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自身商业模式,新媒体才能突围! 移动新媒体
最近钛媒体改版,喧嚣了一阵,大家都在找新媒体的价值,找来找来发现好像没价值,用做天涯的方法做了一阵媒体之后,大家发现越来越疲惫。比如到虎嗅就是看黑稿的,到钛媒体就是看软文的,一点建设性都没有,大家都是写软文的,差距为什么就那么大呢?
我不是媒体人,自媒体做的还马马虎虎,11年开始做微博虽然做的晚点,也还可以,后来做微信,也还不错。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人可以掌控渠道了,公关最强的公司也一样,又何况百度。无非就是用降权吓唬一下媒体罢了,要知道技术永远不可能完全代替智商的。
我一直跟很多人讲,这是一个偶像崩塌,权威结构的时代,从韩寒开始,一个一个完美的化身都在倒下,包括天才儿童、纯真偶像、创业导师等等等等。然后出现两个趋势,一个叫碎片化,一个叫内容贬值。碎片化的意思是,你很难建立一个统一的价值观体系,你说什么都有人支持也都有人反对,再荒谬也是如此。另一个就是内容没有价值了,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内容太多了,大家看不过来了,所以你写的再好也白搭了,另一个则是媒体商业化了,公信力崩塌了,大家都知道你们是和公司合作的,很多事情,你说了别人也不信了。所以,内容没有价值了或者说贬值了,这个是最要命的。
新媒体的崛起并没有改变这一点,而是更加破坏了底线。垂直媒体为什么火?因为尺度大,为什么尺度大,因为作者可以随便喷,媒体不用负责任。他说了,这是作者写的,和我没关系。至于这是什么逻辑,你懂的…
所以,传统媒体最后一点好处,就是记者还要去采访的底线也被打破了,所以大家就胡乱喷吧。开始大家都爱看,猎奇啊,到后来发现,还不是一样,更没底线而已。其实之前的垂直网媒也是如此,开始锐利上位,收了广告费之后开始慢慢平庸,不续约了,自然要继续针对性的锐利。
当然,不是所有新媒体都如此,只是程度和重点有所不同,有人黑的多些,有人软的多些,提到的,都是做的比较极端的。
那既然内容不值钱了,媒体价值在哪呢?还是传递信息吗?媒体当然还是传递信息的,但是呢,有价值的是媒体本身,换句话说,内容没价值,但作者很有价值,你可以说这是粉丝经济,大概也可以这么理解。再细说一下,就是内容的立场结论不重要,内容的逻辑信息量很重要。李敖说的话这里得到了体现,以前写文章你只要主流媒体发出来,xx是sb,大家都会跟着喊xx是sb。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你要证明他是sb,证明的好,大家说,你真牛,证明的不好,大家说,你才是sb 吧。媒体的公信力背书没有了,个人品牌的价值浮现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还盯着内容的人做不好了,给钱也做不好,包括巨头。
媒体的稿子无非就两种,正面,负面,正面能不能做到点评到位不吹嘘,负面能不能做到事实到位无懈可击,是不是公关稿,其实都已经无所谓了。做不起来的都是因为要么收钱吹到肉麻,要么收钱黑到露骨,你媒体的价值取向在哪?你的个性意志在哪?如果仅仅是个看黑稿或者软文的平台,那我去什么地方看不一样呢?所以是不是公关和收不收钱,都不重要,文章经过你的处理,能让大家觉得有用比较重要。你本着一颗利用媒体公信力忽悠傻瓜的态度去做媒体,读者不是傻瓜。你没看大号转发率都下来了么?大家知道自己的信任被用来赚钱而且还没有得到收获,自然就不转了。当然,有价值有趣的,知道是广告,大家还是会转的,人人心中有杆秤。
当然,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创业邦旗下的快鲤鱼、36氪,媒体不是核心,为创业者做服务是核心,媒体的作用就是帮助创业者宣传,盈利放在增值服务上,处境就大不相同,倒也另辟蹊径。而这次钛媒体的改版也有了增值服务的意识,如果能扭转的之前含混不清的钛度,这里可以给一点期望。
顺便说一句,很多科技博客,我都不太上,再坦白说一句,因为文章的质量实在不值得我花时间去看。为什么质量差呢?因为写文章的人都是多嘴炮,少实践。懂行的人呢,要么没时间,要么写了觉得你是给企业做广告,不收钱发的话,好像自己很亏。上面说的某些新媒体,主打作者一波波的撤,甚至拉黑,原因也是根本不尊重作者,为了自己的恐吓目的,瞎改人家稿子,把作者当工具。要知道,唯有作者值钱,你却得罪作者,质量越来越低,公关越来越多,也就不足为奇。
再顺便说一句,大家就不要强调自己什么客观中立了,只要你写观点,那就是主观的,我从来不说自己客观中立,我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写,软文不吹嘘,黑稿不杜撰。
新媒体要想突围,必须重构自身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