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16教师节: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写在2016教师节: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编者按: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识局”(ID:zhijuzk),作者周晓萍为中学语文教师。

前言:

今天,大家的朋友圈一定正被深深的祝福刷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

老师是一份职业,带着令人尊敬的原始光环。求学求教者崇尚尊师重道,而为人师表者亦担责良多。老师也是多元的个体,有血有肉有笑有泪,在一个教育改革尚未完成、社会转型呈现焦虑的当下,每个人其实都有何去何从的天问。由此,其间的坚守者和思考者,更难能可贵。

正文:

吾从师二十六余载,历经几朝教育改革之变迁,曾有过的理想主义也最终沦为悲壮的命运,也会暗暗地问自己,为什么还在教书?是它给予了自己一个体面的职业,还是赋予了生命另外的意义。 

目睹当前教育之怪现状,很多时候,我们似乎都无比绝望和无助。有目共睹,时下教育界有诸多弊端。一个个数据,一行行排名,评价体系的单一掩盖了全民素质整体的苍白,庸俗的世风盛行。更可悲的是身陷其中的我们只能左右逢源,唯分数是尊。 在这样的“战役”中,我们成了帮凶,无情地将那些鲜活的青春岁月挤压、揉碎,我们的教育于个体的生命无关,学校无法成为学生心灵真正可以安憩、身心真正得到成长的天堂。 黑暗时代,吾众何责?我们尽可以说,我们有什么办法,我们有什么能力去抗争。那么,我们与他们有何区别? 

是的,以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反抗,无疑是螳臂当车的笑话。但是,知识分子的职责是敢为天下先,坚定地选择自己认为对的道路,执着地走下去,才能为学生,为自己撑起一片天。

教育仍可为

近读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他提出中国士大夫阶级最缺乏独立、大无畏精神,中国近代史,是一批精英人士,无论文化家还是政治家,在面对西方强大文化时的文化自卑感中挣扎的历史。我深以为然。

同理,有时我们并非无知,并非麻木,也会思考,但在“高楼”面前依然成为制度下的奴隶,而没有去思考去寻找教育的意义。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教师个体很难在机械的工作中获取愉悦。从主观角度,则是自身对教育的浅见。后来我渐渐明白,不热爱的是强加于我的机械灌输的任务,和成为单纯的应试指导着的功能。但我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热爱,去践行,我可以用自身的生命体悟,介入并引领另一些年轻生命的成长,这就是教育的价值在我个体的承担。 这些改变缘于怀特海的言论:教育就是当一个人走出校门,忘却知识后所剩下的东西。我们因此要不断躬问,你能给那些孩子什么“剩下的东西”。最有价值的教育,就是学生日积月累的人文积淀与生命感悟,而这些定然成为他们日后想起你时那尊敬的目光。 

饶是如此,我仍承认教育是可为的。

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那么何为真教育呢?真实的教育是为了人生与社会的成长。从教育成长的必要性来看,一个学生要学习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的确立与思维方式的培养。 

当今世界的主流价值观无疑是普世价值观,它是衡量是非善恶的最低尺度,或者说是人类道德的共同底线。具体的说,就是人性化、人权诸多层面的东西,回归人本身的价值,而不是人异化的价值。 比如:对平凡的认识,对成功与失败的认识,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的认知就显得偏执,认为平凡就是失败的人生。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日本孩子为何不想当老板》,孩子们的梦想,或者说未来的职业选择,反映了成人的教育理念和心态。日本的孩子为什么不想当老板?吉田教授认为在日本社会很少有露富和张扬自己财富的人,且告诉孩子老板不是“有钱人”的代名词,更多的是需要承担一份经营企业的艰难与责任,就像稻盛和夫会在国家航天事业需要他勇敢担负起责任时,他就义不容辞。由此,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孩子无论将来做什么,他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更好地为他人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那么,反观我们的教育,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考取大学?是的,考取大学为了可以找到好工作,可以获取高薪。这似乎没有错,但对一个生命而言,显然缺少了对他们内在声音的寻找,对他们至上精神的引领。 

所有的生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你和所有活着的东西体验最完满的荣耀。为了自己的梦想活着,追求着,即便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生,也不会平庸。 

其次,我认为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与人文精神的体现,教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后一道防线。福泽谕吉说,一个民族要崛起,需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这三者的顺序不能调换,其理由证明了人心的改变才能走向开化文明的国度。其提出的脱亚论帮助日本完成了凤凰涅槃的蜕变。 

然而在我们的理念里有人文精神的学习吗?就如语文教学,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可以在度娘上迅疾找到的答案,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等等知识层面,而忽视了利用文学这一最高级的人性学的媒介,去思考人性,去反思社会问题,去探寻人生的理解。 

这些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是需要每一个人内在的开启和创造,而我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场所剥夺了这些思考的愉悦。 

人文精神之底线意义

没有人文精神的人类是没有底线的,是可怕的。同为经济学家,茅于轼和郎咸平呈现的道德修养,对国家经济学的贡献无疑天差地别。茅老的自我牺牲式的参与,不计报酬,不计名利,深切反映出这位经济学家深厚的人文关怀。而不是去利用自己的学识换取自身的利益,可惜的是这些人比比皆是。难道我们不应反思我们的教育缺失了什么吗?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那么何为理性呢?为何要呼唤理性?从前几年开始,我们渐渐地发现思维方式与思维品质的问题也很严重——具体表现为思维的混乱与无序,思考能力弱化,判断力差,在寻找真知、真相与真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方法。 

一个批判性思维的概念蓬勃生长,它追求求真、公正,独立思考,它的核心理念是“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人们不再是一个小村庄里生活了,每天要面对大量的信息做出自己的抉择,这抉择是否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呢? 

一出生我们就被周围人不停的灌输各种各样的生活理念,而这些理念大部分都是没有经过你自己的思考实证就潜移默化地运用在生活中了。老旧的观念将束缚你,思维的墙在限制你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人短短一生要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文科教育就可以让我们借助历史的经验,借助哲人曾有的思考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西方社会早就意识到了批判性思考的主要性,所以他们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打压他们的奇思怪想,也有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学校都开设了一系列不同类别的通识教育,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尝试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家长或老师会认真和孩子探讨分析怎么做好一件事情,怎么和人相处。在课堂上注重小组分工合作探讨交流,引导中也尊重不同想法、而非直接灌输标准答案却无需学生间互动、并否定学生独立思索的不同答案。

因此,西方注重批判性思考,对任何事物先保持客观角度,然后自己去思索查证,而后才会去表态。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社会而言,大多数公民就能够对当下的时事热点和社会现象有一些深入思考和明智的判断,人们就不会盲目跟从,就不会在网络上人云亦云,或互相攻击谩骂。 

作为文科教师,应把思维品质的提升放至课程的研习中,自己应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哲学书籍,如《道德经》、《与神对话》、《沉思录》等等伟大哲人的思想结晶。还应学习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如《批判性思维》、《学会提问》及王召强老师的《主题写作十二讲》,从中汲取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指导。让我们及孩子们学会理性冷静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见解要包容,要谨慎。 

仍要有光

暗自庆幸自己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自由地解读所见所思; 

扩展阅读:

乐高教育发布 WeDo 2.0 产品,让孩子们在模拟实践中锻炼思维

AI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Clever 推出“Co-Pilot”项目,证明教育领域的“先试后买”也是行得通的

教育内容提供商 Edgenuity 宣布收购 Compass Learning,看 Weld North 如何从教育投资走向教育集团

赛欧必弗进军教育市场,推出面向K12的VR教育产品“趣上课”

关于在线少儿英语的思考

暗自欢喜自己是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人文阅读把丰盈的人类文化及古今中外哲学家健朗的思考,带给孩子们,引领他们在偌大的世界中找到自己,实现自己。 

文学电影,读书写字,启明我们心中的光。 

佛经云:无明是痛苦之源。而我更相信声音和抱怨,本无意义,无可逃离的环境中,选择作为一个教师该承担的责任与良知,且力行担责。 

(本文作者为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感谢这份清醒的认知,满满的力量,和对爱与自由的向往。再次祝福所有老师节日快乐!)

写在2016教师节: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下载36氪APP,获得更好阅读体验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