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ORE: 走,去美国打Beats! _36氪
做耳机的人都喜欢 Beats,它证明了依靠营销后来者也可以居上,还能成功逆袭老牌耳机品牌。
做耳机的人也都讨厌 Beats,它以低性价比的产品,稳坐销量第一宝座,切走了这个行业大块蛋糕。
打 Beats,是很多耳机创业者的梦想。
一直在国内走高性价比路线的 1MORE ,也要去打 Beats 了。这一次,他们想去美国打 Beats。
你可能还在疑惑这家公司是谁,他们已经头也不回的跑在国际化路上了。本月中下旬,即将全球发售三款智能耳机,正式宣布国际化进程。
结果自然还有待考察。但对他们来说,这种策略无疑最合适。
一个明智的选择
耳机,本身是一个不起眼的品类。一个国产耳机品牌要做国际化,往往不会被关注。
但 1MORE 不一样,这家小米投资的公司,已卖出 1700 万条耳机,是中国目前销量最多的品牌厂商。
他们本应该像外界猜测的那样,借助小米的推广资源,不断推出 500 元以下的高性价比耳机,在国内市场高举高打,但现在却有意传达进军国外市场的信号。
这也难怪,与小米错综复杂的关系,已不断考验 1MORE 的平衡感:前期小米带来的资源得天独厚,却让 1MORE 自身品牌的形象变模糊了。对 1MORE 来说,出海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大多数人知道 1MORE 这个品牌,是因为小米和小米活塞耳机。49 元的小米活塞耳机、99 元的小米活塞耳机、499 元的小米头戴式耳机,带给 1MORE 过千万销量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性价比的标签、低价位的产品形象。
作为一家独立的硬件公司,1MORE 必然会考虑推出更高端价位的耳机,“在年轻人负担得起的价位上不断精进”,增加营收与利润。米粉未必会买账。
对 1MORE 来说,处境还更糟。作为小米和顺为投资的公司,他们无法不接小米的 OEM 订单。在发售了 299 元的圈铁耳机后,1MORE 按照既定计划发售了 99 元的小米圈铁耳机。这种窘境未来很可能还会不断重复。
左右互搏,1MORE 不得不面对,却也未必有解。公开给出的答案显得苍白无力也无奈,“小米系列的耳机主要适配小米手机,1MORE 的产品会同是适配安卓和苹果手机,并配备更丰富的配件及更精致的包装”。这样的解释,恐怕米粉以外的用户也未必会认可。
这还不算,国内耳机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锤子、一加、魅族纷纷推自家耳机,汪峰组队打造 Fiil 耳机。据说,最近还有比汪峰更大牌的明星出来做耳机呢。
这些互联网品牌的耳机,售价基本都在 199 元以上,是 1MORE 最看中却最薄弱的市场。超出了米粉能承受的范围,小米也爱莫能助。
一场预谋已久的行动
如果仅考虑公司实力的话,1MORE 做海外市场的优势,既比不上主打海外市场的一加,也比不上已经在海外销售配件的小米。
1MORE 的底气来自产品和模式。
1MORE CEO 谢冠宏告诉 36 氪,“1MORE 这种 ‘北欧造型,南欧声音’ 风格的耳机恰好更适合欧美人,再加上价格优势,产品很受欢迎,有用户甚至给出了 ‘Unbelievable Quality, Unbeatable Price’ 的评价。”
还有音乐人专门主动找到他们。最近刚刚加盟 1MORE 的声学总监 Luca Bignardi,曾获得四次格莱美奖,偶然在中国好声音试用了他们的耳机,决定加入这家公司。
任何产品要做品牌,都少不了客服营销、渠道这样的难题。做国际化更是如此。1MORE 已经给自己规划好了打法:“小米模式”+ “大师联创模式”+ 本地化运营 +……
- 小米模式
小米模式的精髓就在于,给最广大用户提供最需要的高性价比产品。大众潮牌 Beats 就成了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在过去的八年里,这家公司从无到有,早已占据了美国高端耳机市场 50%以上的份额。
与国内耳机市场不同,国外耳机市场相对更成熟。尤其是美国用户, 选择 100 美元价格以上耳机的意愿不断增强 。这些年,Beats 不仅在年轻人中普及了 100 美元以上的耳机,也使得品牌成为年轻人选耳机 最看重的因素 。
1MORE 产品的主打价格区间会在 99 美元左右。比主流高端耳机售价略低一点,有性价比;但价格很接近,让外国人相信产品的品质。相应的,未来国内的定价也会依据海外做调整。这同样也是为了与小米的产品线来区隔。
- 大师联创模式
Beats 成功的秘诀之一,是它独创了明星营销的模式。这种重营销模式,被 1MORE 发展成了 “大师联创模式”——选择各个领域优秀的、正面的、积极的、与 1MORE 价值观契合的名人合作,推出定制款耳机。
相比于传统的 Beats 代言模式,1MORE 更倾向于采用利润分成模式。这是从生产小米活塞耳机就使用的分成机制,运行一直良好。
这个模式,在国内已经被验证过了,吴莫愁、潘晓婷、吴敏等都与 1MORE 合作推出了定制款耳机。
至于将来会在国外选择哪些明星,1MORE 现在还不愿过多透露。
- 本地化运营
现在,1MORE 的宣传重心也在往国外倾斜。他们不仅活跃在美国耳机用户的论坛里,也积极与海外媒体沟通,频频发声。
完成这项工作的是 1MORE 在北美的团队。不久前,他们在旧金山成立了分公司,组建了一支 10 人的团队。还挖来了原 Vizio Inc.董事 Dave Russell,出任北美地区总负责人,后者带领的 Vizio 是美国增长最快的 HDTV 和消费电子产品公司;找来了 Ominer 和 Vers 的 创始人 Manouchehr Fathi 负责全球品牌策略。
在本地化团队的基础上,1MORE 也在产品上积极本地化。最近他们推出的新款智能耳机,不仅与当地的流媒体服务商 Spotify、Pandora 提前达成了合作,还打通了沃尔玛等传统渠道。
- 其他模式?
作为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打造国际品牌最成功的还是 Ninebot,在收购了平衡车始祖 Segway 后,不仅获得了大量专利,还获得了国际关注。
这种策略是否会影响到 1MORE 还不得而知。不过,有产业链上的人曾向 36 氪爆料,国际知名高端音响品牌 B&O 今年与 1MORE 接触频繁。
一些未解的疑问
与小米错综复杂的关系,驱动这家公司去做国际化。然而,在遥远的欧美市场,虽然在产品品牌、产品价位上做了明显区隔,但是否能够应对小米 19 美元的耳机产品呢?
与大多数做国家化的公司一样,他们最终还是想回来。对 1MORE 来说,时间自然是待定。那时,国内的耳机市场会是什么样子呢?
原创文章,作者:小石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39584.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