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做了个“今天玩什么”,本地玩乐平台到了拼长尾资源的时候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今天周二,如果你还不想琢磨“ 周末去哪儿 ”,那可以先想想“ 今天玩什么 ”,当你想过个“ 懒人周末 ”的时候,也许可以试试“ 城觅 ”或者“ 彩贝壳 ”。

没错,双引号里那些都是提供本地玩乐资源的平台,你可以找到沙龙讲座、小型演出、兴趣活动,诸如此类。

其中, “今天玩什么” 是靠演出票务起家的 大麦 旗下的一款移动端产品,瞄准的就是本地、高频、即时、长尾的消费需求。和所有平台一样,关于未来前景“今天玩什么”讲的故事也是要为小众商家提供一个自我雇佣、自我营销的平台。

今天玩什么由 大麦 的无线事业部负责,总经理于佳说做大麦客户端的时候发现大多数人最多一个月看一两次演出,但还有很多对于演出等本地活动的需求,而恰好本地也有大量高逼格、有趣且不那么昂贵的活动(相对于演唱会票价而言),只不过双方信息没有对称。于佳给出的数据是:北京每天会有7场杂技演出,5至10场LiveHouse,至于电影放映吧、咖啡馆的活动更是不计其数。

Image title

如开头所说,匹配这种供给和需求的产品并不少,而且都可能面临同质化竞争,毕竟每天每个城市,最好玩的活动就那么多。于佳认为,今天玩什么的优势就在于掌握了足够长尾的资源,除了展示一些编辑精推活动之外,今天玩什么还会为用户提供各种维度搜索结果,帮助用户更容易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活动:比如基于地理位置的,基于时间排序的(主打当天活动),比如更碎片化的标签分类(今天玩什么的活动分类中有一个”互联网“标签,大多是创业沙龙讲座)。

现在平台已经开放了群组聊天功能和记录功能。用户对某一个活动”感兴趣“之后就会被拉入一个群组,用户可以在此提问,群里的主办方也可以在这里回答问题,并招徕客人。这个功能主要是帮助主办方更好的完成客服,并将克服转化为销售。至于记录功能,是让用户在参加一个活动后可以发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这既有轻社交的意图,也是帮助用户更好的评判活动价值。“毕竟谁都不想从北四环跑到东三环,来回在路上花费三个小时,却参加了一个质量很低的活动。”于佳说。

短期之内,今天玩什么的发力点还在于通过遍布全国的一个大约30人的地推团队,获取更多的线下活动。团队为线下商家开发了一个“今天玩什么商家版”app,目前可以实现扫码验票。另外于佳比较看重基于大数据的活动推荐功能,他们正在和阿里的数据库对接,通过注册手机号确认身份并完成数据对接。

Image title

看的更远一点,今天玩什么讲的是平台故事,即邀请商家在平台上完成自我营销,经营自己的用户。例如”愚公移山“(一家LiveHouse)可以通过商家版登陆后台,并直接向关注了“愚公移山”平台的用户推送活动信息。以前这些用户主要是通过关注这些商家的微博微信来获取活动信息,今天玩什么想提供一个相对垂直的替代方案,而我认为这种解决方案是可行的。

正如我们上面说到的,这个市场已经群雄并起,竞争不可避免。于佳认为“模式是第一位的竞争壁垒”,因为今天玩什么是一家不收取佣金或票提的平台,他认为其余竞争对手与今天玩什么的思路并不相同。

我反倒觉得,只要能够获取用户,谁家都有机会做成平台,且无论思路如何,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是产品形态都是一样的。现在看来,这种基于长尾需求的本地玩乐平台上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多陷入同质化,所以其实用户真正关心的,反倒是能不能提供足够独特、且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竞争壁垒是获取商户、理解商户的诉求并与之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果今天玩什么的团队能够发挥大麦的基因,对演出和活动有足够好的理解,并且快速获取更多商户,反倒是他们的优势,毕竟他们的起步已经晚了。

不过今天玩什么之前获得了苹果app store的推荐,也证明了他们的产品和设计能力——购买这部分产品的用户都很看重用户调性。于佳认为,正式由于起步晚,团队在设计产品时候想的相对周全,避开了“先辈“遇到的坑。而且据于佳说,今天玩什么目前还没有太多盈利需求,只是大麦想做的一个尝试,得益于大麦转移过来的“第一桶金”和app store的推荐,今天玩什么在5个月就已经做到了100万用户,这倒是个不错的成绩。

这市场面向的是一帮高逼格用户,应该不会打价格战吧?

原创文章,作者:尧异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