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司机打人中细分产品经理该如何看待事物本质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文章摘要】@李想有言:1、女第一次并线是违法行为,但不是故意的,可原谅;2、男第一次故意别对方属于生气,是违法行为,不过也可以原谅;3、真正把事件升级的是女又高速追上去,别着男差点撞上电动自行车,男躲避自行车她还补一脚刹车,女坏到骨头里了;4、男下手太狠,妻儿在场,情商太低;5、双赢,对社会,女司机出院以后再也不敢这么开车了,减少了对社会的危害;男司机出狱以后再也不敢这么打人了,同样减少了对社会的危害。

 

从成都司机打人中细分产品经理该如何看待事物本质-移动新媒体

首先要说:你知不知道全国每年有多少开车引发的纠纷事件?答案是不计其数!

你有没有关注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如果你有,那么是怎么看待这个事件的?

我想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一开始对女司机抱着同情的态度,对男司机是强烈谴责的,甚至想冲上去暴打一顿。可是当男司机的车载视频曝光,我们又恨不得帮他补女司机两脚。

冷静下来,我猛然发现,媒体的报道左右了我的思想,让我变得人云亦云,当我们仅仅看媒体提供给我们的资料看时,我们总是的思路总是被带着走,以至于忽略了本质,作为一名产品经理,自认为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看清用户需求。但我对这个事件的认知,让我不得不再次思考,产品经理该如何看待事物本质。

产品经理看待事物不要以“点”出发

在工作的过程中,作为产品经理有许多决定要下,而下这些决定,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分析。要分析需求,分析竞品,分析市场。大多数产品经理还没有修炼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管中窥豹只会加速产品的灭亡,甚至公司的灭亡。

以这个事件来说:一开始只有一则报道,《女司机变道遭男子暴打》,公众看到这样的标题,首先就是对男子的强烈谴责,或不齿,或谩骂。即使有人思考男司机为什么要打人,也只是认识到:女司机的行为吓到孩子了。于是就有了《爱幼之心不是施暴借口》这样的评论。

从成都司机打人中细分产品经理该如何看待事物本质-移动新媒体

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这个事件,它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媒体的后续跟进,公众才逐渐认识到: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女司机可怜人自有可恨之处,风头调转开始攻击女司机。

当你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它没有,还有一帮“正义之士”他们站出来,说:你们不要谴责一方了,他们都是不对的!

为什么我要再次思考,是我意识到,混迹互联网这么多年,用过产品无数,自己也在做产品,为什么我的思维方法还是如此的“小白”。所以我写下这些,谨以此告诉自己与产品新人。分析事物,一定不要以一个点出发,只有全面的分析,才能让产品做的更强大。

产品经理不要被用户掌控

我在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说过:用户是产品的上帝,但这个上帝只能给你提供当下的需求。他不能预知未来的需求。我们要做的不仅要满足用户现在的需求,还要看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我深以为然,这就是不仅要掌握用户的需求,还要看到用户的潜在需求。

用户需求:作为产品新人,我现在要做的是不被用户需求掌控,从他们数不清楚的需求中跳脱出来,看到他们共同的一个需求,从而确定产品的特点、优势,以及使用方向。

在这个事件中,公众不止一次抛出自己的观点,从开始的一边倒谴责男司机,到后来矛头倒转谴责女司机,再到后来冷静下来客观评论,其实他们自己都没有弄明白,究竟谴责的是这两个人,还是他们做的事情。

所以作为产品经理,我们不是要看公众谴责那一方,而是要分析公众的这种谴责的行为,他们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发泄自己。(毕竟社会这么复杂)

潜在需求 :诺基亚横行的年代,我们还不知道今天的智能手机长什么样子!如果那时候一个人告诉我要设计一款没有键盘的手机,我一定会觉得他是异想天开。但是放眼当下,除了爷爷奶奶级别的,还有谁在用带键盘的手机?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 用户的潜在需求,是用户自身无法意识到的,产品经理在做用户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将自己对未来的判断,放到用户的潜在需求当中,只有做好这一步,产品才能经久不衰。

产品经理做决断要理性客观

在成都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的评论观点,其中有偏执的,有和稀泥的,还有一类是比较理性客观的,也是我个人觉得赞的:

@李想有言:1、女第一次并线是违法行为,但不是故意的,可原谅;2、男第一次故意别对方属于生气,是违法行为,不过也可以原谅;3、真正把事件升级的是女又高速追上去,别着男差点撞上电动自行车,男躲避自行车她还补一脚刹车,女坏到骨头里了;4、男下手太狠,妻儿在场,情商太低;5、双赢,对社会,女司机出院以后再也不敢这么开车了,减少了对社会的危害;男司机出狱以后再也不敢这么打人了,同样减少了对社会的危害。

为什么我觉得客观理性的观点赞?

首先得出客观理性的观点,要求避开很多干扰。因为在一个事件发生后,各方的声音四起,唾沫乱飞,要做出客观的评论其干扰是有很多的,要有判断,筛选这些干扰的能力。

其次得出客观理性的观点,要求不受自己及公众情绪的影响。公众的观点不一定都是对的,公众的支持不一定是因为事实本身,是会受到“人性”的制约,比如从众心理。

最后,理性客观的判断,不会造成“舆论制裁”的局面。现今社会舆论审判是个很普遍的现象,俗话说: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个事件中,女司机违反交规,男司机涉嫌故意伤害,都是会受到公安机关的依法处理。

从产品经理角度来看,对产品要做出客观理性的判断同样要具备避开干扰、不受用户情绪影响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本质,产品才能做的更好。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本文来源:产品100.

 

 

更新日期: 2015年05月07日
文章标签: 产品经理
文章链接: http://www.gupowang.com/news/206.html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移动新媒体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