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关于众筹的现实意义 – 移动新媒体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你的位置:移动新媒体-手游新媒体第一站! > 业界资讯 > 移动互联网:关于众筹的现实意义

移动互联网:关于众筹的现实意义

业界资讯 移动新媒体 43浏览 0评论

我自己对众筹模式其实是有所期待的,相比于P2P的泛滥,监管较难而言,众筹模式反倒更容易监管,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会相对更小,基于对众筹项目的充分判断分析基础上的股权投资,比纯粹依据对P2P网站的信任而做的非理性借贷而言,众筹模式要更有现实意义。

  前面很大篇幅其实都做了介绍,互联网的平台模式带来的极大优势,在下一章《互联网如何改变金融》里,还将继续大幅度介绍互联网所带来的金融变革性机会。这里主要是简单的阐述下我对众筹的看法,或许带点理想主义。

在没有互联网出现之前,其实把零散资金集中到一起,交给投资行为是必然的逻辑和路径,为什么呢?因为互联网未出现之前,投资的门槛还是很高,反映资金门槛要求较高,要进行一笔投资,单一投资的话,金额较大,如果几个人合伙投资,则需要之间要求互信。

另外就反映为能力门槛也较高,因为资金的门槛较高,也就直接带来投资的门槛也随之上升,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大金额投资的行为出现偏差,因此会异常的谨慎和慎重,从而导致对项目的各项要求都非常的高,投资机会极大的降低,这个一方面降低了项目的投资率,另外一方面也提升了专业门槛,需要集中的机构去进行特地的研究和考察,然后来行使投资的权利,毕竟,绝大多数人都缺乏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和学习。

从过去的经验判断来看,这种相对集中性的投资的弊病,反映出来的问题,跟集中性的慈善是一样的,由于是集中投资行为,更多的主导权是掌握在运营层手里,一方面导致了整个投资收益其实是跟其投资能力相关,能力边界到底是多少,很难界定,而从过去的投资的惯例来看,其实收益分配模式是存在一个极大的问题的,我们过去投资机构是直接收取管理规模的管理费来维持基本运营的,同时产生收益的时候在收取20%甚至更高的绩效,这种模式,使得投资机构天然有扩大管理规模的冲动,而是否能匹配自己的投资能力,其实都是其次的事情了。

而且旱涝保收的情况下,加上也不透明的投资决策行为,都很容易产生各种不道德的行为,辜负了投资人的信任,这两年这种事情出的挺多,都是集中性的投资弊病。

当然与此相伴随的还有管理团队的能力认定上,在过去几年里,我们的传统能力认定方式相对比较单一,都是带有很大的赌博成分,只能通过过去的专业投资业绩来进行能力认定,但是实践证明发现这个很不靠谱,去看看私募投资每年的业绩就会发现过去不能代表未来,而且差距极大。我们有个冠军诅咒的说法,每年的第一名,到了之后,都基本惨不忍睹,说明这种认定是很有问题的。

而且我们也在实践中也可以发现,专业机构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会产生不断的分化,一方面是投资成功之后,本身不断的懈怠,不思进取。现在很多人都在抱怨一些曾经很有名的投资机构,怎么日益就堕落成这样呢?其实,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经过前几年努力,大钱也赚到了,名声也有了,就越来越失去了努力的意愿和动力,干什么还全球飞,太辛苦了。

其实创业激情永远在年轻人手里。当一个屌丝逆袭成高富帅的时候,基本上也是开始失去激情的时候了,往往能力就丧失了,因为贪图安逸了。这个很正常的人性使然。

另外一方面,创业团队也会进行不断的分化,这个很现实,每个人都想自己做老大,尤其是中国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公司的合伙人不断的分裂,最终都变成了很多的公司,这些都是过去投资的一些弊端,能力的不持续,能力的不容易分辨,都成为了投资过程中很大的门槛。

尤其在早期创业的过程中,能力的认定更难,但是过去我们的投资门槛都极高,使得投资都是少数富人的游戏,很多时候也限制了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我有时候开玩笑,过去的这种投资模式其实是大量的投资人在给这些投资机构的五星级、头等舱在买单。这种投资模式必然是有极大的问题的。

那么互联网出现之后呢?其实,前面已经花了很长的时间探讨平台模式的意义和局限了,其实,归纳起来其实,平台模式最大的意义其实是将原先的集中性的大中介逐步的打散,或者去中介,或者形成小中介,在投资的行为命题中,这个趋势如果要有所反应的话,可能就是将过去的机构主导管理型的集中投资方式可能逐渐改变成自我投资行为或者逐渐变成小中介主导的投资行为,不在是将资金给单一的机构,让其打理,而是改成通过互联网自我寻找,自我投资,自我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这里面互联网扮演的优势其实是更多的投资机会,更全的信息对称,以及更小的投资金额和投资风险。

在第三方支付的章节里,我提出过一个概念,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技术的发展,其实带来一个很大的金融特征是金融的门槛下行,包括了金融专业型门槛下行也包括了金融金额门槛的下行,从投资角度来看,其实是人人可成为投资人的同时一分钱也能进行投资,互联网让人群可以极大的拓展,从而实现了一笔一百万的投资可以衍生到极大的人群覆盖,从而极大的降低了门槛金额,支付技术也为了投资的便捷提供了可能性。

这个改变,并非只是金额层面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改变了投资的整体性的方式,他逐步的引导了投资主体的分化。因为单笔金额的较小,使得大家的投资压力减轻,违约成本降低之后,原先的重资金的投资下的谨慎行为会逐步外化,投资的压力减轻,从而还集中表现为大量的不靠谱项目的成功绝对数额上升,很多原先看上去无法理解的项目,在正常的投资体系里无法实现的项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的提升投资成功率,因为投资压力的减轻,同时在投资过程中,还带有大量的非理性情感因素,都会促使投资的成功。

事实上,就我们的投资经验来看,很多看上去往往无法理解的项目,最后的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小,这个世界并非都是按照我们固有的逻辑在推演,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情,在投资领域里面并不少见,更少的投资金额会引发更多的投资机会,是必然的趋势。这个其实是互联网带来的一个极大的优势,将大的风险分摊成小的风险,从而增加了项目的成功概率。当然项目数量也会因为互联网更多的被挖掘和增加,也是现实可以看到的。

但是互联网带来的优势,我个人感觉,金钱其实只是一个部分,还有很多其实是金钱所无法涵盖的,互联网前面提到过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认为互联网其实是加大了信息不对称的,但是在之前的论断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互联网其实是制造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但是难点在于成本很高,因为梳理真实信息的难度会增加,一方面是时间成本,一方面是能力成本。

这个就非常的有意思,如果有一个组织可以实现有时间和专业能力的人都纳入进来,交相聚集,大家各自出力,一起尽心协同运作,是否有可能实现信息的尽可能对称呢?从而增加投资的成功率呢?这里面的核心其实是如何有效的利益分配的问题,需要一定程度的利益捆绑。

事实上,我们在投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集中性的投资行为的大量管理人员是欠缺投资能力的,他们的研究深入度远远不如那些在行业中已经浸淫多年的人员,所以我们在投资过程中经常要聘请一些兼职合伙人,来帮助分析和判断项目,而实践中也发现很多人其实都被埋没在人海之中,互联网的出现为这些人其实都提供了一些进入投资领域的机会。

美国的kickstarker有个知名博主,就是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判断,获得大家的认可成为了极为著名的人士,这些人不少,有着丰富的业务实践和认知,在自我投资的过程中,他们可以起到很好的梳理项目风险和项目建议的作用,在没有互联网出现之前,大量的投资机构都只能单一判断,往往成功是不高的,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投资机构会去选择一些行业内人士压根无法理解的不靠谱的投资项目,而且还经常出现欺诈风险,前些年某国际知名投行就一年内犯了三次这样的错误,也是很好玩的事情。

理论上,如果可以构建较好的体系,理论上互联网是可以产生较好的生态来充分有效的判断项目的风险的,当然,这个风险的判断,未必一定是准确的,因为很多时候项目的成功并非取决于项目本身,还有很多项目以外的原因。

第三点,其实我感觉跟第一点的人数拓展是有关的,人数的拓展,一方面带来了资金门槛的下降,另外一方面带来最大的意义是资源的增加,我一直在看一些早期创业的项目,制约早期创业失败的原因很多,有一个较大的原因是因为创业成本过高。这个成本其实是多方面的,即包括了对创业项目的认知的成本过高,单一创业的过程中,其实是需要指导的,但是一个人蒙头做事情的时候,看不到太多的弊端,做到一半的时候,发现,做不成了,没办法做。但是成本却下去了。代价很大,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予以指导,或许就能降低整个成本,所谓的创业教育,其实互联网是可以给予的,我一直认为成功的经验,其实大抵都是扯淡,谁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包括他们自己都无法复制。

前几天,在跟一个创业成功的团队沟通的时候,我说你们原版人马,重新回到十年前去做事情,我估计成功也都是未必的,更何况现在要重新创业,只能说明你可能比别人更多成功的机会和概率,但是你们过去的经验,至少从现在的时代来看,已经是没有借鉴意义了。成功很多时候真是随机偶然的结果,可能只是运气好,你就成功了,那些大谈成功的背后的起伏人生,经历是何等的相似,都是用来刻画和塑造用的。真没啥营养,成功是绝对不可以复制的。你甚至可以理解为你没那运气。即使你比别人能力更强,有啥用呢?

昨天在看恐龙灭绝的纪录片,在渺茫的宇宙中,地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然而就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地球,因为一次偶然的行星碰撞,谁也无法预测的行星碰撞,使得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的恐龙灭绝了,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霸主,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而大量弱小的物种却躲过了一劫,世事无常,很难可以用所谓的努力和能力来论证这种偶然性的事情,活下来的并非都是有能力的人,并非是强大的人,只能是说最有运气的人,但是我们往往刻意要去忽视这种运气,而要强调能力,其实是好无意义的。每个人所经历的成长轨迹的背后是不同的。所以,多听成功的人的话,不如多听听创业失败的人的教训,教训绝对比成功的经验,更值得你去学习和借鉴,失败的没一条背后都是血淋淋的教训,都是你可能会碰到的现实问题。

所以,如果有较好的创业教育其实是可以降低创业成本的,我一直跟创业团队强调,这个世界上,其实你所想的每个想法,确切的说,都同时至少有一万个人在想,而至少有一千个人在做或者曾经做过,你要考虑的是人家为什么不做,为什么没有做起来,原因是为什么。光靠创业激情,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是成功学教导你的,什么do it!

狗屁,错误的路上,你走的越远,你回头的成本越高,时间是你最大的成本。我跟很多人说过,珍惜你毕业前五年的时间,那是唯一你可以肆无忌惮过你想过生活的五年,这五年,你没压力,没负担,你错了可以回头,你的所有犯错成本都很低,但是过了这五年,你已经就不是你的了,你会有现实的压力,你根本不可能真正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做一件事情前,深思熟虑是必然而且必须的,也是对自己所负责的,你要有足够的理由去想明白做这件事情的方方面面,做了再说,很大程度上是拿自己开玩笑,而且不负责任,我怎么能指望一个不负责任的人能做好事情呢?

而想明白事情之后,就要坚定前行,我喜欢屌丝,因为我自己就是屌丝,我喜欢屌丝骨子里那种特别强烈的改变现状的企图心,所有创业的成功的核心其实就是这种企图心,毫不掩饰的说,如果一个创业团队,谈到钱,不眼睛发光,这样的团队,你投他干什么?你是对投资的不负责任。

屌丝愿意为任何一种可能性而进行尝试和努力,他们最大的优点在于我前面说的,他们没什么可以失去。反正一无所有,也就更心无顾虑。投资屌丝是必然的合理行为,一旦屌丝成为了小资,基本就是不可行了。因为毫无意义了,患得患失的心态是无法创业的。他们只能被雇佣,靠金钱来留住他们,靠感觉让他们卖命,而屌丝靠的其实是许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只能投资屌丝,而雇佣小资。

当然还有一类人其实创业成功性更高,那类人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富帅,这些人没有金钱的顾虑,良好的基础,极为优越的安全边际,使得他们的创业成本更低,甚至都无现实的压力,而且他们都有过多次的社会创业的经历,也有成功的经验,他们创业更多只是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理想,这种人其实创业成功的概率是最高的。但是问题是,他们不需要投资。

投资过程中,其实最不现实和合理的投资行为是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型的创业行为,因为创业压力极大,这些创业往往会为生存而丧失未来,绝大部分的人其实是看不到太远的未来,必须为现在放弃未来,能两者平衡的人,总归是少数的。创业成功永远是小概率事件,孤注一掷的人,往往会迷失方向。陷入为创业而创业的纠结中去。

这里扯个话题,跟不少人争论过,我也就系统阐述下我的看法,现在很多人都跟我说,谁谁谁拿到了风投,怎么好怎么好。然后也准备跟着投一点,其实,怎么说呢?投资行业从过去几年来看,其实很难说是个智力密集型行业,而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拥有更多的资本,才可能有较好的投资选择,也才有更高的胜率,这里其实跟多赌博是很相似的,某个意义上讲,只要你的筹码无限,你的成功概率应该就是 更高,两方博弈,比的其实是谁的资本更雄厚,能力很容易被资本给压制。

这里其实背后也反映了投资的成功概率其实是很小的。而且往往都是事后论为主,这次在美国听到一个段子,很多人当笑话听,我到是觉得可以当成故事听,是说谷歌的投资方投资谷歌的时候,只是考虑到尽快完成投资,最后的时候顺带着投了,而这个基金里最后只成功了谷歌一家。

我没有核实过真假,但是我还真有点信这种故事,风投的投资逻辑其实就是这样的,他不是投你有多少的成功概率,而只是投资你会带来的无限想象力,哪怕听上去在不靠谱的故事,但是因为具备想象力,也会纳入投资范围,从而使得风投投资的项目的失败率是远高于正常的企业的。所以拿到风投并不意味着你比别人有高的成功概率,相反是有更高的死亡概率。对于拿到风投的企业,只能说他更具备了更好的想象空间,但是未必代表这个想象空间一定能实现。

很多时候,我们在展望未来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分水岭,并不是优势最强的技术会成为我们人类的走向的,正如同基因突变一样的概念,并不是越优秀的基因一定走在前面带领别的基因,这个过程中,会有无数的偶然性因素,技术变革的趋势,不是理性可推断的,所以在看未来的时候,投资一些完全另外一个维度的技术的时候,其实是失败率是极大的,但是却不得不豪赌。

如同,大量机构豪赌移动互联网一样,也如同现在豪赌O2O等趋势一样。这些代表了一个方向,但是这个方向很难说一定是方向,但是不能错过,在这种大的赌博前面,决定性的力量其实还是资本,当然不乏也有小机构赌赌对了,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新的富豪一样。投资的世界就是如此的。

说这么多废话的背后,其实无非是想说明,哪怕投资机构看中的项目失败率都是如此之高,你的创业失败率只会更高。 没有退路的创业,我是不认可且不支持的。

互联网另外一个层面可以降低创业成本,是体现在现实的资源供给上,大量的投资人其实都是有现实的资源,而且在投资的时候,都会尽量选择自己能有所助力的投资项目,尤其是一些相对较为成功的投资人,都还是握有一些特定的资源,可以给予创业的人相对更好的创业支持。

其实,同样是创业,在起步阶段能否有所支持的差别是很大的,现在政府的孵化器的本意也是希望能给与创业企业更多的支持,但是发现到后来其实支持力度是很有限的,无非是资金和政策,这两块有意义,但是都不是最重要的,企业在创业初期,需要的是产品购买的支持,需要的是品牌宣传推广等等,业务方面的支持,而这些恰恰是单一型的机构所无法给与的。

这里面衍生到最后,其实为什么资本越雄厚的投资机构越有影响力,那是因为他手里握有的资源在日益增加,例如红杉资本,其实他旗下投资了中国绝大部分电商企业,他就能为他投资的企业提供各种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其实反倒也能一定程度的帮助,因为对于很多投资人而言,作为自己投资的项目都可以顺手而为之的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的服务,最不济还能成为个顾客,成为消费者,由于人数的极多,本身就是能很好的为创业企业提供了特定的支持,提高了效益的同时也降低成本。

所以,利用互联网,可以进行公益项目的投资,也可以进行一些早期天使项目的投资,国内外都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不但可以培养独立的投资人体系,也能通过投资人的判断,改善融资方的商业模式和产品体验,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互动。美国的众筹网有好多项目都是演变到最后成为了在线产品预认同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C2B。

就是融资方跟投资方在线不断的对一款产品进行互动,交互开发,最后针对在线的众多投资人特定销售的模式,不但完善了产品设计,还直接实现了产品销售。也是反映了资源的供给加大了项目成功的可能性。所以,我自己觉得,旦单纯从理论上来看,众筹对于推动社会创新、资源整合都是有现实意义的。美国奥巴马签署的《创业公司融资法案》 针对这种模式也进行初步的法律界定。也是致力于推动创新和保护这种理念和思维。

其实最近的众筹也很火热了,也出现不少了,我自己的感觉,我还是坚定的认为众筹比P2P更有现实的社会意义,这里有个基本的前提判断,就是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股权绝对比债权更适合,、因为众筹模式在理论上实现了风险和收益相对对称的核心要点,创业失败率高,因此必然要通过股权的方式实现相对较高的收益,而不是类似债权模式,收益相对有限,风险却相对较高。这个在《屌丝金融》里面,再进一步阐述。通过股权介入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对于整个社会的现实意义也更明显。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的是,所谓众筹模式回到最后也只是互联网金融体系的一个分支而已,要赋予其太大的意义其实也是不现实的,没必要动辄上纲上线,非要拔高到什么高度去,以“全民天使”、“人人都是天使投资人”的名义狂欢,动辄要干翻FA(投融资咨询中介)、灭掉早期投资者。

搞得互联网是万灵药一般,众筹包治百病,众筹一出,天下无敌。这种逻辑思维,我个人感觉貌似都是文革的后遗症,要捧一个人,非要捧上天,要砸一个人,就要砸到地上去,现实中的人,往往是能干好点好事,也会干点坏事,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任何事情,优劣必然是共存的。互联网必然也是一样。其实我自己的感觉,最终的社会都是各个金融业态相互协同,互相补充的行为,大家依据各自的能力,在不同的场合形成不同的优势领域,不是谁打掉谁的一个过程。互联网的平台优势会分化一些大机构,但是最终社会的主导的大部分还是这些机构,而且还会日趋集中,因为资源和口碑还是在不断的集中过程中的,从而是集中加弥散的特征。作者:江南愤青 转载出处:DoNews

 



转载请注明:移动新媒体-手游新媒体第一站! » 移动互联网:关于众筹的现实意义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无觅评论,优化体验,加强品牌价值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