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k Yak 发展受阻裁员60%,匿名社交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据外媒消息,匿名社交应用Yik Yak裁员约50名员工,仅剩下大概20名员工,裁员比例达到60%。
2013年11月,两个高中生Tyler Droll和Brooks Buffington创建了Yik Yak。这款匿名社交App根据地理位置筛选信息,用户只能看到方圆1500米内的帖子。匿名和超本地化(Hyper-local)的特色让其在校园里迅速走红,学生们可以在App上尽情吐槽课堂、老师以及考试。据说,无论课前课中课后,每个人都在刷Yik Yak。
Yik Yak在上线后风靡美帝,几个月内下载量就超10万次。一年半时间里,已经有1600个校园在使用这款应用,月活跃用户已达数百万。2014年12月,知名风投公司红杉资本领投Yik Yak,投资金额6200万美元,估值达4亿。
Yik Yak一时风头无两,但在获得融资后公司发展却陷入了停滞。一方面是匿名导致了严重的网络欺凌现象,种族主义、反同性恋、歧视女性等言论大行其道,甚至有人发布校园开枪等恐怖威胁。许多教授呼吁大学关闭Yik Yak应用,有的学校甚至已经禁止了它,Google Play已于2014年10月将Yik Yak移出排行榜。
今年8月,为了减少骚扰和威胁事件的发生,Yik Yak要求用户在发布帖子时加上名称以降低匿名感。但该变动招致了不少用户的反对,有用户直指该要求“完全违背Yik Yak的理念”。11月份公司撤回该要求,再次将加上名称变成可选功能。
另一方面,Yik Yak遇到了用户瓶颈。新鲜感来得快去得也快,用户对产品的兴趣越来越淡。另外一款匿名社交产品Secret,也一度出现爆发式的流行,获得了很多用户,拿到了2500万美元融资,但其在2015年4月宣布关停,从上线到下线不过一年多时间。
美国顶级风投Greylock的Sarah Tavel曾分享了公司评估非交易性质的消费型公司的框架——“参与层级理论”,其中包括三个层级:增长参与用户;留住用户;实现良性循环,最终能使自身永久发展。对于Secret和Yik Yak来说,第一个层级完成得非常好,但在层级二,留住用户和增强用户黏性上失败了。
Secret的CEO David Byttow认为,隐藏用户身份的匿名应用根植于幻想,给大家带来了娱乐时间和逃避现实的空间,同时也给这种逃离设定了有效期。这些App的用户量往往是一飞冲天然后一落千丈。对此,David Byttow提出了一个“梦幻大陆”(Fantasy Land)理论:娱乐产品要想熬过兴衰周期必须提供独特的实用性,随客户演进,并且培育自己的社区。
匿名应用的用户数变化
David Byttow认为,身份很重要。如果没有一定形式的身份,就不能跟别人形成并巩固可持续的关系。Secret和Yik Yak的问题出在“无ID”。其实社交网站Twitter也支持匿名注册,但它有ID且身份稳定,每个用户在其身份上的投入是持续的。
反观“阅后即焚”的分享应用Snapchat,在以新奇的功能吸引了大量用户后,推出了Our Story功能,提供基于公共活动的图片和视频共享服务,用户可以上传自己在活动现场的实时图片和视频。这使得它在全球范围内培育出了自己的社区,增强了与用户的黏性。
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匿名社交应用,如36氪曾报道过的“云集Lomate”等。结合Secret和Yik Yak的故事,国内玩家应该思考如何让产品和市场更加契合。Yik Yak在增长急剧下降和持续的争议后,团队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是降低平台上的匿名水平。这个决定反映出它并不了解其产品与市场的契合点。虽然据报道,Yik Yak手头上仍有大量的现金储备,因此还有机会寻求转型,但它必须要仔细评估未来产品与市场的关系,调整应用以建立一个真正可行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