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混业经营”模式将现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十年前,电子支付起步开始,互联网金融就已经初具苗头。近两年,在经过中小机构的“搅局”之后,第一阵营的主导者们开始了各自向金融多维度渗透的进程,包括阿里蚂蚁金服,以及万达旗下的快钱在存贷汇上的全方位渗透,这样宣告着互联网金融正在进入一个大佬们主导的混业时代。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仅给该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还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比如P2P的跑路现象,数据显示,2014年P2P平台跑路的企业达到287家。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些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张涛透露,央行会同有关部委牵头、起草、制定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有望于近期正式公布。

张涛表示:“互联网和金融结合以后,并没有改变金融服务的本质,金融风险的一些特点,比如传导性、广泛性、突发性依然存在,因此创新一方面要本着鼓励和包容的胸怀、心态,但也不能减少、减弱风险防范的意识。”

《支付战争》里提到,在变革来临之际,顽固不化和狂妄自大都是不可取的,面向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应该满怀敬畏。如今在互联网金融已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固然死守“城池”肯定是不行的,当然,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问题也不可忽略。就像张涛提到的一样,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服务的本质,创业公司不能仅仅依靠概念来玩转互联网金融,仅仅是虚拟的金融变换,是无法改变任何结构支撑的。

所以,互联网金融会朝着“落地”的方向发展,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金融层面。简单来说,就是和周边产业相结合,打造出多元化的“混业经营”模式,依靠互联网相关产业的优势,结合周边产业的落地,双方共同结合,打造出具有实际效益的业态。

当然,互联网金融本身涉及着多个方面的因素,如用户资源、大数据、风险控制、征信体系、第三方支付牌照等。根据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统计,国内拥有第三方支付的企业为269家,而2014年底,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数量就超过2000家。201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其中公布了首批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8家机构名单,包括腾讯征信有限公司、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此前,央行已向26家企业发放了企业征信业务牌照,有部分拥企业征信业务牌照的公司进入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第三方支付牌照、企业征信业务牌照,势必会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门槛”产物。当然,最基础的,如用户体系,大数据、风险控制能力等也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用户资源、大数据、风险控制、征信体系、第三方支付牌照等无一不预示着,各大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得围绕自身的产业链上的产品,打出“混业经营”的组合拳。蚂蚁金融、京东金融、快钱等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或多或少的依靠企业自身周边的产业链,用产业链粘连金融服务,单靠金融这一块是无法赢得市场的,首先各个平台的用户就是自身产品线上的用户,如快钱就是快钱的用户,京东金融是京东的用户,而与之匹配的,则是万达、京东众筹等实质性的“产品线”,这从侧面也保证了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

所谓的“混业经营”模式,大概会是怎样的呢?以快钱为例,快钱是国内最早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之一,快钱的用户量早就破亿,商业合作伙伴超过360万家,对接的金融机构超过100家。2011年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企业当中就有快钱。尔后,其发展了理财业务、企业融资等方面的业务,日前,又开始宣布向C端“进军”,现在又在申请个人征信牌照资质,从互联网这一层面来看,其完全拥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芯”在,其所围绕的混业经营模式是必定是围绕着万达来进行的,要知道万达自身在线下拥有多元化的业态,快钱完全可以为万达在个人理财、企业的理财、借贷等方面金融性产品上提供帮助,据悉,快钱还有多个互联网金融产品将会陆续推出。

京东金融的“混业经营”路径是,依托京东自身的用户体系,结合腾讯的支付系统,围绕京东上的众筹项目,同时结合京东上的销售体系,整个连成一串儿。

第三方支付牌照、个人征信牌照等,会“筛选”出一批互联网金融企业,再结合用户量、产业链长度等,又会“筛选”出一批互联网金融企业。如此众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出现,和互联网公司“一窝蜂”的现象非常类似,毕竟,没人愿意在“风口”上掉队,不知道“风口”也罢,知道而不去搏一搏,显然很多人不甘心。

但,如何跟上互联网金融的变化,又是一大考验。“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有阿里、腾讯、万达+快钱这样的企业在实践,其所创造的价值,势必会超过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因为不再是单个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而是一个大的“集合体”。

文/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ID:guojingdequanzi)用心做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原创狗。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