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经济的远方是“个性化服务的淘宝”?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随着共享经济概念变火热,知识共享经济领域也被更多的关注到,像在行这样的平台越来越多。在之前的采访中,果壳网 CEO 姬十三称在行上线后,到现在有了很多在行的模仿者。我在 App Store 里搜在行、厅客、空格等关键词,也会搜出类似应用:

8 点后(已转型)、领路、我懂、高朋汇、约单、暖丘、啦啦私活、Skillbank、约单、快约、Saihu、爱约单、51CTO 巨牛、大咖门、程序员客栈、赞服务、约能人、空空 SOHO、有牛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兼职服务应用、垂直咨询领域的应用没有列出。

在这些平台上,用户可以在上面购买别人的时间和服务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过,知识共享经济这个概念更多是个经济形态概念,并非是从用户价值来看这件事。

如果我们透过概念,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现有的知识共享经济平台上交易的是经验、技能、知识课程等,提供的是服务。其中很多服务比如心理和法律甚至创业咨询、教你弹钢琴、陪你逛博物馆、健身私教等等,在原有的其他类型的平台上也有提供。

而过去这个领域是从另一个维度的概念来描述,比如猪八戒网这样的威客或者技能交换,或者就是传统的教育培训、咨询、本地生活服务、兼职等等。

在这个领域中,不同的项目从不同路径切入,大的模式可以分为做全平台与做垂直领域。做垂直中,有的是针对人群来做,有的是针对鲜明的场景需求来做。垂直人群这块就涌现出了一些对学生群体服务的平台,而后者目前比较大的场景有创业(比如 “大咖说”)、电商(比如 “靠我”)等需求领域,也有一些专业技能服务领域,比如心理、法律咨询等。

然而做垂直会碰到的问题是用户需求是否低频,低频就可能不足以支撑一个单独的 App 存在。相对应的我们就能看针对学生群体的咨询服务,或者针对创业、电商、技术甚至心理和法律咨询等领域。摆在创业者面前的问题不是一定做不起来,而是选择这样相对垂直的领域,就要面对后面的获客成本高的问题。

做学生群体的经验交谈或咨询服务,在这里我们单独讲一下,学生群体相对更加同质化,聚集在一起问题也可能相似,所以在项目前期相对容易切入。但学生群体并未像进入社会的成年人那样,会碰到更多的现实社会中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他们对知识、经验、技能、咨询等服务的付费意愿和能力都很低,很难做大。最早进入这个领域的项目之一 8 点后已经转型。

而在行在诞生之前的调研阶段,姬十三一开始是抱着对学生群体服务的目标去大学调研,但上线后的在行否定了这个初始人群。而是做全平台,但更关注互联网和创业相关人群和话题。

目前这个领域整体还处在早期阶段,该领域中的公司还处在 A 轮或 Pre-A 轮的阶段。36氪采访在行、厅客、空格等项目之后,他们都提到服务。在行目前是知识、技能共享平台,但接下来会接入更多的服务。而空格的定位是个人技能交易平台。厅客的创始人则都强调自己的平台是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

厅客创始人林超认为,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中,服务的升级就是个性化服务。过去是机构来服务消费者,机构雇佣手艺人来提供一些大家普遍需要的服务,并且是标准化的服务产品。但林超认为,现在有更多的人能以个体角色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他们看好消费升级这样一个大市场。

空格 CEO 唐永波介绍,打开空格,会让消费者感受到它是一个大平台,里面不仅涵盖了衣食住行等生活基本需求,还提供摄影、文化创意、娱乐、艺术、订制等各领域的个性化服务。购买流程与淘宝几乎无异,所不同的是,淘宝都提供的几乎是标准化产品,但 “空格” 出售的是各种个性化的生活服务。空格打造的是一个技能交易平台,简单的说就是人人都可以买卖服务的平台,类似于卖服务的淘宝。

你可以把这些平台看成是交易服务的淘宝或天猫。从目前来看,个性化服务平台是这个领域未来整体发展的一个可期的走向。

目前这个领域整体处于早期阶段,做垂直领域的会像 O2O 那样预期将来会遇到获客成本高的问题,而做全平台的则是要找优先的场景和需求。如此众多的服务品类,一家创业公司该先推哪些服务,先撬动哪些用户人群,需要摸索。

而谁先找到,谁将率先从这个领域脱颖而出。这样一个整体还幼小的领域,摆在他们面前的还不是考虑竞争对手问题,而是尽快证明这个模式走得通,还得是个大市场。

共享经济话题交流请加微信:changfan2016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