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资本逐鹿军工产业必须了解这些丛林法则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民营资本逐鹿军工产业必须了解这些丛林法则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丰年资本”(ID:fengnianziben),作者常彬,丰年资本合伙人。

应中信建投首席军工分析师冯福章先生的邀请,常彬在中信建投年度策略会军工专场,做了一场题为《民营资本参与军工产业的机会与挑战》的主题演讲。

人们都说军工产业是几万亿的市场,但是,民营资本到底能从中分得几杯羹?正在发生的军队体制改革,对民营军工企业是利空还是利好?军民融合逐渐显现哪四大趋势?什么样的资本才能驱动军工产业升级并从中分享高收益? 

以下为演讲全文:

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军工建设的机会和挑战很多,无法逐一列举。提到发展机遇,今天不讲万亿国防预算,武器装备的双位数增速,中美1:4的军费差距,也不提三军的结构性发展机会、武器装备的长期配置需求、以及未来十年日益紧张的周边军事形势了。

今天,我们来谈谈军队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变化和融资环境现况,对于民营资本进入军工领域带来的机会与挑战。

体制改革:挤出效应和丛林法则

自2014年开始,我国国防建设的各大体系就展开了有条不紊的结构性改革,包括总部机关、各大战区、工业体系,以及监管机构等,以及国防科工局、军代局等也有可能发生进一步变化;同时,基于“十三五”规划,各大工业集团以及科研院所也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及资产证券化改革。

体制改革给民营企业带来的影响是短暂的,也是深远的。短期影响体现在:民营配套单位由于科研甲方或者配套甲方人事变动,可能会出现短暂的业务停滞,这点大家在十二五末期和十三五开年感受尤为深刻。

而长远影响才是更关键的,我们称之为新的合作体制和正面冲突并存

首先,兵强马壮的国有院所单位,无论是人才、资金、场地,还是技术、信息、平台等各大生产要素都明显优于民营企业,它们通过体制改革正在焕发全新的活力。此时,做传统配套、而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就将面临订单被国有院所收回自己生产的危险。我估计这种“挤出效应”会在十三五末大量涌现。大家要小心不要踩雷,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并购时

也就是说,未来五年,中国民营军工企业会逐渐呈现分化。能否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是决定民营企业能否适应“丛林法则”的核心要素

与此同时,院所改制和体系调整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动,他们势必会成为民营机制的有效补充。尤其是各大机关和科研院所的很多优秀人才投身到市场化竞争的浪潮中去,从合同甲方变成了合同乙方。他们对甲方知根知底,为民营机制注入了新生力量,提供了民营机制的竞争力,形成了新的合作体制,潜力无限。

另一方面,这一人才流动趋势也导致了明显的正面冲突现象。部分人才没有选择加入已有的配套企业单位,而是选择了自立门户,这其中不乏一些各大院所的科室主任、总师等级别的人员成立自己的企业,与原院所、或者原来的合同乙方展开直接竞争。这些人才具备核心技术能力、熟悉产业规则、准入机制、体系资源,部分人员本身就是原来一些民营企业的甲方客户成员。他们下海,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成为了现存院所和民营企业的直接竞争对手,我们把这种形态比喻成“教练员改做运动员”的企业。

配套体系:几家欢喜几家忧

那么,我们再通过几个例子,来看一看配套的政策变化。

2014年9月,国防科工局出台某某条例,将军工配套单位分为了核心、重要、以及一般等三类,指出部分企业仅需要保密资质或者质量体系即可参与到一般配套中来,一般配套虽然并非完整意义上的军工企业,但这项政策对于没有涉足军工产业的民营企业而言,提供了一个发展窗口。而原来做一般配套的军工企业,可能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且失去核心地位

2015年8月,国防科工局颁布的新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管理办法。新的管理办法对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范围从500余项减少到200多项。这意味着从严了还是从紧了呢?对于被剔除目录的产品,可以说是放开了。另一方面,对于仍然留在或者追加到目录中的产品,可以说是从严了,因为对于产品的系统要求,以及配套等级明显提出了新的高度。

每一项政策的出现,都具有双面性,几家欢喜几家忧。

2016年3月,国防科工局军工项目审核中心在区域性考察过程中,莅临四家企业,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税收减免、固定资产投资、科研经费申请等方面的困惑进行指导。我们看到我们的机关部门在逐渐向服务型机构进行转型,越来越接地气。

 与此同时,民参军仍然面临保密资质、科研生产许可、装备承制资格等准入机制的“先买票还是先上车”的矛盾问题。

军民融合的四大趋势

大家都在讨论军民融合给民营企业带来了诸多的机会,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我们可以从最近市场发生的几件事来分析,民企面对的竞争环境和未来趋势。

首先,民企参与的机会日益增加。2014年在全军采购信息网上公布的一则红外光电产品和今年的一则车载光电产品的公开招投标信息,参加的企业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了一倍。通过这种招投标模式,最终的结果是产品的价格、质量、保障体系经受了层层考核。

当然,这些机会一定是带有局限性的,从目前的竞标进度来看,最终胜出的一定还是那些有良好的技术基础、清晰的产业规划和充足的资源储备的企业。可以说是为民企提供了一种适度的局部竞争平台,并非充分竞争。

第二,民企开始和国有机构正面交锋。在某地对空武器的招投标过程中,几家国有机构和民营企业展开了正面交锋,其中包括我们一家民营的军工上市公司,无论过程、结果如何,我们都看到了民营企业参与竞争的勇气和活力,也看到了竞争的代价和辛酸。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通过正面战场直接冲突获得突围。我们期待着,这些偶发现象在未来能够逐渐会成为常态。

第三,一些民企开始摸索到专精的竞争路径。最近我们一家企业参与的某导引装置的竞争过程中,甲方专门提出是否有民营企业参与保障。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潜心坚守“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经营理念,夹缝中找到了发展希望。

第四,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军工产业内的联合体与生态圈出现。我们在西安投资了不少企业,但是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企业之间虽然在一条街上或者在一个区里,彼此之间仅仅知道名字,不知道彼此的产品结构和技术体系。经过我们一年左右的穿针引线,越来越多的企业形成了联合体,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做生意,共同去投标,甚至彼此共建渠道。未来,我想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联合体出现。

同样的,我们也观察到,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各自利用自己的体制优势,在技术方案上“相互抄近路”的现象频繁出现。我们希望这种现象越多越好。

融资环境:优渥与贫瘠

最后,我们再简单聊一聊民参军的融资环境。

2011年开始,我们做军工产业投资,到2015年已经投资了数十家军工企业。从2014年以来,随着二级市场的火热,大大小小的基金不下几十只。我们所投资的项目基本覆盖了基础材料、器部件组件模块、系统分系统,以及武器总体等领域,跨越火箭军、海、陆、空、武警等各个装备机构。同时,由于我们每年接触上百家军工企业,也吸引了几十家上市公司和行业研究员寻求合作,足见资本市场对于军工产业投资的热情。

然而,我们认为一个合格的军工产业投资基金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熟悉产业政策、体系结构,能够为企业提供长期智力支持和资源支持;理解军工企业多批次、小批量;多品种、长周期的商业模式,为军工企业提供与之匹配的基金结构;熟悉未来战争的作战模式、装备科研需求、产业保密体系等,与企业成为发展的知心朋友。

然而,我们想满足这些条件的投资机构可能只有个位数,民营军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既可以说是优渥,也可以说是贫瘠。

时间关系,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的倾听。

随意打赏

丛林的法则丛林法则民营资本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