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流动性风险是个技术活,云信通过量化分析告诉平台到底该准备多少备付金_36氪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云信 是一家面向金融机构的 to B 公司,提供互联网金融核心技术服务,包括金融产品模型研发、金融产品设计、线上金融产品交易平台搭建,以及后台的业务风控流程体系的咨询与实施等。

云信从 2012年 开始为线上金融平台提供一些 IT 和技术方面的服务。当时多数网站都做不到金融级别的安全,有些平台甚至是在论坛底层的代码上修改而成的,存在很多漏洞。在行业起步的阶段,云信主要帮助客户搭建交易平台,完善基础架构。

随着市场的发展,云信希望将业务的重点放在金融分析方面的服务上。在 P2P 出现的早期,产品形态都比较原始,基本是将采集到的债权分散卖给用户,属于单纯的债权中介模式,比较缺乏金融的属性,电商的属性更多一些。

但随后市场出现了一些标准化的产品,允许用户随时购买 3 个月、6 个月等固定期限的产品,后来又出现类似真融宝的活期产品,这其中就蕴含了一个将底层资产打包进行产品化的过程,后来像有利网推出的活期和定期产品,甚至还存在底层资产的共享。

产品化是一个金融属性很强的工作,其核心是用风险换取收益。 以某平台为例,其定期产品的收益在 10%,底层资产的收益更高,而活期的收益在 7.5%左右,这其中就存在一个 2%-3%的利差,相比于传统债权分销的模式,通过同样的资产和同样的用户,利润率可以提升 2-3 倍。随着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这样的提升可以让平台从亏损变为大幅盈利,对于平台拥有重要意义。

产品化对收益的提升可以细分为四个原因 ,第一是重新定价,平台在产品化的过程中其实有一个贴牌的含义,这其中蕴含了一个品牌溢价;第二是组合收益,产品包中一定含有个别高收益产品,但是用户获得的是统一的收益,其中的利差就转换为平台的利润;第三是期限结构,通过久期管理,在债权端获得的是长期利率,资金端付出的是较低的短期利率;第四是渠道营销,标准的产品更符合用户的投资习惯,可以降低渠道的成本。

然而产品化的过程中显著增加流动性风险,云信正是希望在这方面提供解决方案。目前的市场普遍存在两个极端的状态,稳健的公司备付金过于充足,其实是牺牲了效率,而激进的平台又存在过大风险,缺乏科学的流动性管理手段。

一个平台如果申购 + 回款 + 备付金大于赎回,就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云信运用量化的金融模型,对这其中的过程进行管理,通过分析资产现金流结构、申购赎回结构,对产品发行量和备付金进行控制,测算出有效的风险收益前沿,保证企业在承担了预设的风险后,可以将收益最大化,并且整体风险处于可控的水平。

在备付金的管理上,云信一般会为企业计算三级备付金水平: 一级为常规备付金,应付日常的赎回,基本与平台资金久期成反比;二级备付金应付申赎的波动,基本按照 VAR 模型做到可以覆盖 99%的情况;三级备付金用来应付极端风险,通过一些外因、趋势的分析和情景模拟,如假日的影响、股指波动影响、回购利率影响等,来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云信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管理的效果,他们为一个平台客户节省的备付金,如果投资在用户自己平台的项目上,每个月可以额外获得 50 万元的收益。

当被问到极端情况下云信是否负责为客户兜底的时候,云信创始人陈忞笑道:“我们是做量化分析的,当然没钱去兜底,但是也许关键时刻我们可以救你。 ” 因为流动性风险是可以救的,但前提是要知道所需要的具体金额,否则就是一个资金黑洞,雷曼的倒闭就是因为它的金融资产过于复杂,没有人知道到底多少钱可以救它,所以大家都不敢去救。云信通过量化分析可以为紧急情况下的施救提供数据的依据,提高平台在生死存亡时刻获救的几率。

云信创始人 CEO 陈忞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曾任摩根斯坦利国际资本(MSCI)中国区副总裁,为 MSCI China 最早成员。核心团队成员来自 MSCI、穆迪、宜信、Oracle 等机构。2014年 云信获得联想君联投资的数百万美元 A 轮融资。凤凰金融、中民投、新华保险、九鼎投资等是其客户 。

我是 36 氪专注报道互联网金融和教育行业的作者 Justin,欢迎大家与我联系,切磋讨论。我的微信是 :196215239

原创文章,作者:老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39966.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