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诊断结合后端数据归档,致影能否撬动医学影像大数据市场?
医学影像在医疗中的作用已经无需赘言。伴随X光、CT、核磁的广泛应用而来的是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按照相关规定,影像数据一般需要至少保存15年。由于医学影像数据不能像文本数据一样做有损压缩,所以影像数据量大且增速快。据了解,一般的三级医院的医学影像数据在20TB以上,且每年的数据增量在4-5TB,而超大型医院的数据量甚至可以达到50-100TB。目前大部分医院采用的是传统的磁盘存储数据的方式,调用数据效率低。与这种本地存储方式相比,云存储在调用数据的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致影联合创始人李陟认为,医院的数据存储归档是刚需,但中国在医疗数据的云存储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有广阔的增长空间。由于医学影像数据具有国际统一的标准格式,且团队核心成员均在GE、飞利浦等医疗影像设备行业有多年的积累,所以致影选择从医学影像数据管理的角度切入市场,做医学影像的数据托管,远程诊断及区域化数字网络传输的医疗数据,并逐步像其他科室的医疗数据拓展。在将数据脱敏后,未来致影还计划进行基于海量归档的大数据分析,挖掘数据价值。
目前,致影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面向大中型医疗机构提供数据的托管服务,减少医院数据维护负担,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实现异地存储。二是面向一些目前不具备的数字化能力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前端的云Pacs系统和远程影像阅片,并对接后端影像数据存储服务。
李陟表示,尽管在医学影像市场中已经有 西安盈谷 、 海纳医信 、 杭州联众 等公司也在开始做类似的业务,但致影是从2014年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在云端和院内系统对接技术,数据传输的压缩技术,及云端海量数据管理上的技术积累比较完备。另外,由于团队中核心成员来自于传统的Pacs行业,在医院资源上有一定的积累。致影还和电信达成了南方地区的独家合作,获得了资源优势。
不过,在中国,医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想要获得医院客户并非易事,而数据的云归档对于医院而言也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对此,致影采取的方式是通过与电信等大型国企的合作,从而获得医院信任,提升医院的接受度。据了解,目前致影已经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肿瘤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上海市同济医院、上海市邮电医院、常州武进市人民医院等20家三级医院合作,完成了数据的云归档,管理数据已超过1Pb。
另一方面,致影从医联体和区域影像中心角度切入市场,通过与区域中的三甲医院合作,覆盖其下属的基层医疗机构。如致影已经与苏北人民医院达成合作,以其为核心,依托电信影像云平台建立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中心;为下级基层卫生院提供云PACS,实现与影像设备的对接,达成数据共享交换。初步实现苏北人民医院集团内的远程影像诊断。按照此种形式,致影覆盖医院已经达到160多家。
盈利模式上,致影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数据云存储、云pacs系统以及远程诊断业务的服务费用。
目前致影团队规模在15人。联合创始人李陟有20年医疗市场经验, 近10年医 疗IT市场经验,历任医生,医药公司信息服务管理,通用电气医疗IT大中华地区服务总监, 贝克曼库尔特医疗信息化亚洲区业务经理,锐珂公司(原Kodak)医疗信息化业务大中华地区业务总监等职位。联合创始人张珩历任通用电气医疗IT全国渠道经理,飞利浦医疗信息华南区销售总监。联合创始人黄海波历任通用电气医疗IT南区服务总监,飞利浦医疗信息化全国产品总监。
致影正在进行天使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