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和Uber的合并也许仅是传闻而已
日前,关于滴滴和Uber的合并传闻在业内传的沸沸扬扬,甚至7月21日彭博社的一则报道直接指出,多家机构投资者正在推动Uber与滴滴出行签订一项合作协议,并提议将Uber中国并入滴滴,使其成为滴滴的小股东。但随后也有媒体向当事双方滴滴和Uber分别求证,均收到否定的答复。事情到此本应该结束,但最近一两年发生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几次重大合并,比如,滴滴快的的合并、58和赶集的合并、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等,又似乎让业内闻到了一丝传闻变成可能的气息。但我想说的是,传闻就是传闻,滴滴和Uber的合并不可能,至少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理由支撑起双方的合并。
投资方的推动或许只是一厢情愿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生的几次大型并购案例,如果真的仔细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就不难发现多是投资方在追求其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推动的结果。早前,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就是如此。疯狂的补贴烧钱;滴滴、快的都受到Uber、易到、神州的竞争威胁;监管层面的诸多不确定性等因素,都迫使投资方考虑如何规避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而滴滴和快的的合并是最好的结果。如今就有不少人也依循这个逻辑来分析滴滴和Uber之间是否存在合并的可能,并列出双方的投资机构,发现包括中国人寿、环球老虎基金和高瓴资本等多家机构同时投资了滴滴和Uber,这似乎给他们了一个理由,共同的投资方是推动两者合并的一个主要原因。遗憾的是,这个理由并不成立。
其实我们分析下滴滴和Uber两者的投资方就可以看出,滴滴的融资已经F轮,有超过22家投资机构入资;Uber全球的融资已经进入G轮,有超过35家投资机构入资,双方的股东明显较为分散,这样的结果是管理层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在一些重大事项敲定上,起的作用明显要远高投资方。所以,业内传闻,双方的投资方在进行密切的接触,意在推动一份滴滴和Uber合并的协议,且不说传闻的可信度,单说投资方的推动一项就已经不是十分靠谱。即使有投资方希望两者能够达成合并的协议,但就管理层目前的计划而言,显然是一厢情愿的表现。
滴滴和Uber因烧钱补贴合并也不现实
据Uber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优步在中国发展迅猛,下沉式战略推动公司加速增长,在过去半年多运营城市数已翻了几番达到60多个城市,并已在多个城市取得市场领先地位。整体每单成本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0%,有些城市每单成本比竞争对手低20%至30%。运营效率持续提高和战略级产品拼车业务的快速增长,是Uber在中国实现快速增长的秘诀。据了解,Uber拼车产品人民优步+(UberPOOL)每月在中国15座城市的订单总量已超过3000万单,已在一半的城市取得盈亏平衡,包括在多个一、二线城市盈利。
而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滴滴出行是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行业App中服务内容最丰富的App。2015年全年数据显示,滴滴专车(快车)用户覆盖数量占比高达88.4%,同时在中国专车(快车)移动端出行服务行业中,滴滴专车(快车)日均订单量占比达到84.1%,占据了绝对的行业领导者地位。且更具滴滴方公布的信息显示,滴滴目前已在400个城市开展业务,超过半数的城市实现盈利。
由此不难看出不管是滴滴还是Uber在业务层面的增长依然保持迅猛势头,对市场和司机资源的争夺依然正酣,这个时候让两者握手言和,显然短期内并无可能。况且,就最近互联网约(租)车的情形来看,滴滴和Uber双方似乎有默契般相继降低了补贴力度,并悄然提升了约车价格。据媒体报道。在广州地区,滴滴快车、人民优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涨幅,大约在20%-30%。同时,滴滴快车的司机也表示,从5月份开始,司机补贴也下调了70%。由此可见,滴滴和Uber双方依然放弃了烧钱模式,转而进入了更理性的竞争阶段。这让因为烧钱补贴,促使投资机构撮合两者合并的依据不复存在。况且两者都刚刚融资完毕,管理层手握巨额现金,也不会因为烧钱补贴的问题而选择合并。
双方差异巨大,不存合并基础
在就合并一事接受媒体采访的Uber中国区副总裁柳甄表示,尽管双方有多个相同的投资方,但合并一事仍不可能,Uber和滴滴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首先,优步和滴滴本身有品牌以及区域的极大差异。从品牌上来讲,优步是一个全球的品牌,滴滴更加本土化一些,从布局上优步已经进入全球70个国家400多个城市,而且不断地进入新的城市;其次,优步是技术驱动的公司,并组建了一支UberEverything团队负责拓展Uber Eat 和Uber Rush等产品,另外Uber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匹兹堡正式上路。“我们觉得走的这条路还是和一般专门做O2O出行的公司有一定区别。”
而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发布的《2015年Q3中国专车服务市场监测报告》显示,滴滴专车市场份额占到了83.2%,是第二名Uber(市场份额为16.2%)的五倍以上。滴滴出行旗下专车服务已经在中国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从最初的单一领域扩张到完整城市交通O2O生态平台。目前滴滴出行除了在互联网出租车、专车领域继续深度挖掘以外,在拼车、代驾、大巴等领域亦开始发力。而滴滴车站的部署在未来也能够继续服务于滴滴出行旗下其它产品线,并通过对附近商圈及线下服务资源的整合,打造以出行为入口辐射全行业O2O的生态链。
一个国际化品牌和一个本土品牌;一个技术驱动公司和一个扎根O2O生态链企业;一个中国市场份额仅16.2%和一个中国市场份额占到83.2%;这样的两个企业怎么可能合并?根本就不对等。况且,Uber将中国看做全球最主要的市场,而滴滴也一心想着辐射东南亚,探索一条可行的国际化之路。这样的两个企业如果真的合并,无疑是对两者相互想象空间的扼杀。
其实再退一步讲,中国巨大的市场对滴滴和Uber而言并非已经饱和,三四线城市,甚至县级、乡镇级是不是也有着巨大的开拓空间?除了补贴、价格战之外,在专车的服务质量提升、效率提升层面的竞争似乎也并不充分。这无论是对滴滴还是对Uber而言都是机会,所以,就目前的形式而言,谈合并根本不靠谱。
作者:何帅 微博:@小编也疯狂 微信订阅号:小编也疯狂(id:xiaobianyefengkuang)专注科技硬件、互联网分析评论、电商研究
AD: 【移动新媒体网】 中文科技资讯网 有影响力的科技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