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不缺写手,缺的是会写剧本的作者#2016GMIC大会#
今天,在 GMIC2016 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浙江诸暨升维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束焕、北京云莱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又、东阳向上影业有限公司 CEO 肖飞、容艺教育创始人李霞、导演王岳伦就网大、IP 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以下为现场干货提炼。
网络大电影是电影人才孵化器
王岳伦:一般院线电影的门槛和成本是很高的,但是一般网络电影的合作方式会有很多玩法,成本也更可控。这两年网络大电影的发展速度很快,并且很多网大制作公司还有拍摄院线电影的计划。我觉得对于想拍电影的年轻人来说,出口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
从内容上看,很多互联网影视作品更接地气,而一般院线电影,因为受到了一些限制,可能相对更加严肃一些。但网大也需要品质,从平台的属性上来看,他们也不愿意主推过于另类的网大。
肖飞:网大是影视人才的孵化器,一般院线电影不敢用新导演、制片人、演员,从这个角度来说网大提供给新人更多的机会。
从内容角度来说,我觉得现在网大整个市场比较混乱,质量参差不齐。今后,体量在一千万到两千万之间的电影可能就不上院线了,因为上院线一日游两日游意义不大,不过网大未来是否会和传统票房合并还说不准,就目前来看,网络大电影是一个金矿。
束焕:网大的出现重新定义了电影行业,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电影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艺术,电影出品几乎全部被电影制片厂垄断,年轻人要么从厂工干起,要么去拍广告、MTV。而现在的一部网大,一般只需要三四十万,时长 60 分钟就可以收工。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刚从校园里出来,甚至不是电影行业的人也开始尝试制作网络大电影。这有点像当年的香港电影市场,香港电影在最蓬勃的时候,一般模式是七八个人攒在一起天天聊一些桥段,有一点钱就马上拍电影、上院线。你很难说那些电影质量很好,但正因为当时电影行业门槛低、产量高、电影从业者的高度热爱,再加上院线又给了他们很多的便利,所以在九十年代初,香港电影质量并不次于好莱坞电影。所以我觉得中国电影市场现在开始进入到高速增长期,而其中最好的一点就是开始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投身电影行业。
什么是好 IP?
吴又:中国的文学市场在过去十年里变化是巨大的。第一,它诞生了全世界前所未有的网文,这是收费催生出来的一个非正常的写作方式。现在大家现在都喜欢从网文里找 IP,我觉得是不对的。
怎么去看一个 IP 呢?第一,IP 的价值观一定是向上的,能够推动这个社会往前健康发展;第二,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核一定要和我们的文化兼容,什么是兼容?你要和中国的十亿人沟通无障碍;第三,IP 的故事一定是好看的,这关系到观看的体验性,这关系到 IP 产品的可扩展性。好 IP 是可拓展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点,那它只能做成单品的爆品。第四,人物,必须要有人物,没有人物在一个 IP 里面是空的。从这些角度来说,我觉得很多 IP 不是 IP,也就是个短篇,撑死了是单品。单品是这个团队运作起来的,并不是这个 IP。我觉得现在整个电影市场,尤其是电影投资从业者,应该抱着做产品的角度,要慢慢去打磨作品。
王岳伦:一个好 IP 首先要具备文学属性。有一些 3-5000 字就能讲完的故事,没必要写成 20 万字。当然,里面的价值观必须是普世的,能给大家带来正能量的思考,这个也很重要。如果没这些东西,光凭目前所谓的 IP 热潮就说一个作品值多少钱,能卖多少票房,就有些夸张了。
所以投资人对于 IP 这个事情上要保持冷静。现在很多人在花大价钱买脍炙人口的网文、小说,理由是因为这个 IP 值钱,它有很好的数据和点击率、阅读量排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要请什么人把它改成一个好剧本。
肖飞:能够叫得上名字的 IP 基本上抢不着了,现在能买着的那些作品可能都算不上 IP,只不过套到了 IP 的概念里。IP 是可以去孵化包装的,但前提是这个IP 必须是一个好故事,有好的世界观和底子,此外还要看作家真正的能力,是否可以不停的生产 IP。把内容生产好才是最核心的东西。
还有一点,我希望电影审查制度再松一点,或者有一个分级制度,这样会有更多更好的题材出现。我们现在做的《鬼吹灯》不能提盗墓,这让编剧很崩溃。
束焕:最近我的很多同行在商讨 IP,觉得 IP 是资本的阴谋,这种不满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定义的模糊,还有一个是炒 IP。现在很多公司买了大量 IP 之后,把它变成半成品再倒手卖出去,就像赌石,我特别不理解。编剧还是要有工匠精神的。很多人看 IP 会觉得它就是一个能卖钱的好东西,这种想法过于乐观了。美国每年有五六万个剧本出来,而中国差不多只有这个数字的 1%。我们需要深耕类型,做各种各样类型的电影。现在喜剧片太多了;第二,要遵循规律,写剧本首先要掌握貌似僵化的编剧法则,要把它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