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金融收购点名时间,独立众筹为何走向没落?
36氪日前获悉,国内知名的众筹平台“点名时间”已被91金融完全收购,被收购后的点名时间将作为一个子版块纳入91金融旗下摘星众筹平台,91金融方面也向36氪确认了这一消息。
点名时间作为国内最早的独立众筹平台,曾完整的探索了中国式众筹的发展之路,对于国内整个众筹行业具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成立于2011年5月,模式与美国众筹平台Kickstarter相似,在5年的发展历程中,点名时间几次调整转型,但在整个众筹环境的变化及巨头冲击等综合因素下,最后委身于金融集团。
我们试图从点名时间内部发展史和外部众筹环境的两大方面来分析中国独立众筹行业走向没落的原因:
内因:调整与试错
点名时间在成立之初的使命是:“一个支持创意和梦想的乌托邦”,历经数次转型,业务范围一路从文化创意领域过渡到科技领域再到智能硬件领域。
四年前,顶着“中国版Kickstarter”概念的出身点名时间一度成为潮流文化和科技的萌发地。张佑那时频繁出现在各类互联网沙龙或活动的现场,像一个布道者一样向尽可能多的人普及“众筹”的概念,那也是点名时间最为风光的一段时间,动画电影《大渔海棠》和《十万了冷笑话》等让人印象深刻的众筹案例就是从点名时间的平台上孵化出来的。
从2013年起,点名时间就一直在低调状态中做减法。2013年11月,第二届10x10智能产品趋势大会在深圳举办,点名时间在当时宣布转型为“智能硬件首发平台”,同一时间张佑宣布点名的团队已经停掉文化、音乐类众筹项目,而专注在智能硬件项目——所谓“轻装上阵”。在2014年初拿到新一轮投资之后,点名时间陆续酝酿了小K智能插座、定位糖等几个项目,尝试用数据来证明自己设想的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2014年8月,上线三年的点名时间突然宣布自己将放弃众筹平台的定位,转型为智能硬件首发平台。也就是说,点名时间的业务转为为智能硬件厂商做广告和营销服务,将产品重新包装、定位和定价。但这些服务都是免费提供给硬件创业者,商业模式并不清晰。随后,点名时间又进入特卖领域——智能硬件限时抢购。
关于为何转型不做众筹,点名时间曾发表文章做过三点回应:1、众筹模式把极客和大众消费者混为一谈;2、众筹本身“词不达意”容易误解;3、众筹模式保护机制失衡。
点名时间认为极客型用户和大众用户众筹不能很好的都满足,且众筹容易让成熟的团队误解,让小团队只拿来试水,加上众筹经常面临跳票,成为不靠谱团队的温床。
张佑曾公开透露,按照现有的硬件产业链条,一个硬件新品的诞生基本上遵循”想法→原型→试模→试产→量产”的模型。张佑表示,点名时间的核心业务将集中在预售环节。
但仅在一年后,点名时间又做了一个决定——重返众筹,张佑称要把说不做的事情再做起来,而且是全品类。张佑的当时给出的结论是众筹没有错,是可穿戴设备本身出了问题。
不幸的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可穿戴市场整体趋冷,新产品和投资额都在变少,众筹平台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2015年12月27日,点名时间的最后一个项目也停止了更新。
外因:众筹的三大趋势变化
事实上,点名时间的几次转型调整与众筹界的几大趋势变化不无关系。
在众筹概念被引入中国之后,点名时间作为较早的尝鲜者,收获到了先发的红利,积累了一定的平台规模。此后,国内资本发现众筹工具不仅仅适用在文化和硬件,当它与股权和金融等领域发生碰撞后将会激发更大的利益空间,天生逐利的资本将筹东西的边界推广到无所不筹,并且给这个市场留下了众筹被“玩坏”了的口碑。
这其实也与国内外不同众筹文化相关。以硬件为例,在国外,尝鲜众筹模式的大多是极客群体,他们追求参与感,他们希望在产品还没做出来之前,能参与到整个开发过程,你有BUG我帮你找出来,这个时候产品是不成熟的。而在中国的众筹平台上则是大众消费思维占主导,产品不成熟,是次品,用户并不愿意帮你测BUG,他们希望能够一次性拿到质量好的产品。
国外的众筹文化趋向于公益,而国内则更为市场化,这也导致国内对于硬件众筹项目的容错率较低。再加上金融项目高回报率的诱惑,在2014年底许多众筹平台开始转向金融和股权众筹,实物众筹开始趋冷。
在国外,许多众筹项目和平台都是公益向的,许多投资者并非完全追求产品回报。例如对Kickstarter来说,它的使命是“将创新项目引入生活”,而非是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但在中国,众筹领域创业公司可能从一开始就背负着资本的压力负重前行,它在引入创新的同时也要兼顾收益。
在2015年9月22日,众筹网站Kickstarter日前宣布重新改组为“公益公司”,创始人称将不追求将公司出售或上市。而在中国,对于点名时间而言,并不存在“公益公司”这样一个机制,它必须在市场中去接受充分的竞争。
如果BAT来了怎么办?是中国大多数创业者在面对投资人、媒体都需要反复回答的一个问题。不可避免的这个老套的故事也出现在了众筹领域中。
根据中申网的数据显示,京东众筹(包括其股权众筹平台)、淘宝众筹(包括同一派系的蚂蚁达客)两家众筹平台独占鳌头。但翻开两家平台的履历表会发现两家平台推出的平台并不算早,只能算众筹行业的后起之秀。
形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在于,巨头们不仅向众筹项目提供平台,其背后强大的电商渠道资源,使得所谓的众筹基本上等同于“首销”,对于好的项目,巨头们还会参与投资孵化。这对于创业者来说,巨头们的橄榄枝相比于独立众筹平台的推广位而言,显得有诱惑力多了。并且对于巨头而言,并不需要过多担忧众筹模式本身的盈利与否,众筹只是它们流量变现、尝试新业务、增强客户黏度的一种工具,例如小米米家上线的众筹平台,实际上是为了增加米家平台的用户活跃度。
在这一点上,对于在经历过第二次转型,以预售业务为主的点名时间而言,并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
总而言之,中国众筹的方向正从实物众筹走向股权众筹、从公益众筹走向回报众筹、从独立众筹变成巨头下的一种工具;流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两个趋势下,用点名的品牌去结合有客户有流量的91金融集团,也是中国众筹之路的必然。
据悉,被收购后的点名时间将作为一个子版块纳入91金融旗下摘星众筹平台。点名时间这个名字依然保留,未来会以文化创意类产品众筹为主,智能硬件也可能会涉及。收购点名时间后,众筹业务仍由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负责。此前,吴也是91金融旗下摘星众筹平台的负责人。
公开资料显示,91金融成立于2011年9月,旗下包括91金融开放平台、91金融云、91金融超市、摘星众筹等平台,涉及贷款、保险等平台及产品。截止到目前,91金融旗下平台交易额超过2000亿,用户达到300万。
据了解,点名时间将由91金融独立运营,这或许意味着点名时间CEO张佑已经完全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