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也该提速了,易康美辰要用标准化评估/服务体系和自营供给打破僵局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公开数据 显示,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占全国比重10.1%。第一大因素是人口结构的改变,即出生率下降、人口寿命提高。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来自 氪空间 的健康服务团队易康美辰表示,中国老年人平均寿命73岁,健康年龄约为62岁,也就是说,老年人有平均11年的时间,都再和病魔作斗争。老龄化严重加上潜在病症,居家养老和老年康复成为每个“2+4家庭(一对夫妻外加两对老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提到居家养老,团队通过提前做的3000份社会调查发现,7成以上儿女认为家里老人很健康,但事实上,在专业评估师查房后发现了诸如此下的问题:

1.潜在病症普通人难以发觉。 最为典型的就是阿兹海默症,当老人开始表现轻微的健忘症状时,子女并不能判断是否患病。对此,36氪曾介绍硅谷团队 Neurotack 就在做疾病早期筛查的研发。

2.家中环境不利于老人健康生活。 比如有孩子的家庭中会布满小朋友的玩具,而老年人本就最怕摔倒,无法安全生活在在难以行走的环境里。

3.营养无法达标。 少数家庭出现老人家晚上饭桌前抢食的情况,作者家中也有老人出现类似状况,期初还以为是老人胃口好,但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中午没有吃饱的表现,子女有时候并不能正确判断老人的进食需求有多大。

基于3000个调查样本,外加合作线下北京顺心养老培训机构,易康美辰希望将专业养老服务和专人培训,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处理做的更为高效、科学和人文关怀化。他们即将推出第一款产品——专为居家养老护理设计的“护龄家”。

区别于传统的纯人工检查和服务,团队想从App就开始建立评估量表,顺便为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他们从世界各地搜集了13个量表成熟量表,包含望闻问切,加上研究院合作,标准化评估流程。比较常见的有美国巴氏量表、老年人自理能力量表、常见病病理体征量表等。

线上搜集老人年纪和情况后,产品根据系统反馈定制线上评估方案(比如某个年纪阶段就可能出现什么病),并分配对口评估师,目前没有自选环节。评估师在线下准备好后,去往老人家中调查。最后结果会同步给子女,并且呈现方式会通俗易懂,同时推送合适的方案。

产品负责人Tom认为,整个操作过程的最大目的是标准化流程,降低选择成本,但缺陷是需要强的品牌依赖感。至于最理想的收费方式,是会员预支付然后根据服务扣费。

但服务真的可以标准化吗?评估师只是一个初始阶段,后期的解决方案是多对一,根据老人状况搭配合适的心理干预师、康复师等不同服务人员,有点类似会诊的做法。

对此易康选择了时间标准化。现有20名评估师,年末预估达到50人。一个评估师1单时长为1小时,一天能完成5单。服务人员目前有20个,基于线下合作机构的数据,年底打算扩大到1000人。一人一天3~5单,1单专业标准为1小时,特殊项目不超过两个小时,参考的是加拿大公司的标准分级养老服务和收费标准。

目前,团队已经在包括京辉社区在内的多个区域试运营,线下团队则主要提供供给和培训体系,预计在8月底自建起一套培训系统。团队也正在寻求融资。

虽然养老市场足够大,宏观社会意识形态上也是“尊老爱幼”,但不得不说,和传统养老服务相比,团队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1.服务相对较重。 成本和定价需要考虑。一个服务人员服务周期是20到50次,按照Tom提到的行业标准必须要求15次以上,大约时长为两个月,比较符合成本和收益比。同时,价格则希望打中偏高端市场。

2.供给问题。 传统养老服务机构都普遍存在待遇达不到预期,人员流失的情况。易康想从合作伙伴那边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力供给,就必须拿出好的待遇,这是一番成本。

3.需求频次相对较低。 养老服务和其他需求不同,粘性虽然高,但不频繁。对此,易康正在找寻可以连接老人和子女,并提高老人对平台的依赖。可能在老人家中安置平板电脑,鼓励子女传照片,为老人研发有趣的功能。

4.应急能力。 对于无法解决的案例和突发事件,平台打算培训服务人员的紧急应对能力,同时合作数家医院,做急救和转诊。

原创文章,作者:Leah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