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韩寒,和他刚获 6000 万融资的企业 ONE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专访韩寒:融资 6000 万后,看起来没野心的 ONE 要进军整个文化产业链了

你是因为喜欢韩寒,所以才喜欢 “ONE 一个” 这款产品吗?

上周,在 ONE 于苏州诚品书店举办的展览里,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现场的一位兼职妹子。那是一个尚未毕业的高校学生,她的答案是 “是啊”。最初她是韩寒的读者,在微博上看到韩寒介绍 ONE,下载后就一直使用至今。

这跟我预期中的答案相符。我没有办法统计 ONE 的用户跟韩寒的粉丝重叠度有多高——我猜韩寒也没什么办法,毕竟 ONE 很多内容是不需要登录就可以看的,可能不便于用户数据的获取。但我个人会觉得 ONE 的用户,尤其持续使用的忠实用户,应该有很多都是韩寒的粉丝。再加上 ONE 上线之后一直没有太多突破和变化。并且从公开信息来看,韩寒现在的工作重心似乎更多放在做电影和晒女儿上。

自然而然,我会觉得 ONE 只是韩寒 “做着开心” 的一个东西,并没有承载着他什么野心。我猜很多同行、投资人都这么觉得吧。

“那不很好吗。首先我做着也开心,大家也开心。” 韩寒笑了笑,“第二呢,商业竞争是很残酷的。那我们一直保持着这种无害的小清新形象,不知不觉慢慢就走到了现在。否则的话,你也很容易四处树敌。”

1.

在 36 氪采访韩寒的这一天,ONE 还宣布了融资 6000 万元的事情。这是 ONE 的 A 轮融资, 领投方是华创资本 。ONE 3.0 版本也在当天正式上线,取名为 NEW ONE。内容比以前更加丰富,文字内容开始结构化展现在产品中了,还加入了音乐板块和电影评分板块。

韩寒提到这次改版的整体逻辑:“我们原来是一个基于阅读的 APP,宗旨是陪伴文艺生活。但我们发现,原来的这种方式每天一篇文章一个首页图一个问题,一开始虽然很受欢迎,但是慢慢也会遇到一些瓶颈。”

所谓的瓶颈在于,靠原先那么单薄的内容维持用户粘性太过吃力。团队向 36 氪提到目前 ONE 的日活用户大概在 100 万量级,平均每位用户的使用时长为 6 分 30 秒左右。这个数据看起来很不错,但考虑到 ONE 在 2012 年刚推出时就因为独特的产品形态以及韩寒的知名度,迅速爬到了 App Store 免费榜榜首,三年后日活百万的话,应该算不上 “一直保持高增长”。

这次改版后,ONE 要把他们所覆盖的用户需求从 “文艺阅读” 扩展到 “文艺生活”。新增的音乐版块每天会推送一首歌曲,其中部分是原创音乐的首发——ONE 的  COO 李靓雯向 36 氪提到他们手上已经有了近百首 “优质原创歌曲” 等着在平台上发布。这些歌曲会伴以文字介绍、故事一起出现,把这首歌或者这个音乐人的故事介绍得更透彻一些。对于音乐人来说,这里虽然不是一个专注的音乐平台,但每天只推一首歌的聚焦再加上百万文艺青年用户的基础,能获得的关注度不会太低。

电影是 ONE 覆盖的另一块 “文艺生活”。但不同于音乐和文字板块是作为内容消费而存在的,电影板块主要是工具属性,以电影评分和影评功能为主,也承载一点点的社交属性,最终是为了用户粘性。ONE 组织了一个线下的评审团,每部上线产品的电影 ONE 会组织评审团先观影、打分、写影评。最终产品内体现的总分上,评审团打分和 UGC 打分会有一个权重比例。

评分体系是 ONE 电影模块的有意思的地方。用户在这里是可以给一部电影打负分的,但是并不能肆意妄为。产品内现在有一套积分成长体系,当用户通过阅读文章等长时间使用的结果后会累积一定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产品内换书等周边,也可以换取一次负评的机会。

为什么要把负评搞得这么复杂?

“因为你如果恨一个人你就得真的恨。” 韩寒带着点嬉笑,在 “真” 字加重了音,“这个社会很多的戾气,是因为你骂人是没有代价的。但如果你骂人是有代价的,你骂这句话需要花掉你的两三百积分,你会骂的很谨慎。你会确保你骂的人是你想骂的人,珍惜每一次骂人的机会。” 韩寒觉得负评这个东西太大杀伤力了,这个体系能够确保不会有竞争片方刷负分的情况出现。

大费周章地设计这些机制,是因为韩寒想把 ONE 的电影板块做成一个真正独立第三方的电影板块。他提到 ONE 的电影板块,不会和任何电影公司做任何合作。

“我们看到的市面上所有带电影评分的产品,它和很多电影是有关系的,要么是营销方、联合营销或者联合出品,有的甚至投资了某部电影。这些 App 有的可能卖票多,有的评分比较有影响力,片方愿意跟他们合作。你说我是一个卖票的 App,我现在是你的出品人,我还投资了你的电影 500 万元,又给你电影票补什么的......你的评分在我这儿能公正吗?”

刚刚露出一丝锐气,韩寒就补充说他其实能理解。“不是说这类电影 App 不好。我能理解他们的商业模式就是这样,而且他们也不会把某些烂片吹捧得很好,也在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但肯定多多少少会受到商业模式的限制。我们不会,因为我们不接受任何电影的合作。任何片方都不可能,我们连 Banner 上的电影广告都没有。”

不合作是因为商业模式不在此。ONE 目前的营收有广告、出版和 IP 销售等几块,而实际上从 ONE 上线的第一年开始,他们就是一家盈利的公司。李靓雯向 36 氪提到的数字是,“当时只有 12 个人规模的时候,每年就有超过千万的盈利”。而 2015 年 ONE 仍然保持八位数的盈利,公司规模大概在 50 人左右。李靓雯介绍道之前的盈利主要是广告和出版物的销售,大概占了所有产品盈利的百分之七八十,当中两者贡献的比例。

IP 销售这块从去年才开始,但改变之后可能会是很重要的一块。这还得从 ONE 最基础的模块——文字阅读——的改版说起。

2.

从 NEW ONE 开始,ONE 每天更新的文章不会再只限一篇,并且以前不方便观看往期文章的问题也得到解决。作者信息在产品里得到更显著的体现,用户可以在作者的个人主页里看到 Ta 所有作品,因而 “连载” 或 “文集” 也变得有可能。之前分开的 “文章” 和 “问答” 现在合并成为了一个 tab,叫做 “阅读”。

总结起来就是,原本碎片化的内容在这里被更结构化地呈现了,而且作者的地位也得到进一步凸显。

这个改变是因为文章内容不只要作为文章内容存在了,ONE 更希望这些文章能成为 IP。当我问韩寒这是否意味着 ONE 的发展会有点像垂直在文艺领域的盛大文学时,韩寒说 “差不多”。

“我们以前是为他们源源不断地贡献这些力量。每次我们的作者出来之后,就被别的地方签走了,或者文章被买走了。但事实上,我们自己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ONE 之前和外部作者的合作是通过结稿费的形式,一篇文章一定的稿费,但是在作品的版权上不会合作。去年开始,他们签约了一批作者,大约在二三十位左右,这些作者贡献的内容版权会和 ONE 共同拥有。ONE 希望在平台上把这些作者的作品或者他们本人打造成 IP,然后输送给产业链内的其他环节转制成其他作品。

已经开始做的是出版图书,上面提到过这一块的收入已经占了 2015 年 ONE 整体盈利的 30% - 40% 左右。韩寒提到他们平台上书卖得最好的作者,比如张皓宸和蔡崇达,销量都突破了一百万册。而 ONE 每个季度的精选集,也有平均每册超过五十万的销量。

“我们现在的出版规模已经接近于一家中型出版社的规模了。平台上一个新的作者,我们可以做到 5 万、8 万甚至十几万。很多文艺类的图书我们甚至能做到市面平均数字的 5 倍到 10 倍左右。” 韩寒提到,团队本来在出版商渠道上就有积累——可别忘了韩寒和团队的老本行,以及 ONE 本身用户基数,他们在出版的数量和利润里上都做得不错。

但图书不会是最终一环。在韩寒看来图书这一环带有一点 “传递” 的功能:把文本相对碎片的内容集结成一个具有更强逻辑的作品。未来,这些 IP 还是要转制成价值更显著的影视作品。“这些作者我们都会跟他们有影视上的代理权。有了出版物之后,作品会变得比较成熟,我们自然会往影视的方向走。”

到这里再提醒一下,别忘了这两年比较专心的新领域:电影。《后会无期》于 2014 年夏天卷走 6 亿票房之后,韩寒开始做起了他的电影生意,去年他开了一家电影公司。

韩寒提到 “公司发展非常好,希望在 2017 年能够做成业内排名前五甚至前三的电影公司”,去年这家公司还投资了《万万没想到》大电影。韩寒真的不是在 “玩” 而已,他瞄准的是整个泛娱乐产业链。

但自己有电影公司,又做电影又投资电影,这跟 ONE 的电影板块也太利益相关了吧?

“的确存在这个问题,就是我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该怎么办。” 韩寒说首先他会确保 ONE 会一视同仁,不会跟他的电影公司有任何合作,“但是另外一点,人,总归会有一个情面在里面。ONE 上面的用户的确有不少是我的读者。如果我真的发现他们因为是我的读者而给我的电影打了很高的分数,那索性我的电影就不上 ONE 了。这是有可能的。”

“但是说实话,如果我出了很差的作品,往往我的读者会比谁给的分数都低。他们跟其他的粉丝不一样,他们对我有着更高的要求。当我的东西质量稍差的时候,我蒙混不过去。”

聊到这里韩寒表情带着点哭笑不得:

“有时候我觉得我写了一篇博客,我自己心里也知道写得没那么好,那我想写都写了别浪费嘛。要不就发了呗。发了之后,果然我的读者,而且都是非常忠实的读者们就开始 ‘我擦你怎么变成这样了’,‘这种质量你都拿出来’。我相信他们会给我最苛刻的批评。一方面我为有这样的读者骄傲,但有时候,你还真的好希望有一些什么都不管永远只知道 ‘棒棒哒’ 的粉丝啊。”

3.

NEW ONE 宣传片的创意是,旁白中有很多人一句一句说着 “你变了”,变得跟以前怎么怎么不一样了。然后最后一幕韩寒坐在镜头前,扭过头来说了一句:改变,是为了更好的陪伴。

说实话,表情太僵硬了,以至于看完你就了解韩寒为什么只做导演不上阵了。但这支宣传片想体现的意思是传达到了:ONE 一直在变化,但是一直是跟着用户需求在变化的。谁能要求一个企业不变?

韩寒当然也不能不变。从高中成名,到后来乘着博客和微博获得极大关注,再到现在的 “企业家”,韩寒马上 34 岁了,当了你们 “岳父” 也两三年了。

那变在哪了?

“首先我觉得我没有变态,这是很好的。” 韩寒开着玩笑,“另外,我就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我们刚刚聊得电影评分这个事儿。如果是高中时候的我,我会直接说你们这些网站不公平、不公正,你们还评分,评个毛啊。我会说的很直白。但现在我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因为我觉得他们首先对电影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他们也在竭力地去保持自己的公平公正,只是迫于生存的压力不得不和这些电影做一些合作。”

更加平和,更加会换位思考,韩寒觉得这是自己最大的变化。

李靓雯一年前才加入 ONE 担任 COO,但是认识韩寒也好几年了。她也觉得韩寒这几年本身有着很大的成长,一年比一年成熟,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越来越不像一个随性的文化人。“很多文化人会很随意,很看不惯很多东西。韩寒以前也这样,会去讲一些东西。但现在的韩寒,他并不是没有这个态度了,而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解读会越来越全面。”

李靓雯还提到这次决定拿融资、往 IP 平台发展,也不是一个拍脑袋的事情。他们从一年前就在规划这些事情,韩寒觉得现在内容做到一定程度了,出版的规模和签约作者的数量也到了一定规模,所以选择现在去开启更大的布局。

投资方华创资本的海燕是一直和韩寒对接的。海燕提到接触之下,韩寒是一个非常合格的企业家,对 ONE 作为一个产品,对 ONE 作为一个企业和一个团队,都有足够成熟的考虑。华创对韩寒个人以及 ONE 未来想做的文化产业平台都有足够的信心,加上 ONE 的用户数也有百万、之前积累的内容价值也比较明确。所以双方也没有在价格方面有什么纠结。

但我还是好奇,当一些早期的读者喊着韩寒变了、韩寒不再锐利了,韩寒自己是一种什么感觉?

“哇塞我怕我锐利起来他们都接受不了。” 韩老板再度以强行玩笑开始回答一个问题,“其实是这样。在这个时代,我觉得当你看到的越来越多,读得越来越多,你会发现它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时代。很多时候你所谓的那种锐利和尖刻,是廉价的。你一个人要变得锐利不容易吗?你张口就骂就行。最难的恰恰是,你把一个事情当中的一二三四五说清楚,用最好的方式,有理有据地去表达。这样可能比以前的锐利更高阶一点。”

4.

那现在的 “企业家” 韩寒经营着两家公司,业余还赛赛车,对文学的热情在吗?

“在。但是因为经济上的独立,可能不会那么高产。以前在经济上面其实是,非常难纯粹支持我的文学创作的。我以前比赛,赛车,那时候成绩还不好,你得自己买车、自己付你车队的钱。你比着比着钱就有了。那没钱怎么办呢?写书。而且当时赛车的东西又贵,写书的报酬又少。可能那时候我的灵感只能支持写一点点,但是我没有办法。为了我的赛车,我要强行把这本书写出来,靠才华硬撑,否则我就没有办法参加比赛了,我就买不起轮胎、买不起发动机了。所以我每得的一个冠军,其实都有我读者的版税在上面。”

韩寒觉得现在的情况反过来了,赛车变成的兴趣甚至是 “放松活动”,而经济也早已不是问题。“包括在写《我所理解的生活》,或者《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的时候,在经济上没有担忧,其实能够更多的把时间放在创作上。我相信写书不跟写别的一样,你写长篇小说,再牛逼的作家都没有办法一年写三四本。总是三四年写一本。所以我现在更希望想明白,好好写,不要辜负花钱买我书的读者。以前有的时候我是辜负他们的,人家花钱买本书,其实我是硬凑了一本。”

所以目前韩寒最主要的经历还是放在 ONE 和电影上。哪个更重要,他觉得没法说。“当然我心里可能会认为有某样东西其实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希望,还是有别的东西可以去平衡它。那种感觉就像你吃点甜的,又要吃咸的。否则很容易你遇到一些挫折、不顺利,反而就容易不爱了。”

我总觉得韩寒热爱那么多事情,不会是出于巧合而已。一个人总不会是随机的喜欢这个、碰巧又喜欢那个。赛车手、作家、企业家、导演、电影投资人,这些东西中最大的共性是什么?

“我觉得会有共性,但是我好像还没找到。我以前只总结出了一点,就是我不管我导演、写书、赛车或者开公司,都得坐在一张椅子上。这是我总结出来的唯一一点。” 亲和韩老板再次强行玩笑,“如果你能总结,你也可以帮我总结一下啊。”

挣钱算吗?“我觉得不算吧。要不我早就上真人秀了,在那宣传我们的 App 还能有很好的效果。价格也开得很高。我当然是喜欢钱的,但是不会放在很前列的一个位置。”

聊到最后,我替广大的女婿们问了一个问题:“网络上大家这么消费你和你的女儿,你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吗?”

“我觉得最关键是,分辨一样东西的善意和恶意。比方说,当时大家都知道我有小朋友了,那其实外面的娱乐媒体就已经开始买照片了。价格还出得挺高,甚至我的一些同事都受到邀约,说你哪天去韩寒家如果能拍张照片我们就出多少钱来买。后来我觉得,因为我从来没公布过,越是藏着掖着,人家才会觉得这个新闻价值特别高,越可以产生交易。再后来你好像觉得,总有一天会被人家拍到的,那还不如直接就把女儿照片 po 到网上了。可能大家也比较喜欢,就很多这样的玩笑。但最重要的是,确定一个人是善意或者恶意。” 韩老板觉得善意的东西,就无所谓了。

聊天中的韩老板其实挺爱演的,讲到这里他做了一个语重心长的皱眉表情。“有时候我发张照片,人家觉得我真的像 AV 女优,我觉得没关系。我相信包括有人说,你怎么最近变丑了,这么丑,我都相信他不是真的觉得我丑,我觉得他是善意的。”

“我觉得未必啊。” 我也适时善意地补刀。

“哈哈哈哈哈,” 韩老板大笑几声,简直就像是朋友间开玩笑笑到快要破音的那种,虽然我们一个小时前素未谋面,“好,我记住你了!”

--------------------

注:题图我挑选了很久,后来还是觉得韩寒在 微博 上自我调侃 “谁说我越来越像腾格尔了…蓝蓝的天空…” 时的附图,的确最接近现在的真人形象。

原创文章,作者:thethief,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3081.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