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征信市场是个伪命题 征信解决不了P2P面临的问题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当前的中国P2P网贷圈子里盛行一种说法,“中国P2P发展的制约瓶颈是征信体系不健全。”在这种认识下,一方面很多创业者把目光投向征信行业——包括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并宣称这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希望能给P2P网贷平台输送征信数据;另一方面,很多人认识到征信系统之建立非一日之功,而且未必一定奏效,进而用小额分散原则来调整P2P网贷业务,进入低风险的个人小额信贷或消费金融领域。

在有关部门一而再再而三地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银行的补充后,投资界对后一种发展方向表现出更多兴趣,今年以来分期购、消费信贷产品屡获巨额投资,而那些交易量巨大、主营(中小)企业贷的平台,则频频出现“卖身难”、融资难的问题。

在朱飞看来,征信帮不了以大额企业信贷为主的P2P平台的忙,不能帮助它们解决逾期坏账问题,而且,千亿征信市场本身也是个伪命题,征信是个被高估的“万能灵药”。我的理由如下:

1、大额企业信贷模式的P2P平台当前充当的职能是信用中介而非信息中介,而互联网金融平台一旦做信用中介,就离不开“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这一法则。而在金融法则下,金融的核心就是风险定价,考验主体对信贷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相平衡的能力。但是,这一核心能力掌握在银行手里,那些司空见惯的宣传所谓的“服务银行不搭理的优质企业”基本上是自欺之谈,这类P2P平台自身的审贷系统也好、借助第三方征信机构提供的征信服务也好,审出来结果基本都是“矮子中拨高个”,根本解决不了风险高发问题。实际上,当经济发展进入不景气周期时,银行的坏账率也在飙升,所以互联网金融意见领袖“江南愤青”甚至说出,“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天吃饭,谈风控本身就很扯蛋。”朱飞(微信号:18321171187)深以为然。

2、当前的很多第三方征信系统把目光停留在表象信息的收集层面,以为通过收集用户的身份信息、职业信息和社交信息就能判断一个人、一家企业的还贷能力,甚至美其名曰“大数据征信”,这其实是远远不够的。传统银行机构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也只能做到对借贷人在本行的信用(央行征信系统也不是无所不包)的了解,也避免不了骗贷的问题,这说明金融机构——不管是银行还是P2P平台——都不愿把用户的征信状况分享给对手,因为这是它们最核心的竞争力。所以,当下的第三方征信只能触及提供借贷信息的层面,离P2P平台要求的自身风险管理、对借款人的尽职调查、对客户的了解等,不是一回事。更何况,任何一家有抱负的P2P平台,是不会把自身命运交给第三方的,最核心的风险管理这块能力,一定会抓在自己手里。

3、退一万步讲,假如P2P平台间真的结盟开放、共享信息,这是第三方征信也面临着两大问题:第一,在马太效应下,第三方征信容不下多家玩家。想想看,一个央行征信系统服务多少家银行?为什么没有第二个征信系统?第二,第三方征信将面临私有信息无限使用的法律问题。据朱飞了解,现在一些P2P平台的征信或第三方征信在做尽调时,为了核实贷款人的真实还款能力,甚至要求提供手机服务密码去验证相关身份及财务状况信息。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信息收集已经严重侵害用户的公明权利,隐含的法律风险多多。更进一步,惨烈竞争下必然滋生用户信息的买卖、交换,这些都是在终端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的,隐藏麻烦不可小觑。

毫不夸张地说,当前很多P2P平台干了银行都不敢干的工作——高息揽储,更高利息放贷。在GDP增速只有7%,而贷款利率3-4倍于GDP增速的情况下,难免不让人联想到庞氏骗局,这是最朴素的常识问题。至今还以大额信贷为主的P2P平台,宜快速调整方向,或丰富产品布局,切莫把希望寄托在第三方征信上,把自身的泡沫建立在另一个泡沫之上。

(作者:朱飞,微信公众号zhufei101。本文独家首发《百度百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