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股私有化回归A股后,中概股还会存在吗?
上个月,新浪、易居、人人网、奇虎360、陌陌等知名互联网公司陆续表示要从美股回归A股,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中概股这个概念会不复存在了呢?在6月28日举行的首届跨境交易高峰论坛上,雪球创始人方三文做了关于“中概股是否还会存在”的演讲,以下是他讲话的干货整理:
在中国拥有美股的人中,超过80%的人之所以会拥有美股是因为中概股。如果没有百度、携程、新浪,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去开美股帐号的。中概股是一个奇特的存在,为什么奇特呢?一方面这些公司是中国治理结构最好,成长性最好的公司;另外一方面,这些公司在中国内地买不到,所以很多人需要开一个美股帐号去投资中概股。
现在这个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过去一个月中,市值将近百亿美金的奇虎360决定私有化了,而奇虎360的市值在美国上市的外股公司里排第六位。另外,刚刚上市半年的陌陌也要私有化了。是否私有化回A股上市,应该是所有的中概股面临的共同抉择。
然而中概股一开始为什么要去美国上市呢?无非这些原因:
首先,大部分中概股在创业阶段接受了美元基金投资。很多人认为美元基金是没有办法登记成一家A股上市公司股东的,因为如果卖出了股票,拿到的人民币是没有办法兑成美元的,这个事情是一个误解。实际上A股一直允许中外合资企业上市,也有很多中外合资企业在A股上市。比如最近在A股上市的做苹果产品屏幕玻璃的蓝思科技,就是典型中外合资的企业。最近,上海自贸区也在研究直接把中外合资企业搬到A股上市的做法,已经接近成熟。
其次,去美国上市是因为有一个叫VIE的东西。VIE的本质是什么呢?中国有一些行业是不允许外资进入的,但是实际上又有外资投资的企业在这些行业中,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把牌照和投资分开,牌照由一家合规的内资公司拥有,投资由一家从开曼到香港到内地独资企业的控制链来拥有,这样就不直接和中国行业有冲突了。如果现在这些公司要拿到中国来上市,这种VIE结构是不是可以呢?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探讨一下。
第一个,行业的准入制度本来是不允许美元资金投资的公司来经营的,但是政府默许可以经营并让它去美国上市了。如果这个公司其他的都没有变,变成中国上市,是不是比去美国上市更合规一些呢?这个是从监管的角度。
第二个,有的地方已经在探讨直接把VIE结构的公司搬到A股上市,比如最近工信部提出如果公司经营的是电子商务类业务并且搭了VIE结构的,可以不需要改变原来的结构直接把外商投资企业或者中外合资企业拿到A股上市。电商类到底怎么定义?比如说微博,本身是信息类的,但是微博上也有很多淘宝小广告的链接,是不是说微博也能算电商呢?这是有很大空间的。把VIE结构的公司整个搬到A股上市,这个事情正在逐步变得有可行性。
还有大家不怎么注意到的一些规则对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是有吸引力的。美国的资本市场有比较好的对员工期权激励制度,但目前A股是不支持的。不过A票的交易制度逐步会支持这些东西,甚至在支持之前,有的人已经发明了过渡性的方案,最后实现期权激励。
另外,过去在美股和港股上市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增发比较容易。增发对公司来说是非常好的,可以利用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实现高效率融资。在股价高的时候增发,圈股民的钱扩张公司的业务。A股的问题是什么呢?以乐视之前做一个融资计划为例,当时公司的股价很好,但按之前的审批速度,审批批完也许股价已经跌了。当然乐视是很幸运的,在股价30多块钱的时候做了增发融资的计划,最后股价涨到了80块钱。很多A股上市的公司在增发时受到了A股审批制度的制约,但这方面美股就比较灵活。A股目前正在改善,新修的证券法草案里的审批流程有了很多改进,会更加有利于上市公司捕捉再融资的时机。
当然,去美股上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过去A股上市是审批制或者审核制,想上市的公司非常多而上市的通道非常窄,于是公司们对通道的争夺非常激烈,而且上市的过程和结果都不可预测。现在A股正在逐步过渡到注册制,整体进程会在今年的10月份修改完证券法后生效后,上市的审批权会下放到交易所而不是证监会。
总结下来,接受美元基金投资的公司和已经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回到A股的条件已经陆续具备,而且回归A股这件事上至国家管理层、中至证监会交易所、下至上市公司管理层、再下至股民,没有任何一个人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所以这件事必然会大量地发生。我想对绝大多数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回到A股可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最后什么样的公司会留在美股呢?第一种是本身已经是世界级的公司,在哪里上市都是它自己定价,回A股必要性不大。第二种因为业务和治理结构原因不适合回到A股的公司,这些公司可能会留在美股。而最后选择留在美股的公司,数量会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所以中概股这个市场会不会消失,我不敢说,但是总体规模会大大缩减。
原创文章,作者:女王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