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成立就遇到股灾,基金怎么办?李丰谈创立峰瑞资本“痛苦的一年”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刚成立就遇到股灾,基金怎么办?李丰谈创立峰瑞资本“痛苦的一年”

“客观来讲,在过去这365天,大概应该算是我自己经历的,在我的40多岁里边比较痛苦的一年。这个折腾状况原来我是没有预计到的”,8月16日晚上,在峰瑞资本成立一周年的小型活动上,李丰这样总结峰瑞资本的第一年。

一年前,前IDG合伙人李丰和林中华离职创办峰瑞资本(FreeS),高调宣布要挑战传统基金规则,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基金。他们在当年的8月16日对媒体公布了一个非常乐观的数字:50天里,17人团队,收获意愿认购金额20亿人民币。

眼看形式一片大好,整个团队“兴高采烈”之时,股灾汹涌而来。2015年8月18日,大盘下跌6%,接下来的6个交易日里,上证指数从4000点一路跌破3000点,LP慌了,原先谈好的出资黄了一半,峰瑞合伙人们陷入到巨大的焦虑中。

一年后,李丰向大家公布,峰瑞资本现在管理规模达到36亿人民币,包括14亿人民币和0.72亿美元的早期基金,6亿人民币的成长期基金,以及11亿人民币的专项基金。

而峰瑞资本的团队,则达到了50人。

无论是基金规模,还是团队人数,峰瑞资本在前后成立的新基金中都非常突出。为什么要做这么大,如何做到这么大,以及怎么管好这么大?背后,是李丰重建规则的野心。 

颠覆旧规则 

这是一个新基金辈出的年代。创业病毒从三年开始大规模感染投资人,原本安居于大机构、享受完整团队服务的合伙人陆续被传染,抡起袖子亲自下了海。

但即使天天判断项目、给创业者提出二三意见,对投资人来说,创业同样非常艰难。

李丰的基金创业故事,本来应该顺风顺水:在从IDG离职前,他已经是以投资“90后”创业者闻名行业的合伙人,合作伙伴林中华也一样拥有不少知名案子。从IDG出来的时候,李丰和老东家商量好,带了十几个案子给新基金,LP在认购之前就能看到投资组合长什么样。

基金刚成立的时候,一切也确实符合预期,上市公司等LP纷至沓来,认购金额很快达到了20亿。去年8月,打出“不止于做一支著名基金”的口号,峰瑞资本以颠覆者的形象了举办媒体发布会,高调宣布了对“不合时宜的旧规则”的挑战:

与LP对赌:若投资回报低于3倍,峰瑞资本将退回2%的管理费,只收20%的Carry(绩效分成)。与之对应,若投资业绩达到3-5倍投资回报,则收2%的管理费+25%的Carry; 若回报超出5倍,则收2%的管理费+30%的Carry。

重新分配Carry:内部执行团队和投资人一起参与到Carry分配中,基金以外合作伙伴推荐项目成功的,能够收获5%的Carry奖励,还有10%的Carry由创业者决定如何分配。

降低LP出资门槛:把LP的出资门槛放到了100万,让已投公司的CEO和行业人士可以轻松成为个人LP,从而成为基金的外部资源。

给予团队成员投票权:工作一年以上的成员,只要看过案子,就可以拥有1票正票和0.5票负票、合伙人有1.5票正票和0.5负票,最后决策,就按正票减去负票是否达到规定的数量。

此外,峰瑞还宣布将募集三支包括投资Uber在内的专项基金。

速度快、规模大、声势大、业界关注者众。此后很长一段,行业内其他基金合伙人见到36氪作者,都会私下打听:“峰瑞真的募到20亿了?”

确实没有。万事开头难,峰瑞资本在刚成立时,就遇到了核武级打击:A股股灾。

创业的代价

李丰是去年6月底从IDG离职的。因为想要“改变早期投资”,李丰团队一开始试图在IDG进行内部创业,最后因为机制问题没能取得一致,李丰离开IDG成立峰瑞资本。

彼时二级市场还一片欣欣向荣、创新创业风潮正盛。但很快,6月下旬,A股第一波大跌袭来,8月峰瑞资本正式成立后,大盘已经从2015年最高位5178点一路跌破3000点。

“经过那个股灾之后,我们大概从20亿就滑落到了不到10亿。那个时候,大概是我们经历过最初两三个月里最难的一段时间”,李丰说,峰瑞的几个联合创始人也其他放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只好几个人聚到一起,坐一块待着,互相鼓励。

这是做新基金最难的地方吗?

“最难的其实是保持一致性”,李丰对36氪作者说,“大部分事情都是起起伏伏的,我们没法改变。有股灾、募资不顺利,这些都没有办法,但是这过程中,你的方向和选择是不是能够一直持续?麻烦来自于摇摆。”

合伙人中也出现过意见分歧。到了9月份,募资还在艰难进行,而之前承诺投资的21个项目中有些已经嗷嗷待哺。包括昆仑万维的董事长周亚辉在内的几位早期LP给峰瑞提供了借款,峰瑞再将这笔钱贷款给这21家公司。

“要不然我们就把基金做小一点,光做早期或者晚期,多挣点钱,能养活自己就算了?”一位合伙人提议。但最后,峰瑞决定按照原本规划的蓝图走下去。

这是李丰在跟自己较劲。“如果我们还按原来的方式做,为了挣钱做,我们几个出来还有什么意义?”他对36氪作者说,“出来是因为想用更好的方式来做事情,那就必须变成一个更完整的基金,有完整的布局、规模和团队,在此基础上才能去做这些实践。”

但募资不易,这一点在去年下半年后成立的新基金都颇有体会。经历了二级市场巨变,人民币LP依然有钱,但是他们也变得更加谨慎了。

“我们最后能够募到这个规模,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们出来募资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标的,可以帮助潜在LP更容易的判断;第二,在去年九月、十月的时候,市场实在是太差了,都没有人在募资。但是我们刚成立没有办法必须要募,在这个市场里尽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地找,最后慢慢就找到了”,李丰说。

现在,峰瑞资本管理着总共36亿人民币的多支基金。一位峰瑞资本LP此前向36氪证实,峰瑞早期人民币基金确实规模确实达到14亿,在今年春节后所有资金到位。

剩下的,就是投资。

平台式未来?

年过40,李丰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还能获得快速成长。这一年的新基金创业经历,让原本坚持己见的他开始理解别人、倾听意见。

包括投资决策。李丰说,有一次,一个创始合伙人坚持看好一个不符合原有投资原则的案子,最后,就让他动用了一年一次的“银子弹”通过了投资;还有一次,李丰自己有一个非常想要投资的项目不被大家看好,最后他听从意见放弃了。“这是我们努力在实现内部相互公平当中付出的代价和发生过的故事”,李丰说。

过去的10个月中,加上原有的21个项目,峰瑞一共投资了57家公司,平均每个月投资3-4家公司,总计投资金额约5亿。投资组合中,包括两点十分动漫,新瞳科技,扇贝网,三只松鼠,好色派沙拉,好有财,顺顺留学等。除了李丰擅长的消费升级、企业服务,峰瑞还将赌注放在了科技上。在新投资的36家公司里,科技投资占了其中的25%,包括深度学习、VR相关、3D实时建模、锂电池原料、音频处理、芯片+算法等等。

外界质疑,峰瑞投资的案子看不出来好在哪里。但根据峰瑞提供的数据,这些公司里有26家已经完成下一轮融资,账面IRR达到72.5%。

最初的21家公司贡献了主要回报,李丰说,这些公司目前带来的平均账面回报达到2.24倍,有15家完成下一轮融资。“而他们很多人是在事隔半年或者9个月之后才拿到投资的,因为我们的基金交割一直到9月份完成第一次、12月第二次、今年3月完成第三次。”

接下来,峰瑞还在进行更有突破的尝试。在一周年庆祝会上,峰瑞资本发布了一款基金自己的APP”Frees Club“。通过这款APP,基金团队、LP、投资的创业者们可以随时相互沟通,最重要的是,它给了峰瑞LP直接跟投项目的机会。

“这个APP的核心一点是我们想开放一个Channel或者说渠道,让我们的LP在可以贡献一些核心资源的情况下,产生股权跟投”,林中华说,在基金投资份额已经被满足的情况下,如果被投公司看中了LP的资源,就可以开放给LP直接跟投。

李丰说,传统股权众筹模式的挑战是项目领投不是单个机构产生的,比如每一个项目的领投人都来自不同机构,那么就无法保证定价的合理性和一致性。但峰瑞现在让LP参与跟投自己的项目,就先期完成了风险评估。

让投资平台化,是李丰对于峰瑞的终极期待。“我们的目标是,首先,无论如何要把峰瑞做成一个还可以的基金;第二,要尽最大努力找到不错的人;在此基础上,要努力更好的平台化,把投资变成一个平台化的东西”。李丰说。

这是峰瑞对基金玩法的又一次颠覆尝试。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36氪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idg资本合伙人李丰idg资本李丰成立产业基金瑞峰资本李丰峰瑞资本李丰李丰 资本峰瑞李丰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