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获千万人民币级融资,写文章的“三节课”怎么做教育?

36氪  •  扫码分享

【首发】获千万人民币级融资,写文章的“三节课”怎么做教育?

面向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的在线教育品牌“ 三节课 ”近日向36氪透露,公司在过去数月内连续获得了两轮融资,总额超过千万元人民币。其中本轮(Pre-A轮)由集结号资本领投、知初资本跟投,此前天使轮投资方则为唯猎资本、险峰长青等。

是的,“在线教育品牌”三节课。很多读者对三节课的认知,来自于每一次有产品、运营相关的热点发生时,微信公众号三节课快速跟进的 分析文章 。但实际上文章只是三节课的引流工具,这家公司最终希望成为一所像独角兽 Udacity 那样的“互联网人在线大学”。

Udacity 主攻程序员,而从文章内容开始,三节课锁定的就是产品和运营领域。创始人后显慧向36氪提到,他们从第三方获得的数据显示,目前 1000 万左右的互联网从业者里有 51% 从事产品设计、运营、市场和商务工作,这是他们面向的存量市场。增量方面,每年 700 万大学毕业生中,38% 都希望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

另外,传统的 IT 培训中,编程等技术领域已经有相对成熟的课程体系。但现在看来,产品和运营的知识教育更加非标,还不结构化,所以相对机会也更大。

具体到课程设计层面,三节课的思路是线上线下并行。在线课堂中设有免费和付费板块,其中付费课程被切割为三个阶段,入门级课程面向从业年龄 -2~0 的纯小白,进阶课程适合入行 3 年以下的用户,最后最细分、岗位化的高阶课程受众是工作年龄较长、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员。

而线下部分的“3.3计划”,则是每期招募 40 位成员,都是经三节课筛选的行业精英。他们需要在连续 4 周的时间周期里完成 4 个模块的学习,每周大约费时一天。线下的课程重点不在基础能力或技能,更注重思维碰撞和反思讨论。

后显慧介绍,三个阶段的在线课程,背后分别对应着“认知”、“还原”和“创造”这三个级别的能力模型。在他看来,整个能力模型中,“创造”是最难、也是最非标的一环,但前面的“认知”和“还原”能力完全可以通过标准化学习来培养。而开设线下部分的目的不止于上课赚钱,另外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来增强用户与平台、以及用户之间的关系黏性。

根据后显慧给出的数据,三节课目前的课程完成率在 45% 以上,其中 40% 的用户会复购。当用户完成课程后,还有机会通过三节课获得就业机会。现三节课已与和 BOSS 直聘达成独家人才合作,其它合作方还包括一些猎头、孵化器和创投机构。

【首发】获千万人民币级融资,写文章的“三节课”怎么做教育?

事实上,这两年泛互联网领域的职业培训非常多,三节课的竞争对手涵盖了一些产品社区、职业培训机构等。联合创始人黄有璨认为,在职业教育培训领域,有两种导向:一是就业,二是能力模型构建。三节课更专注在后者。

“就业导向的培训贩卖的不是学习效果,而是考试成绩。很多课程体系卖的是人,其实就是请嘉宾分享,而三节课想卖内容。”在黄有璨看来,三节课的受众可以算是是市场中质量中高等的用户,“满足这样的用户比较难,但做下来之后,可以高维打低维。就像学而思是先做奥数、尖子生再下放到 K12 的,但很多一开始就主打提分的 K12 机构要往上打就很难。”

另外,相比起竞品,在媒体内容端的输出让三节课的获客成本更低,也更容易累积口碑。

我的另一个疑惑是,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大的机会都被巨头占据了,创业者也开始不做 App ,转而为已有大流量的平台贡献内容了。如果整个“产品”领域的人才需求本身就在下降,做产品领域的培训是不是一件“顺势”的事情?

黄有璨反而认为,虽然 App 时代已经过去,但像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这样基于大平台的新型产品形态正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产品设计的成本越来越低,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人会做产品方向的工作。

这次融资完成后,三节课主要做三件事:加强课程本身的质量;用户社群的运营;研发新课程并考虑拓展产品、运营之外的新品类。关于最后一点,黄有璨提到 UX、市场营销、前沿技术都可能的方向,拓展节奏还在评估。

团队背景方面,创始人后显慧先后供职于阿里、世纪佳缘、百度产品,十年产品经验,著有《产品的视角》;COO 黄有璨系原第九课堂 COO,现在三节课的运营、BD 和内容(文章)体系主要由黄有璨负责。而联创徐财星拥有教育行业从业经历,曾是学而思的产品总监,现在把控着三节课的产品研发和课程体系。

随意打赏

五千万人民币首发获通过a轮融资教育融资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