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与美团外卖撕逼大战,O2O外卖这是要闹哪样?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答分歧】饿了么与美团外卖撕逼大战,O2O外卖这是要闹哪样?

我嗅运营妹纸在微信上推出了#我要提问#的服务功能。就是想跟大家一起嗅探科技、商业领域的热点新闻、人物动向、创业公司等相关资讯(来扒个皮,让大家瞧瞧)。对于大家的提问,我们已经全员出动,甚至将问题转给更专业的作者来解答。有问题的同学,伸手戳虎嗅微信菜单【虎嗅服务】→【我要提问】来试试。

最近提问外卖的微信粉丝比较多,我们实习生 苏瑞 来给大家扒一扒他们的战争~你要是觉得扒的不够“彻底”,快来评论区愉快地接着扒~

最近,全国各大高校里外卖订餐的广告铺天盖地,深入楼道宿舍,推广力度前所未见,订外卖的优惠幅度直逼倒贴,不仅有各种减免,还赠饮料赠水果,甚至保肾护航送iPhone。而前不久,饿了么与美团外卖员工“亲密接触”,央视又曝光线上外卖APP背后的小店“黑色汇”,引发密切关注。这背后,正是各大互联网公司继团购、打车领域的烧钱大战之后,在O2O本地服务市场掀起的又一场疯狂厮杀。

饿了么创立较早,2008年由上海交大几名学生创办。前两年都在缓慢发展,直到2011年3月遇贵人获得第一笔数百万美元投资,至今已经把自己卖了四次融资过亿美元,近日又传年底前还将融资3亿美元。D轮融资至今,饿了么开始疯狂扩大部队规模,其员工从200人扩张到2000余人,其中地面团队1500人,据称到年底总人数会接近4000人,战斗力极强;渗透城市从20个逼近200个,深入三四线城市;对外宣称日订单数从10万单直线上升到100万单。接受大众点评的D轮投资后,饿了么在商户数据、外卖服务及平台流量还可以利用大众点评的先天优势。

美团在团购行业获得了稳固的老大地位,外卖是其“T型战略”杀入电影、酒店之后的又一个垂直领域。去年年底美团把外卖定为2014年的最高优先级方向,抽调王慧文、沈鹏等组成主力部队。不同于千团大战时的稳中求进,美团今年采取高举高打的策略,广告频频杀进电视、地铁;自去年12月进入外卖市场,现今已经迅速扩张到近200个城市,从校招情况来看其部队人数也在大规模扩张,这当然得益于原本在团购领域良好的品牌形象、庞大的地推部队和稳定的客户关系。此外,美团外卖还与各城市的地头蛇配送团队建立合作,实现以秒为单位的即时配送,点餐范围也从正餐、夜宵扩展至奶茶咖啡等各种品类。

从网站数据方面看,饿了么网站在Alexa的综合排名是8987,人均页面浏览量是2.7,百度搜索指数近三个月迅猛上涨,近30天的整体搜索指数为128306,可见其疯狂扩张和大力推广策略的成效不错。美团外卖在Alexa上显示的人均页面浏览量是7.4,百度搜索指数近三个月也是迅猛上涨,近30天的整体搜索指数为91332,与饿了么有分庭抗礼之势(其实还是差点)。

但从业务模式和现有数据上看,两家的情况十分相近,很难看出将来的趋势。这两家之外,又有巨头杀入,阿里推出淘点点,百度推出百度外卖,再加上到家美食会、开吃吧、点我吧、易淘食、零号线等各种地方或特色外卖送餐平台,颇有当年千团大战的意味,战火已经点燃,撕逼大战势不可挡。

撕逼大战能持续多久,外卖O2O战场的制高点在哪里?虎嗅之前有一篇《外卖O2O:想说爱你不容易》指出配送时间难满足、卫生堪忧口味不佳、客单价过低收益不高、餐厅与网站的矛盾等外卖领域的几大痛点,并且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提高逼格、话题营销;执着服务,踏实肯干;以及差异化竞争的手段。感兴趣的看官可以捧去拜读。

在小生眼里,作为服务行业,不管技术手段如何出神入化,提高逼格体验始终是第一位的。在O2O外卖服务行业,用户第一,商(可)家(以)第(忽)二(略),网站界面是否考虑用户使用习惯(傻不傻),食品选择是否多样(贵不贵),订餐能否及时送达(快不快),服务人员态度如何(帅不帅),食品安全能否保证(黑不黑),商家利益如何体现(砍不砍)等等,都是需要外卖平台考虑的问题。优化用户下单流程与体验,提高食品质量扩大可选品类;减轻商家压力维持合作关系,规范配送环节提高配送效率,才是长久之计。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移动新媒体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