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百公里以后 我开始爱上了奥迪Q7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就像所有霸道总裁类小说一样,在总裁没发现青涩少女的纯真,青涩少女没发现傻小子是总裁之前,男女主角肯定是互相瞧不上,乃至互黑互殴的。

在我开始叙述爱上奥迪之前,我确非奥迪粉,甚至还常常不无奚落地说它只是个“灯厂。”作为一种以偏概全的打击手法,灯厂一说在网络交战中显得非常“老司机。”同理,在体育圈,你可以说姚明只是长得高;在文学圈,你可以说韩寒只是车开得好。如此,他们的优点和努力就可以被一带而过了。

就在这样略显尴尬甚至诡异的氛围中,我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奥迪Q7之云南—贵州探寻之旅。

为什么六百公里以后 我开始爱上了奥迪Q7

来自于真实体验的品牌感知

作为宝马5系车主,在从未驾驶过奥迪系列车辆的前提下,我驾驶奥迪Q7体验了六百公里的公路和山路旅程,体验良多,对比亦良多。但是我并不想很庸俗的将两个品牌做粗暴比对罗列。原因有二,一是我的轿车经验并不适用于Q7这个全尺寸的大块头SUV;二是车如美人,燕瘦环肥的事情,做这个比较毫无意义,我更愿意谈一谈Q7所给予我的新奇体验。

关于奥迪Q7的外观部分,我先暂时略过不细表,因为我觉得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硕大而不臃肿的外形,凌厉却又内敛的线条,再加上眉眼处恰到好处的点睛大灯,奥迪家族的基因无处不在却又没那么咄咄逼人,没有像暴发户那样的四处显摆,兜售自己的设计语言和美学造诣。

总之,于无声处听惊雷,新款奥迪Q7在工业设计上以臻完美,经得起任何人持久性观赏。一如东晋顾恺之作画重神色,所谓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哪怕千年之后蓦然回首,你依然会觉得画中之人神飞顾盼,志趣跃然。


为什么六百公里以后 我开始爱上了奥迪Q7

为什么六百公里以后 我开始爱上了奥迪Q7


事实上,国人对于奥迪系列汽车的外形是极其认可的,要知道2015年奥迪品牌在中国销量达到了567,888辆,在中国高档车市场独占30%的份额。如果外观设计平庸流俗,恐怕这一数据是要大打折扣的。买车和买衣服是一样的,不怕审美趋同,就怕惊悚穿错。

为什么六百公里以后 我开始爱上了奥迪Q7


至于内饰部分,毫无疑问,在这个地球上能找到的好玩意,奥迪Q7基本都给你装好了,且不说奥迪一直引以为傲的MMI系统,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看,MMI系统的流畅度和界面的友善度已经超越了不少手机厂商,不仅逻辑清晰合理,更无卡顿阻涩之惑,在加上阻尼调教极其舒适的旋钮,每一次“滴答滴答”的旋动都是享受,会有一种设计师刻意隐藏很深的匠心却被你忽然发现的喜悦,这种喜悦只属于你个人,是用户和设计师产生共鸣的神秘狡黠时刻。

为什么六百公里以后 我开始爱上了奥迪Q7


不开玩笑地说,如果让奥迪去设计一款手机操作系统,我肯定会去买单。

再加上全方位按摩座椅和23个B&O音响环绕以及随心情变换的氛围灯,除了缺一张席梦思以外,当你坐在这辆新款奥迪Q7里时,满心欢喜,别无所求确实是真实写照。

为什么六百公里以后 我开始爱上了奥迪Q7

另外,我也不是参数党,完全不在意车辆的各种参数。因为我知道在百万这个价位以及有着奥迪品牌加持的Q7  SUV上,再去大谈参数,多少有些不解风情,就像你可以不喜欢林志玲,但是你真不能一脸嫌弃的说林志玲腿粗腰壮,这样就太违心了。这个价位的车,发动机、变速箱等配置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看这辆车能用多少分去熨帖你的期待,是60分还是90分抑或101分?

很多年前,大学宿舍里还流行DIY电脑,同学们为了一点性能想方设法去榨取CPU、显卡的剩余价值。时至今日,这种故事还有么?电脑的性能早就无人关心,不客气地说,苹果笔记本是什么CPU,估计大部分用户都不曾在意。

在汽车上也是如此,得益于各种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汽车轻量化的大前提,现在大部分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是性能过剩的。而当Q7的2.0T发动机迸发出251匹马力,3.0T的发动机所带来的333匹马力,再加上平顺如丝滑的8速变速箱和改进型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哪怕关山千重也是如履平地。

事实也确实如此,经过600公里的公路、山路体验之后,我想表一个这样的态,如果你之前对奥迪嗤之以鼻,认为它只是善于玩弄电灯泡的灯厂。那么,请仔细体验,也许你就会认为这个偏见真是毫无道理——灯厂?没错!只是除此以外,奥迪还真有其它可以闪瞎你眼睛的好东西,奥迪品牌的感召力由此喷薄而出。

除了美貌,Q7还是一辆驾驶者之车

因为不了解,所以才有了偏见。而当了解之后,你有很大的几率爱上你曾经不了解的那些人和事。

二十四道拐是滇缅公路的一部分,我所热爱的史学大家黄仁宇先生曾在此战斗过,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写下无数通讯以及不朽的《黄河青山》。如果说《万历十五年》让黄先生收获了卡夫卡般的梦幻特质,那这一部《黄河青山》就是他个人的真实写照。滇缅公路,几近湮没在历史车轮扬起的尘埃里,以至于有学者痛心疾首地喊出,“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所幸,这段历史奥迪没有忘记,在重走这段滇缅公路的一部分之时,作为一辆有着两吨庞大身躯的城市SUV,你很难想象它能在曾经饱受炮火摧残的史迪威公路之“二十四道拐”路段身轻如燕,翩翩直至。

为什么六百公里以后 我开始爱上了奥迪Q7


二十四道拐,顾名思义,是一段有着24个急转弯的蛇形盘山路。现在这条路上走的最多的是摩托车。当我驾驶着这辆Q7沿着单车道的山路一路向上,右侧后视镜看到的是千米海拔下的百丈悬崖。这意味着容不得驾驶者的一丝分神,同时也对车辆本身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毕竟,只有精准的操控体验和足够强劲的动力才可以辅助驾驶者完成这一任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实上,因为Q7这个“器”够锋利,我完成这段路程只用了不到十五分钟,每一次转动方向盘,每一次踩动油门或者刹车,Q7都给了我极高的信心,我能感受到轮胎在泥泞道路上并没有打滑,四轮上的动力分配合理,在个别弯道,我甚至有勇气踩出60km的时速。值得一提的是,据说在二十四道拐上最快的记录是8分钟。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奥迪Q7,刚开始看着一屏幕的按钮和指示灯,确实还有些犯怵,毫不夸张地说,一开始我是不想开着一辆不熟悉的车去走盘山公路的,这是对自己的负责。

为什么六百公里以后 我开始爱上了奥迪Q7


但是,凡事都有但是。当我开着车从向山底向山上进发,也就三五公里的缓坡地带,我发现之前的所谓不熟悉这一担忧只是杞人忧天。为何这么说,因为Q7的友善是真正发自肺腑的,只要你会开车,你可以在数分钟内熟悉它并立即冲上公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并非小说家言。Q7可以做到,因为你所需要的种种,奥迪已经都帮你想好了,你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握紧方向盘,目视前方,然后踩油门和刹车。就像乔布斯刚推出苹果手机时说的那样,哪怕是你奶奶也肯定会用。是的,Q7就是这样的一辆车,深呼吸,上山,剩下的就交给奥迪Q7。

从山路下来之后,经过小镇市集,密集且无规则的人流非常考验汽车的视野以及对于紧急状况时的迅捷反应。尽管Q7是一辆大车,但是得益于设计师的功劳,哪怕A柱下后方这个死角它也是通透清晰,哪怕从车身侧面突然窜出来一条小狗,你也能一览无遗。

在上了高速公路之后,Q7的3.0T发动机就开始发威了,提速之快令人非常满足,而且你可以通过加速判断出,发动机在大概在1500转时就开始选择让涡轮介入,这使得Q7在变道超车之时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为什么六百公里以后 我开始爱上了奥迪Q7


另外,因为这台车的过于安静,让我起了好奇心,想听听发动机在多少转速时会把轰鸣传递到我的耳朵,两千、三千,一直到接近4千转时,沉闷的发动机轰响才如约而至。另外,Q7刹车的灵敏和稳重可算是一个意外之喜,灵敏部分我不想多说,这个级别的车都很灵敏,安全系数足够富裕,不值得较真,从体验者角度来说,刹车时的稳重才是更重要的要素,当我尝试从120km/h急刹至70km/h时,正在副驾驶上熟睡的同行者竟然并未惊醒,并非说他睡的香甜,事实上,我自己的身体也没有因为急刹而导致前倾,Q7在减速上应该是做过优化,它不是戛然而止,而是像打太极一样的以柔克刚,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法轻松卸力,在短短的几十米之内,毫不突兀地安排好了每一个厘米的减速。

在公路上收放自如、在山路上起承转合,每一个路段,Q7均使命必达,对于其背后的科技力量,作为一个普通体验者来说,知道那些炫酷的英文名词并不能增加更多的谈资,我只知道,Q7界面友善,入手轻松,动力和操控更是无需操心,是一辆大块头也有大智慧的驾驶者之车。

当我站在山头,面对脚下的蛇形路道,联想到几十年前的那场战火,不禁百感交集,那时候的我们连个驾驶员都找不到,现如今却又借助奥迪科技的力量,让普通人都可以轻松登顶,这是时代的变迁,也是历史的力量,如车轮般滚滚向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一辆奥迪好车,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留下了不止一个传奇。驾驶者之车,感受历史的变迁,体验科技的力量,有机会,每个人都该去滇缅公路,去告诉别人:历史曾在此走过。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