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自动售货机+社区,“社区农场”这样卖有机生鲜

随着消费升级与生鲜电商逐渐深入人心,价格虽然要高出平常生鲜几倍的有机生鲜,还是走进了很多人的家中。然而这部分高净值用户并不是那么好获得的,因此目前很多有机蔬菜售卖主要还是通过经营社区,以及经营高端社群的形式慢慢累积用户的。
“社区农场” 打算从农场 + 自动售货机 + 社区三个维度切入这个领域。 通过自营农场把控食品品质,通过自动售货机近距离接触用户,并且自助售货机支付扫码过程中又成为线下向线上导流的渠道,进而形成社区。社区农场同时通过组织农场观光、采摘等活动增进社区活跃度和影响力,最终形成线下线上的良性循环。
众所周知,对于生鲜电商才说, 供应链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成为衡量一个公司实力的关键要素。社区农场这两方面分别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在供应链方面,社区农场在北京海淀拥有 400 亩的禾湾有机农场,每年可供应 160 余种有机蔬菜,从源头上可以控制产品的品质。农场同时还承担着为社区农场的一些线下尝鲜、采摘、社交活动提供场地和场景。据 36 氪了解,目前很多有机农场中有不小一部分收入都来自于类似的线下活动。
其次,打造自动生鲜售卖机,将有机蔬菜送到消费者身边。社区农场采取和高档小区合作的模式,将售卖机放在小区楼下,平均一个售卖机可服务 1000 户。生鲜售卖机通过恒温模式,可让有机蔬菜保鲜 7 天,这期间内,用户通过扫二维码就可支付,由于微信具有支付超过 5 元自动关注公共账号的功能,因此线下生鲜售卖机同时起到线下向线上导流的作用,同时线上用更多品类蔬菜以及各种社区活动黏住用户。售卖机里 7-14 天的蔬菜将会打包卖给合作餐馆,以降低损耗率。朱俊良告诉 36 氪,有机蔬菜类损耗高于 60%就会亏损,他们目前损耗率为 30%。
社区主要指的就是上面售卖机导流到线上的用户,以及地推获取的用户,通过线上到线下进行农场观光以及创客分享等用户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增强社区农场的活跃度和粘性。
社区农场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动生鲜售货机端 “梧桐福舍” 有机蔬菜的贩卖,除了有机蔬菜,里面也会放一些可乐等饮料吸引消费者。微信公共账号线上端售卖,提前一天预订,农场第二天直接发货。
其次,社区农场的观光休闲活动收入。
再次,自动售货生鲜机屏幕可以创造广告收入。
据了解,目前社区农场的自动生鲜售卖机只合作了北京嘉铭桐城小区一家小区,合作 1 个多月以来,平均日流水 1000 元左右,其他小区还在洽谈中。朱俊良还透露,目前农场蔬菜的主要售卖渠道为之前积累的 150 个左右的会员,他们平均年消费在 1 万左右。通过每周送菜模式,解决农场销路问题。
关于 2016年 的计划,社区农场打算这一年内覆盖 6 万户,接入 50 家小区。未来将会通过加盟农场以及运营质检团队将模式复制到其他地区。由于模式比较重,前期投入比较大,因此目前社区农场正在寻求天使融资中。
中产阶级的崛起,品质诉求的觉醒,让一波新消费浪潮汹涌袭来。36 氪想认识这波浪潮中的优质公司,并和你们一起成长,如果你是这个领域的创业者,欢迎联系我,liuximo@36kr.com。
原创文章,作者:惜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4407.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