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亿人民币D轮融资的背后:思路迪精准医疗集团是用从后端到前端的打法_36氪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1月16日,思路迪精准医疗集团(以下简称思路迪)对外宣布完成 1.46 亿人民币 D 轮融资 。然而,这家已有 5年 多历史的公司此前的消息几乎无迹可寻。近日,思路迪首席战略官李逸石先生接受了 36 氪专访,介绍了其 “不明觉厉” 的三大业务:基于大数据和精准医疗的肿瘤精准预防、肿瘤精准治疗以及精准新药开发。

第一大业务:肿瘤精准预防

思路迪肿瘤精准预防主要从基因检测、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疾病史、环境、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体检方案设计以及健康管理开展。通过客户的基因检测结果,为客户制作出风险评估量化模型,再结合调查问卷结果,为客户开出 “处方”,即体检方案和健康管理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思路迪的风险评估量化模型是有其独特算法的。它是在借鉴国外 Gail-2 模型的基础上(国外的风险评估量化模型包括 Gail-1、Gail-2,IBIF 等),通过与全国妇联女性肿瘤预防基金合作,加入中国的本地数据改良后得出。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在不断收集着客户数据。

目前,思路迪为客户提供肿瘤精准预防服务的收费模式有两种:给客户做基因检测、风险评估、问卷调查以及出体检方案,是 3000 元 / 次。如果客户还想在此基础上享受包含体检、体检结果分析、长期健康管理分析以及早期预警的服务,则是 6000 元 / 次。

第二大业务:肿瘤精准治疗

众所周知,所有癌症都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的变异。肿瘤精准预防是预防先天变异的基因可能会导致的肿瘤疾病,而治疗则是针对后天变异的基因。因此,对于肿瘤精准治疗来说,基因检测仍然很重要。检测已经有多少基因变异了,在什么位点,变异情况如何等。同时,也需要观察患者的影像信息、病理信息以及用药情况、治疗效果、复发情况等随访数据,这样才能为患者进行精准的新药开发,这就需要和患者的主治医生进行密切的沟通和配合了。

李逸石透露,思路迪正在建立一个数据收集网络平台,且这个数据收集网络平台对医生和患者同时开放接口。通过众筹众包的模式,收集患者的大数据,然后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和共享。他表示,在传统的制药过程中,普通医生并没有机会参与,都是由跨国制药公司通过招募病人、试药、观察疗效来开发新药。而用了众筹众包模式后,每个医生通过共享数据,就能参与到制药中来。目前,思路迪已经与全国 100 家三甲医院的几百名专家进行了合作。

其实,思路迪进行肿瘤精准治疗的模式与美国癌症基因组测序公司 Foundation Medicine 类似,不过李逸石认为,与 Foundation Medicine 相比,思路迪在肝癌治疗上更有优势。因为肝癌的发病率在国外很低,国外的跨国制药公司缺乏开发肝癌药物的动力。因此,肝癌药物开发在中国市场很大。

思路迪在肿瘤精准治疗的盈利模式同样是向患者收费,为患者提供基因组变异情况分析和设计用药方案的服务费用是 16000 元。

第三大业务:精准新药开发

每一株细胞,都能代表一种肝癌,能够预测有此细胞或基因的人,就能预知他 / 她会患什么癌症。因此,对于基因突变的细胞,需要用跟药物有效性相关的标志物进行药物筛选。然后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而思路迪进行精准新药开发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它拥有世界上最大肝癌原代细胞库,包含 1000 多种肝癌细胞。“思路迪这种以生物标志物为驱动的新药开发模式在国内来说比较罕见。”

从 2010年 开始,思路迪积攒元代细胞库,2014年年 底初步完成,然后进行药物筛选和药物开发。在这 1年 多的时间里,和哈弗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引进化合物,也跟国内的天然产物化合物(植物提取物,中药提取物)合作,目前已经研发了 4 种化合物了(每种化合物代表一种药),预计在 2017年 或 2018年 申请临床试验。

李逸石介绍,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需要 10~15年,成本平均在 21 亿美元。而思路迪有了世界上最大肝癌原代细胞库,可以将药物上市成功率提高 5~6 倍。

据悉,总部位于上海的思路迪,在上海有一个 2000 多平米的研发实验室,即新药研发的基地。此外,思路迪还有两个临床检测中心,一个在上海,另一个在沈阳。

从后端到前端,环环相扣

据悉,思路迪于 2010年 成立,成立伊始就从事肿瘤新药开发;2012年,思路迪开始发展肿瘤精准治疗业务;2014年,思路迪又开始发展肿瘤精准预防业务。肿瘤精准预防业务隶属于 宜朗健康 子公司,肿瘤精准治疗和精准新药开发业务隶属于思路迪母公司。目前接受治疗的患者已有 4000 多名,接受预防服务的患者则约有 13000 名。

“思路迪商业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医疗服务链条的后端到前端的打法。以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为切入点,从药物到诊断,又从诊断过渡到预防,通过数据反哺业务,三大业务环环相扣,且与临床治疗高度关联。” 李逸石说。

其实,除了肿瘤,精准医疗也在别的细分医疗领域得到了应用,如 36 氪前不久采访的 悦糖 ,就是精准医疗在糖尿病领域的一个典型应用。不过,被问到是否会向别的细分医疗领域发展,李逸石表示,肿瘤的发病凶险比别的病种高,且新药研发周期长,在未来 5年 内不会切入其他领域。

原创文章,作者:su小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39897.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