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dit联合创始人Alexis Ohanian谈创业经验:Reddit之所以成为Reddit
开始之前,我得重申一下,我离开Reddit已经一年多了。另一位创始人Steve Huffman也离开去享受幸福的婚姻生活了(然后跟
\nAdam Goldstein一起创办了
\nhipmunk ),我则去亚美尼亚当一名
\nKiva fellow志愿者
\n。自释放重负后,Reddit已经挤身前100名的网站,最新的月页面浏览量(PV)还突破了10亿。
我和Steve Huffman是在马萨诸塞州梅德福(Medford, MA)一个租来的公寓里面开始创办Reddit的。我们两人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设计、讨论,然后开发了第一个版本的Reddit,上线时间为2005年6月23日。在头几个星期里,除了邀请几个朋友帮我们提交内容外,大部分都是我和Steve以不同的用户名提交的。Reddit的首次爆发发生在我跟Steve都没有提交内容的几周后,我们只是跟普通用户一样使用而已。这真是难以置信;也许我们本来就没必要浪费时间。
我们做梦也没想到能够从一颗种子成长为今天的参天大树。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得到了一些启示。
更好的软件
我希望更多人听我的建议,复制Reddit的“hotness”算法和评论系统。我们已经将它开源了。距离Steve首次构建基于投票(支持或反对)来决定排名的机制已经过去5年了,毫无疑问,这是促使好内容排在前面并得到持续关注的最有效方式。
这能更长久地促使用户去讨论。这也是Reddit的评论一般不会枯燥无味的原因,评论系统将好的评论排在前面,不好的评论隐藏掉。鼓励好的评论,抵制垃圾评论,我希望更多地网站能够这样去做。
给用户更多权限
“social news”的灵感来自于网络前端页面由用户,而不是编辑人员去组织内容的想法。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对产品所做的几乎每一个修改,都是从用户如何用得更好的角度来做的(试着弄一个糟糕的页面到Steve面前,看看多久之后用户会破口大骂)。当需要写网络文明规范的时候,我先弄一些明显的规则上去,然后放到wiki上让用户自由编辑。现在规则基本稳定下来,他们不能再编辑了。
让Reddit赢得今天成就的是用户创造的Reddit。给予用户更多的工具,他们更将我们铭记于心。不过,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有一年我们接受了一个不错的房子促销的广告,但最终却下架了(我可不能告诉你
\n/r/gaming页面上有多少个我提交的广告和建议被“骂”下来的)。他们利用这些工具,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Reddit上所有最好、最富创意的交流都是完全由用户创造的。
\n/r/IAmA就是在Reddit里面创建的一个无穷无尽的宝库。刚开始的时候,发布者乐于在他们的转载日志中看看Reddit内容,现在都乐于直接在Reddit上看内容,以便在他们自己的网站上使用。聪明的博主只要订阅自己相关领域的Reddit,就知道该写什么内容了。
培育社区
我还没见到一个与Reddit实力相当的大社区。公认的,4chan恐怕是最接近的,但两者很不同。这是我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你们在构建Reddit这么一个强大社区的过程中做了什么?”答案很简单:“我们很在意它。”
作为一个非技术的合伙人,我还能给予什么帮助呢?除了帮忙定Pizza和管理业务上的事之外,我尽我所能通过gmail和reddit(那时还没有twitter)了解用户在email上的反馈和reddit上的评论,并与他们交互。
无论是将我们的Logo重绘上几百次,为了海地的募捐活动主动寻求与DirectRelief.org的合作关系,还是购买撬棍、喷漆(画出好的红色和银色)和头蟹帽送给看起来像Gordon Freeman的欧洲核子研究委员会的物理学家,我都很乐意去做。
Reddit为
\nDonorsChoose筹得接近60万美元的善款引起了喜剧演员
\nStephen Colbert的注意,在《
\nthe Rally to Restore Sanity and/or Fear》上引爆了大家的讨论。管理就是让周围保持灯亮着,使每个人都过得开心,并远离垃圾邮件。
用户要是看到员工很重视,他们也会很重视。这在用户还不大会用时尤其重要。团队签名的免费衬衣、贴纸、海报或明信片带来的长期价值远比它们的成本和邮费的价值大。
我在想,当你在阅读此内容的时候,另一位reddit用户已经将此提交到reddit上去了,然后将有成千上万的人阅读和讨论。我为我和Steve在reddit上建立的团队感到自豪,其实,我们并不聪明。
祝你好运,在线社区建设者。这是一个回报颇丰而压力巨大的经历,绝对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当然,这只是成功的一例,我正尝试通过
\nbreadpig和
\nhipmunk(两者都不是社区类网站)增加多一些成功的例子。五年后,我们再来检验一下上面说的三点是否真正有效。:)
译注:Reddit另一位创始人Steve也分享了一些技术上的经验,原文在
\n这里,
\n丁香园的
\n冯大辉先生编译的中文版请见
\n这里。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