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测评+数据分析,测聘网将大公司的“马太效应”变为中小企业招聘红利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数据分析”已经成为国内招聘产品的标配。一般是分析工具对收集到的简历进行数据挖掘、归类,之后按 HR 需求进行推荐;当算法相对成熟后,也会进一步对职位模型进行分析,实现招聘方和求职者的双向匹配。

相比其他简历分析工具,拥有测评产品的“测聘网”能够通过分析候选人的测评结果,在简历平面化描述的基础之上,为企业提供更多维度的“求职者画像”。

在创始人许锋的眼里,测评的产品还能帮助测聘网对接“求职者-中小企业”。 很多人会去应聘大公司,但只有很少的人能拿Offer,剩下的都要流向中小企业。 通过给万科、华为这些大户提供测评支持,测聘网能够天然获得大量求职者的测评结果。那些未能进入大公司的求职者,就会被推荐到他们能胜任的中小企业岗位上去。(推荐的行为会先征得求职者的同意)另外,中小企业也能通过定制测评来增加推荐的准确度。

测聘的模式事实上解决了周伯通的冯涛曾经 提到过 的问题,

招聘市场上供需双方都存在一个“水面”。求职者的“水面”是一个名校毕业的文凭、一段BAT工作的履历;企业的“水面”是高频率的媒体曝光或是长期的声誉积累。“水面”下的企业和求职者彼此之间很难发现对方的存在。

但这套模式有效的前提是算法推荐系统好用,或者是说数据样本和算法设计都可靠。测聘网2010年收购了智尊测评,目前有一个20多人的心理学家团队;积累的大B客户有万科、唯品会腾讯、华润等;创始人许峰和COO沙添都有多年 HR 领域工作经验,但“还在准备引进CTO。”

Image title

36氪报道过的 TalentBot , e成 也都在尝试进行求职者、职位双向分析匹配。前者的CTO 王珣昱曾做过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大数据挖掘产品,后者最近则请到了百度凤巢核心算法组的骨干。

测聘网具体的盈利主要会是为大B提供测评产品的收入和为中小企业推荐人才的收入。中小企业向感兴趣的测聘网推荐简历付费,一份简历在20-500块不等。根据测聘网提供的数据,截止到今年4月,平台 UV 119万,有近 15000 家企业,岗位数量 60000+,C端用户 125 万+。

测聘网获得了来自个人投资者35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今年年初他们曾获得2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测聘网计划今年10月在新三板挂牌,目前正进行股改,据称已经有投资机构确定参与挂牌当日定向增发。

原创文章,作者:饭遥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