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微宣布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已量产,NPU时代国家队走在了前面
今天,中星微宣布他们的中国首款 “星光智能一号” 嵌入式 NPU 已经在 3月6日 实现了量产,并在视频监控领域实现了产业化,未来将广泛应用于智能辅助驾驶、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
伴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低功耗、本地化的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即 NPU(Neural Processing Unit)成了热门方向。Google 的 TPU 本质上就是 NPU,地平线机器人要做的也是 NPU 和 OS,中科院也在研发寒武纪芯片等。不过中星微表示,芯片从能演示到量产,至少要 1年 半的时间,目前中星微的 NPU 是中国首款实现量产,并投入实际应用的 NPU 芯片。
中星微 CTO 杨晓东博士介绍,“星光智能一号” VC0758 可以支持 Caffe、TensorFlow 等多种神经网络框架,支持 AlexNet、GoogleNet 等各类神经网络。每个 NPU 具有 4 个内核,每个内核有两个数据流处理器(Dataflow Processor),每个流处理器具有 8 个长位宽或 16 个长位宽的 SIMD 运算单元。每个 NPU 核具有 38G Ops 的长位宽处理能力或 76G Ops 短位宽处理能力。NPU 也可以组成多核阵列或多芯片级联的方式进一步扩展性能。
除了处理器内核,中星微还介绍,VC0758 集成了国家标准的音视频编码器,是全球首颗具备深度学习和视频采集压缩编码系统级芯片。VC0758 采用的音视频编码器,基于中星微和公安部一所牵头制定的《安全防范监控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SVAC)国家标准(GB/T 25724-2010)》。
中星微电子集团 1999年 在原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直接投资下,由邓中翰、杨晓东等一批归国博士创立,生产的图像输入芯片已经广泛用于苹果、索尼、三星、华为等企业的 PC 和手机中,公司在 2005年 在纳斯达克上市。创始人邓中翰目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CTO 杨晓东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星微公司还设立了 “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 973 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
自 CPU 用于通用计算,GPU 用于图形计算后,或许未来用于深度学习计算的 NPU,将成为非常大的一块市场,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大公司和创业者。不过过去很多新技术初生之时,都是创业公司冲在前面,巨头尤其是国家队普遍反应要慢一些。这次 “国家队” 中星微直接做到了很多创业公司的前面,并且在市场资源、资本、政策各方面都占据了优势,想直接做芯片的创业公司需要好好想想策略了。
关于 NPU 36 氪后续还会带来更多介绍,欢迎与我们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