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下滑,才是电影产业出现拐点的根本原因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Kevin。本文为原创内容,转载请附上版权信息及作者署名;更多合作,邮件联系285295690@qq.com。
5年最冷、9年新低、史上最挤、口碑扑街、票房滑坡、保底全败……这些几乎成了2016年暑期档的代名词。
与去年暑期档(7-8月)暴涨46%至91亿票房的惊人成绩相比,2016年的暑期档实在是“惨不忍睹”。
据粗略统计,今年暑期档,7月份票房收入45.12亿元,与去年同期的55.06亿相差巨远,是五年以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7月8月票房总计84.46亿元,依然不及去年的91亿。如果把6月也计算在内,今年6月到8月上映的影片总票房约为124.29亿元,与2015年暑期档三个月的总票房124.31亿元基本持平,创下了近9年增幅新低。
中国电影产业的拐点来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从电影供给方面找原因,例如票补减少,没有好片等表面现象,我们更加需要注意的是,电影行业迎来拐点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跟整个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密切关联。
那么,当今的宏观经济对电影产业究竟有哪些影响呢?
中国将进入一个漫长的经济下行周期,电影行业也难逃颓势
易凯资本王冉不久前曾说过: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有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漫长的下行周期。在这个下行周期里,GDP增速很可能会降到3-5%甚至更低,一些行业甚至会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的情况。
相信大部分人都没有经历过一个真正像日本或美国那样痛苦而漫长的经济下行周期。这种情况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还没有出现过。
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凡是工作十年以内的电影从业人员更是没经历过。所以很多人都不会相信电影行业拐点的来临,他们觉得目前的大盘低迷都是偶然现象或局部现象。
但是,我经历过。音乐行业自2006年开始盛极而衰,从而进入一个漫长低迷期的痛苦经历。所以我这次能特别敏感地察觉到电影行业拐点的来临。
是的,电影行业和中国宏观经济同步,也到了一个下行周期。
廉价的电影也成了高消费,正被更廉价的娱乐方式替代
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低迷,居然低到让消费者觉得连看电影也成了高消费。
有人说不对啊,电影一直以来不都是廉价消费品吗?
前几年,有经济学家曾解释说:宏观经济不景气,人们会减少昂贵的旅游,增加去看电影的次数。因为电影有“口红效应”, 尤其是在线售票网站展开大量的9.9元之类的票补后,更是让电影成了高档饭店和KTV的廉价替代品。所以电影院的普及,也成为了前几年钱柜等KTV和豪华饭店关闭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好的替代效应呢?怎么现在的电影市场反而也会变得如此低迷呢?
如果往更深层次分析,就会发现,目前国内经济的持续低迷,居然低到让消费者觉得连看电影也成了高消费。
其实宏观经济在前几年就已经放缓了,但是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人口红利延缓了这个现象。当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让互联网行业也逐渐放缓了增长。
这一点体现在电影行业,就是在线售票网站们开始收缩了票补。当下,在线售票网站已经告别了第一阶段的疯狂票补圈用户的时期,从而进入了精耕细作阶段。所以一旦票补降低,体现在消费者那边是票价又开始贵了,这时候,一些边缘用户就又开始不进电影院了,电影观众出现了流失。
再加上有更便捷、更便宜、更刺激也更互动的互联网娱乐方式开始替代看电影——例如游戏和直播!
2016,电影迎来了最大的替代品:直播
2016年最火的互联网应用是什么呢?
直播。
直播是在今年突然开始爆发的。
除了互联网技术革命和带宽成本下降以外。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宏观经济开始下滑,人们选择更宅更便宜的娱乐方式,至少,KTV的全国性经营惨淡,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说,夜总会小姐都去转行做直播去了。
另外,我们也都知道,电影观众是以女性为主。那么,男性观众都去哪了?
有证据表明,相当一部分去玩直播了。当然还有网络游戏等互联网应用。
尤其是经济低迷导致工作难找,产生了大量宅男群体。他们更是足不出户,只在家看片玩游戏,寻找一切更便宜更便捷的娱乐方式,因此也减少了出行看电影的次数。
超级网剧和网络大电影的繁荣,都对电影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
2016年,除了直播,网络剧和网络大电影行业也同时爆发。
网络大电影可以说是大大填补了院线电影B级片的空白,它们用更刺激更重口味的风格,吸引了众多男性付费用户。
有数据表明,2015年网大总产值超过30亿,并且每年以好几倍的速度增长。按这个速度,不出五年,网络院线的票房规模就会超过传统院线。这可不是说大话,而是就活生生发生在我们眼前,但是盲目傲慢的传统电影人们却对此一脸的轻蔑。
另外,免费观看的电视剧和超级网剧也开始变成了大投资大制作。
最早主流电视剧都是历史剧、民国剧、婆媳肥皂剧,年轻人不爱看,所以愿意去花钱看更刺激的电影。而现在主流电视剧也变成了由年轻人爱看的玄幻、偶像剧,并且动辄过亿的大制作,一些不属于电影的视觉盛宴也抢夺了一部分年轻观众的市场。
尤其是视频网站主导的超级网剧的规模化生产,更抢占了年轻观众的眼球和时间。这也对电影消费产生了巨大的替代作用。
国产电影市场由“供不应求”迅速转为“供大于求”
中国电影的票房上限是多少?
可能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电影票房会按30%速度无限增长下去,或者认为中国是美国人口的四倍,因此票房体量最终也会到美国的四倍,也就是600亿X4=2400亿。光线CEO王长田曾说过,中国电影市场可能会达到1200亿左右。
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600亿,或许就已经是中国票房的极限了,这也是北美的票房规模。电影在西方国家其实已经是一个夕阳产业,北美已经连续多年停滞增长。好莱坞也主要靠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票房增长,而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好像也快到了极限。
随着中国院线连年的快速增建,市场开始出现饱和,上座率开始在15%左右徘徊,这远远低于全球水平。相信接下来电影院线会开始优化,势必会出现并购和关闭一些。
加上在未来,电影会遭遇VR(虚拟现实)等新形式的娱乐方式替代。年轻人社交只要有更方便的去处,例如便宜的宾馆、饭店、酒吧等一切娱乐方式,都会是电影的替代品。
所以在用户娱乐消费多元化分散的情况下,电影内容更需要爆款,也就是需要10亿到30亿,甚至更高票房的大片来拉动市场。只有这些大片才能将平时不看电影的观众重新拉进电影院,形成用户增量。否则只是争夺用户存量的话,对整个行业意义不大。
但国产电影这两年却因为热钱的涌入导致萝卜快了不洗泥。产量增加,质量下降,档期扎堆,僧多粥少,从而造成了集体亏损。
热钱离场,电影项目的投资不好找了
经济低迷对电影产业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热钱离场,电影投资又不好找了。
这几年传统经济低迷,而电影市场一枝独秀,让大量热钱开始涌入。但是电影产业如今也进入拐点。这样人心惶惶的热钱也不敢进了,一旦有亏损就会草木皆兵,迅速逃离,电影投资又不好找了。
在这种情况下,电影公司的股价和市值将大大缩水。以后电影公司动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肯定不会有了,一些靠玩概念和玩资本的影视公司肯定玩不动了。其实这也是好事,会让更多扎实做产品的公司胜出。
奉劝电影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现金为王,赶紧融资。电影行业是一个需要资本的行业,而热钱的离场,资金就会紧缺。所以大家要调低预期,有钱就拿,储备好过冬的余粮。
正如经纬投资的张颖所言:已经拿到至少1.5年现金的创始人们,恭喜你们;还没融到的,极力加油提速降价,灵活处理以拿到钱为唯一目的;但还盲目乐观的那些公司,你们在等死。不管是什么行业,如果你能处理好增长和收支平衡,过了那个点,你就是赢家。
当然,也正如易凯资本王冉所说:在经济下行周期,如果你做好了准备,别人的“危”正是你的“机”。如果你有健康稳定的现金流和充足的现金储备,有足够强大的内外部运营体系和足够好的人才积累,那么你将迎来蓄势待发、整合市场的黄金期。
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如果你找到了适合新形式下的商业模式,抓住了新的市场需求。那么,你就有可能在这一轮寒冬中胜出,取代现有的大佬,成为新一代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