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时追踪和表情识别算法撑起壁垒后,短视频产品“模样”甘当纯工具
短视频产品热从今年开始就没有退散过。最近一个点燃了社交网络的是 小咖秀 。而包括其在内,大多数短视频产品的路径大多是提供能精准切入某一类场景的工具,然后建一个社区把内容沉淀下来,用内容撑起壁垒。
但是这次聊的这款叫 MiLook 的团队,目前对短视频 UGC 社区没有任何兴趣。“像图片社区,我觉得普适型的是不存在的,必须是做某一个垂直领域的,比如动漫的。而短视频这种媒体形式,现在还没有到细分的时候,我想象不出来社区能做成什么样子。”创始人宗楷提到,美拍可能是一个,但它其实过于依赖 PGC。
MiLook 的产品中文名为“模样”,是一款纯粹短视频拍摄工具。而壁垒在于技术:人脸实时追踪、表情识别算法、实时图形渲染和交互引擎等。产品所具备的核心算法和设计来自一个国际化的团队,有专注计算机视觉的博士、来自韩国和美国的开发人员、来自 Apple/Amazon 的产品人员。
模样能够让用户在拍摄短视频时,借助实时追踪和识别,在视频中加入各种道具、滤镜,并且可以根据人的肢体动作、表情变化作出响应、进行互动。
如上图,道具会随着用户的表情变化和动作作出响应,
除了让用户通过实时追踪的道具产出有趣的视频内容之外,模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拍摄视频的同时,用户已经完成了编辑的工作,即“所见即所得 ”。对于图片产品来说,用户先拍再编辑是固定流程;但要让用户先拍摄一段视频再去编辑,成本太高了。模样要在保持产出内容丰富的情况下,尽量降低短视频内容的创作低门槛。
模样在交互上的创新也遵循低成本的原则。用户在拍摄视频时,可以不通过底部道具栏,而是直接在画面中点击,来添加道具。比如在眼部附近点击,就能自动添加一个眼部道具,再点击则切换下一个。这些道具是 3D 效果而非平面的,并且只能添加在它应该添加的位置,比如你不能在嘴巴的位置上放一双眼睛。
除了道具,产品还有滤镜功能。目前滤镜内容还较少,有点邪恶的“马赛克”是比较好玩的一个。同样,打上马赛克之后,你的脸动到哪儿,马赛克都粘着。
但道具和滤镜不能同时使用。如果开放两者同时添加的话,手机 CPU 会跑得很痛苦,因为看似简单的产品,底层是一个很重的引擎。出于同样的原因,产品也没有开放双人识别的功能。
实际上基于这种追踪算法的引擎通常是为 PC 端服务的,或者结合硬件。而团队想做的是,以好玩、接地气的方式,在移动端只有一个摄像头的情况下,将这套算法在移动端发挥价值。“所以最初我们把引擎从 PC 转到移动的时候,费了很多精力做了大量优化。但其实这一块市场更广大,并且在短视频市场上来看,壁垒还高一些。”宗楷还提到,基于这个引擎,产品也有了一个自学习的功能。用户使用得越多,它对人脸的抓取就越精准。
纯工具属性的东西,怎么把用户价值纳入自己口袋,是个问题。宗楷认为以道具、贴纸为载体,产品可以做很多商业合作,包括面向游戏或者影视剧的合作。另外,拥有一部份国际化员工的 MiLook 团队,也会把产品推向海外,第一站将是韩国。“在那些市场,付费表情、道具下载的模式,是最现实的。”
宗楷认为基于核心功能和技术,吸纳足够的用户之后,产品的未来可能会承载更多。“时装也好,直播聊天也好,都是值得尝试的方向。”
目前 MiLook 团队 base 在上海。除了比北京更国际化、更容易吸纳国际化人才之外,还有一个考虑是,上海的游戏产业很发达。团队很多道具、插画等小创意的设计师,都是来自动漫和游戏行业的。
产品前一阶段创造的场景只有自拍,而接下来会让用户把摄像头转到后置,切更多有机会创作优秀内容的场景。“自拍的场景也是窄的。未来会用技术和运营提供很多新的小场景,激励用户记录生活,比如拍帮家里的猫铲屎这些场景。”目前产品以道具为主,还比较“干”。产品下个版本会突出主题,并且,下一步将不会只能追踪人脸,而是能追中画面中任何一个点。
至于自拍这件事情你过,接下来产品会推出 3D 美颜,让用户在自拍短视频的时候能够瘦脸等,在视频里变得漂亮。“但不会是粗糙的全画面美化,会基于技术根据不同的五官做不同的东西。”宗楷说,虽然目前对社区无感,但光工具属性也够团队探索一阵了。
产品最近刚刚迭代了一个版本,算是正式结束内测,公开上线。团队还没有做宣传推广,宗楷希望能靠产品本身的内容属性引发用户的自传播。
团队在今年 2 月份时已经完成天使轮融资。
可爱的创业者,如果你或你的朋友的项目希望被36氪报道的话,请狠戳 这里 ~
原创文章,作者:thethi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