨,制度严格,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作业环境,在当中的人员多具有螺丝钉的属性。到了创业公司的开放水域,没有规则,没有先例,多数需要重新适应;
5、起点高,平台大,所以眼界也高。经常把公司的成功和光环当做自己必然的资本,所以眼高手低的情况比较常见;
6、习惯大手笔,高投入,顶级配置,在资源和人手短缺的情况下不知道如何从零到一;
7、管理型和协调型人才偏多,缺乏扛枪上一线的勇气和魄力;
8、稳定感较强,对于风险和变化认知不充分;
创业公司人才特点:
1、一专多能,往往如果是产品,那就从用户分析、产品结构设计到原型,再到 UE、UI 一把抓,没准还要懂点技术;如果是技术,那就前端、后端、运维、网络,甚至网线、机房也得自己搭;
2、条件永远没有齐备的时候,要善于在各种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把事情搞定;
3、钱是短板,通常对于运营、推广、BD 等领域的投入不会太大手笔,需要候选人不断刷脸来解决部分问题;
4、产品方向没有定型,技术积累不够深厚,各种体系需要逐渐搭建,市场的变化,投资人的取向等等,都会对公司产生阶段性的影响,需要候选人有不断试错的勇气和方法,迅速找到打开局面的爆点;
5、要求的成长速度极快,如果你真能干,半年之内跃升两级是常事;
6、肯玩命,加班是常态,owner 心态很重要;
慎用原则:
1、最忌讳用大公司的细分领域小 leader 来负责一个大面的工作,你会被虐死,他也会被虐死;
2、不要被名企名校的背景迷惑,仔细推敲他在大公司的背景,很多都是打杂的,从没有独当一面的经历。重点考察成长性和适应乱局的能力;
3、通常 32 岁以上还在大公司小 Leader 层级混的就算了,在一家大公司连续供职 4年 以上,而又没有明确职业上升轨迹的也算了,这样的人选往往激情和拥抱变化的能力都是大短板;
4、我们通常喜欢有过 2、3年 大公司经历,对于日复一日的执行工作忍无可忍,并选择变化的这类候选人;
5、喜欢上来就大谈概念,动辄大手笔的大公司候选人慎用,你的那点钱还不够他半年折腾的;
6、仔细甄别互联网边缘人,我们所说的边缘人一般 30 多岁到 40 岁,都有连续的大公司经历,从 B 到 A,再从 A 到 3,但基本做的都是大公司的边缘性业务,好像大公司的成功和他都有关系,但细问之下,要么含糊其辞,要么他所管的业务都被裁撤了。这样的人欺骗性很大,但其中可用之才寥寥无几。
结语
创业公司困难多多,其中用好人是关键中的关键。唯背景论,唯光环论,都是被无数实践证伪的大坑。当然,经过成熟公司严格训练的优秀人才比例还是不低的,但创始人需要有理性的用人观。毕竟装修豪华的大饭店里未必都是好吃的菜,胡同深处的小馆子也有舌尖上的精彩。好的老板应该像个资深的吃货,闭上自己的眼睛,仔细用鼻子和舌头来品味人才的味道。
本文来自读者投稿,不代表 36氪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39662.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