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最新创业资讯
今天,家庭厨房共享平台 “回家吃饭” 宣布,《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董克平将出任回家吃饭的美食总顾问,帮助平台寻找、孵化 “散落在民间的好味道”。
成立至今,围绕 “吃的共享经济” 这一模式可行性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尤其是家庭厨房产能问题——经常做饭的人应该能够体会,一道菜从原材料清洗到切菜、炒菜、出餐,在饭店需要一套流水线来操作的工作交给单人承担,对于家厨来说非常费时费力;并且,家庭厨房燃气灶的火力和饭店相比有很大差距,菜品制作相对要慢很多。
产能上的限制,使得许多传统中餐家厨很难大量制作餐品。用户对餐品满意度与利润之间并不呈现正相关,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产量上,供给跟不上,利润就相当微薄,家厨也很难有动力长期供应,平台留不住好的家厨;而另一方面,售卖沙拉、轻餐的家厨由于操作简便、容易量产,很容易在平台上存活下来。许多家厨出于利润方面的考虑,也倾向于向沙拉、轻食品类靠拢。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回家吃饭本身主打的餐品口味多样性。
为了解决产量与利润之间的矛盾,回家吃饭打算对平台上的家厨进行包装。董克平这次入驻平台,也是为了发掘更多有品牌化潜力的家厨,维护平台餐品的多样化。
今年年 初,回家吃饭新版本上线的 “全城精选” 收录了一部分食物味道好、有特色的家厨,通过开店时间、复购率、用户评分等进行筛选。相应的,这部分家厨的菜品,客单价也会相对较高;区别于普通家厨的 3 公里配送范围,“全城精选” 配送可以覆盖周围 5 公里;平台方面也会在 banner、推送、流量、线下活动等资源上向精选家厨倾斜。
同时,回家吃饭也着力于对将 “全城精选” 的家厨包装成为平台明星,树立个人品牌,从而提高产品溢价。
不过,家厨品牌溢价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利润问题,但产量不足的问题还是存在,带动的用户量仍然有限。供给问题带来的规模化瓶颈似乎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资本方面,回家吃饭透露,最近正在推进 C 轮融资相关进程,但具体金额尚未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