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青春摄影服务APP茄子拍后,PLUS还为摄影师提供一站式后端服务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文艺青年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摄影师、适合自己的摄影服务好像也不难。在微博上随处可见摄影师晒照,循着踪迹总还能找到摄影师入驻的平台。但有没有一款服务能安放摄影师们的情怀?PLUS 想要解决的就是这一块的问题。

2015年3月 承影互联推出一款移动互联网摄影 O2O 的产品—茄子拍,是一款提供青春摄影服务的 APP,主要将摄影服务做了互联网标准化。通过茄子拍,可以轻松选购超具性价比的标准化摄影服务,从下单拍摄到成品输出,茄子拍完全能一站式完整摄影体验。

创始人段毅谈及创业历程说,在满足了用户需求后,承影互联开始考虑到摄影师的需求,希望也能打造摄影师的专属平台,使摄影师除了设置摄影套餐服务、自由定价、接单之外,还能获得后端的支持,比如平台能为摄影师解决场地、服装、法务、财务、形象设计等琐碎的工作。

继青春摄影服务 “茄子拍” 后,PLUS 继续为摄影师提供一站式后端服务

除此之外,平台还为摄影师设计了专属产品 PLUS Space,包含以下板块:

  • 摄影师的 CRM 系统,可以在上面记录日程,调整自己的摄影服务,全面规划自己的摄影生涯、记录拍摄事项、设计自己的套系作品、导入订单等;
  • SPACE 也会帮助摄影师建立个人网站以供宣传,相当于个人品牌输出端,相较之于微博更为专业
  • 撮合摄影师线上线下的交流,会请摄影师来进行互相交流,相当于提供了职业生涯进步的平台。

所有入驻 PLUS 的摄影师都会享受到相应福利。目前摄影师主要是邀请制入驻平台,得到邀请方可入驻,并且 PLUS 也会有一定的审核机制。

PLUS 旨在提供高效的运营整合,通过平台建立个人的独立网站,为中高端摄影师突出个性化的东西。段毅也谈到,交易支付方面平台在整个行业做的最好。后面业务拓展会做器材等其他资源的整合,PLUS 提供给摄影师的相关器材也已经完善,比如商业器材里面的哈苏相机,单独租赁的话是 3000-5000 一天。为了使器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平台设置了一些机制及资源供给:

第一,达到等级的摄影师可以免费试用哈苏相机,如果摄影师订单不够可以以市场价更低的价格租赁使用。

第二,PLUS 还购置了一些灯具,拍外景、摄影棚可以免费外借。

第三,场所方面,PLUS 已经跟北京一些摄影棚建立了合作关系,租赁摄影棚提供给摄影师免费试用,还有情调咖啡馆,商场等场所。并且在摄影场所的资源以平台的身份去洽谈,主要是跟场所提供方做了 BD 合作方面的资源置换,并没有额外付费。

第四,人像拍摄的时候的形象设计、化妆方面跟个人化妆造型平台合作,PLUS 在这方面共有 30-40 个化妆师。

第五,在服装方面,PLUS 跟淘宝店洽谈了服装的合作。

第六,成品输入,打印成成本输出为相册,框上相框,PLUS 跟雅昌签订了输出协议,为摄影师低于市场价的协议价格

段毅谈到,“对于独立摄影师来说,PLUS 的优势就是能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更多的是给了摄影师创作的空间。平台运营成本会低于影楼。缺点就是没有影楼的资源,比如场地和服装,这部分可能会让摄影师的体验没有那么好,但我们能提供的服务并不单纯是给摄影师引流”。段毅认为,PLUS 的竞争力就在于为摄影师提供了自我实现的平台,影楼存在的问题是过于流水化的服务。缺乏个性化设计,本身行业运营存在引流和运营成本过高的问题。

在用户获取方面,PLUS 不仅有 C 端零散的订单,同时也拓展到了 B 端刚需的摄影服务。不同于许多人的看法认为摄影是低频非刚需的产品,创始人段毅认为并非所有的摄影都是非刚需的,比如婚纱摄影就是刚需的。除此之外,对于特定人群,比如演员、模特,摄影服务是必需品。

PLUS 将市场需求分为刚需和非刚需,刚需方面主要从亲子和婚礼拍摄做切入,希望非刚需也做大。在对 B 端的合作,PLUS 的主要订单来自于两部分,对方主动邀请合作及 PLUS 的 BD 团队对外商务拓展,主动寻找调性符合的团队。其中,B 端的商务合作订单定价更高,通常在 5000 以上,而 PLUS 平台上普通 C 端用户摄影套餐价格在 1000-5000 左右。

盈利方面,PLUS 现在对摄影师不扣点,基本上平台现有利润只能覆盖发票的税点,初期主要还是做口碑和数量。创始团队提出,当平台有较多流量才会考虑抽成。段毅认为 PLUS 对于商业订单会比独立工作室或者独立摄影师更有优势,主要在于一站式服务的完整度,还有另外一点就是对于大型 B 端客户很重要的问题是发票。如果是独立摄影师很难解决发票的问题。同事许多 B 端客户会提出额外要求,比如摄影助理、灯光,专业的广告公司可能可以完成,但是对于独立摄影师来说单独找到其他合作方可能比较困难。

创始人段毅曾任人人资深无线技术经理、全栈工程师等职位。目前在团队职责主要是外部资源整合、项目把控及整体技术架构。目前团队共有 20 多人,4 个联合创始人,分别负责产品、技术、首席设计,商业拓展则由 CMO 完成。

原创文章,作者:叶妙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0175.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