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卫士拥百万用户启动商业化探索,整合第三方机构导流变现
创始人姜作忱对 36 氪表示,抗癌卫士今年要启动商业化。
近期宣布将在 2016年 启动商业化的移动医疗公司不少,但在肿瘤领域,这样的尝试还并不多。原因有很多,但恐怕最重要的一点是肿瘤的问题几乎无法在线上解决。据此,姜作忱认为,在肿瘤领域无法从医患角度切入,而抗癌卫士商业化的基础是患者人群。
抗癌卫士 创办于 2014年,选择以患者社区的方式切入肿瘤垂直领域。这在移动医疗领域是比较早的探索。抗癌卫士的社区中为用户提供的信息包括两个方面:一类是心理问题,来培养感情和温度;一类是肿瘤方面的专业信息。据称,平台上已有 5 万篇文章,有接近一半为原创。
姜作忱告诉我经过两年的运营,目前抗癌卫士平台已有接近上百万的注册用户,其中有七成左右是癌症患者的家属。“我们平台上的用户已经建立起比较好的信任基础,而且测试后的转化率还不错。” 姜作忱说,转化的比率高达 30%,这给了他启动商业化的信心。
在这个基础上,抗癌卫士确定的商业化思路是为癌症患者提供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这个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诊前,早期筛查、诊断等;诊中,基因检测、海外医疗等;诊后,康复、随诊等。除了医疗解决方案外,还有生活解决方案,比如心理、营养等。
“我自己曾经到很多城市去调研,初步的统计发现,每个家庭平均每年在医疗方面的开销是 2 万 3 千美元,生活开销大体是 1 万 6 千美元。” 姜作忱说,“而且由于家庭中出现了癌症患者,这使得其他家庭成员会对癌症早期筛查问题高度关注。”
所有抗癌卫士设计的解决方案都是由第三方合作机构提供,而抗癌卫士的变现方式也就是来自向第三方机构的导流。目前,抗癌卫士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已经达成合作的机构包括安诺优达、小雨伞、西达赛奈、雅培制药、片仔癀、心理协会等。
不过有一个问题,对于抗癌卫士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最主要的需求来自癌症患者,但这类患者对移动医疗平台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产生信任,而这又与癌症本身治疗的周期相矛盾。
“这个群体的信任感高度依赖口碑。” 姜作忱认为,因为抗癌卫士平台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用户量,他们的传播能够帮助新用户建立信任的时间越来越短。姜作忱列举的另一个他对用户增长信心的例证,是对抗癌卫士团队的调整。
由于未来计划要增强医疗和海外医疗的服务,抗癌卫士目前主要在搭建这两个方面的团队,而已经把负责用户扩张的团队裁撤掉了。
为了配合新的发展,抗癌卫士也启动了新的融资计划。此前,2014年 底,抗癌卫士获得软银中国 200 美元的 A 轮融资,而在 2015年11月 又获得了来自才金资本的数千万人民币 A+ 轮融资。 此次启动的 B 轮融资,目标在 8 千万到 1 亿的范围。
此前,我们关于肿瘤方面创业公司的报道非常多,包括肿瘤研发类, 新屿信息 、 思派网络 ;熟人医患类, 医瘤助手 、 易加医 ;精准医疗类, 思路迪 等。
原创文章,作者:刘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4837.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