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独角兽众生相:蚂蚁领跑、京东巨亏、陆金所抑郁
近年,外界一直将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称为BAT(百度、阿里、腾讯),但由于百度发展放缓,业界一度曾将三大巨头更新为ATM(阿里、腾讯、小米)。
不过,马云有不同的想法。
2015年11月,马云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放出豪言,ATM的M,应是阿里系的蚂蚁金服。彼时,蚂蚁金服的估值为450亿美元,比小米的460亿美元略低。
如今,马云的M已领先雷军的M——2016年4月中旬,蚂蚁金服顺利完成B轮融资,市场估值达到600亿美元。
综合多家媒体信息,4月中旬,蚂蚁金服完成B轮融资,此轮融资额超过35亿美元(约227亿元人民币),当前估值已达约600亿美元(约3885亿元)。
据预计,如在近两年上市,蚂蚁金服有望成为2010年农行上市以来中国市场规模最大的一次IPO。
马云当时还抨击了中国互联网的大问题——靠做交易量来融资,他说“这种商业模式见了鬼了,5年都赚不到钱的”。
马云认为商业模式很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 就是规模化盈利,他提出的数字是得有100亿人民币的收入、30亿以上的利润。
由此看,中国达到此标准的互联网公司只有四家,即阿里巴巴、腾讯、蚂蚁金服和百度。
2015财年,蚂蚁金服第一次实现了30亿以上的利润,且建立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显然,马云在去年底并不是乱吹牛皮。
互联网封神榜从BAT到ATM,蚂蚁金服的崛起靠的是什么?在笔者看来,也没什么神功,主要是潜心修练多年的绝招“一阳指”——由支付宝发展而来的互联网金融业务。
马云靠着“一招鲜”,暂列中国互联网界五大高手之先,身边则环视着腾讯、百度、京东金融以及陆金所。与估值已经600亿美金的蚂蚁金服相比,其他四大互联网金融巨头的优势和短板又分别在哪呢?
京东金融 连年亏损中砸钱布局
据业内预计,2015年蚂蚁金服的的税前利润应在30亿至50亿元人民之间。至此,蚂蚁金服已实现连续三年盈利,完全具备了在A股上市的条件。
连续三年盈利,蚂蚁金服的业绩显然让京东金融大流口水。
应该说,京东金融是在布局上最像蚂蚁金服的互金巨头。从电商时代开始,京东就跟随阿里亦步亦趋,并取得成功。
在阿里将金融业务剥离成立单独的蚂蚁金服集团后,京东金融也随之独立。
可以说,京东金融在国内是蚂蚁金服的直接竞争对手之一。但和母体京东集团一样,经营数年,不但没有赚钱,亏损金额还一再攀升,现阶段唯有靠做大规模给市场想像力来融资续命。
京东金融亏了多少,一直没有对媒体明说。外界只知道,在2015年京东集团亏损的94亿人民币中,京东金融是亏损主力之一。
京东金融目前有7个以上的业务版块。2016年2月27日,国内财经界广有影响力的《财新网》报道称,截至2015年6月,京东金融7块业务中只有供应链金融是获利的,其他业务仍在“砸钱布局”。
跟蚂蚁金服的差距,一方面是京东业务体量和阿里巴巴的业务体量的差距造成的。支付业务、消费金融、贷款……京东金融跟蚂蚁金服有着数量级的差距。
不过京东的策略很聪明,选择了蚂蚁金服暂时没有发力的领域,如股权众筹大肆宣传炒作,还通过媒体宣布自己是互联网金融三巨头JAT(J是京东、A是蚂蚁金服、T是腾讯)之一。
舆论造势无法掩盖京东因为战略的失误造成的先天不足,刘强东本人曾经公开承认,最大的失误是对支付的重视不够,认为支付没有价值。支付上的孱弱,影响了京东金融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陆金所不可小觑 P2P风险成隐忧
陆金所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是蚂蚁金服不可小觑的对手。陆金所至今也没有赚钱,2014年甚至亏损4亿余美元,2015年也亏损数亿人民币,但陆金所自己预计其最快可在2017年实现盈利。
陆金所背靠平安集团,有雄厚资本,和不错的政商关系,也有多年运营金融业的经验积累,所以被称为“含着金钥匙”出生。
陆金所有着机构业务优势,与更靠近消费市场的蚂蚁、京东展开错位竞争,陆金所在P2P领域全面开花,给用户的收益率也更高,因此获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
只是不容忽视的是,国家正在强力进行互联网金融整治,P2P是重点。经济下行,P2P的风险也正在加大。
近期陆金所被媒体曝出高层大变动,也让外界对这个平安旗下的互联网金融箭头的未来心生疑虑。在《财经》报道中,陆金所的组织架构不稳定,高管人员流动较大。
同时其产品线、业务线的更替较快,高管团队对业务开展类别的主观性较强。
作为一家从P2P起家,心怀巨头梦的互金公司,陆金所也言称要打造成平台。不过,理财是一个低频的需求,不像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等从支付起家,用户的活跃度和粘性都要更胜一筹。
因为用户活跃度低,陆金所的获客成本变得非常高,这势必成为陆金所成长的天花板。
百度金融 搜索带不来金融场景
在BAT三巨头中,百度或许最为郁闷。如今百度市值只有667亿美元左右,相对市值2000亿美金的腾讯和阿里,B已全面掉队。
在移动时代初始,百度选择了“旗下有13款APP用户过亿”的故事来维持市值和想象力,但市场对此并不买账,于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金融成了百度新的选择。
继支付宝推出互联网金融的标志性产品余额宝并走红后,百度很快在支付、理财等互联网金融领域布下棋子。
但在其他一些领域,百度似乎总要慢蚂蚁金服和腾讯一步,例如在国家公布的首批5家民营银行中,有阿里系的网商银行和腾讯系的微众银行,百度缺席。
在央行公布的首批8家进行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机构中,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和腾讯旗下的腾讯征信赫然在列,百度再度无缘。
但对百度金融来说,最要命的还是先天基础的孱弱——账户和场景的缺失。在金融领域,素有得账户者得天下的说法。
百度从搜索业务起家,用户在使用前无需注册一个实名账户,所以本身的账户基础较差,这影响到了后续所有金融业务的发展。
另一方面,金融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场景的支撑,支付宝有今天的局面,是因为有淘宝、天猫这个巨大的电商场景在打底。但百度原有的搜索业务,很难在场景方面进行延伸。
这也是百度为何宣称要投200亿搞O2O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占下线下场景,百度失去的不仅仅是O2O,还将失去互联网金融最关键的场景之战,那么百度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将大大缩水。
腾讯 有爆款产品缺宏观战略
四大高手之中,腾讯金融是最有潜力和阿里系蚂蚁金服一较高下的。虽然在线上场景中,腾讯电商已彻底宣告破产,但在更加广阔的线下场景中,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竞争目前正陷入焦灼之中。
腾讯有着互联网金融的现象级产品——微信红包,一度让马云也惊呼被偷袭珍珠港的撒手锏。不过微信红包虽然一度搅动互联网金融界,但不少用户根深蒂固地把他当成了一个游戏,而没有当成金融产品。
顽固的用户使用习惯,逼得微信不得不使出提现收费这一有损体验的招数,强迫用户养成微信支付的消费习惯,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要说蚂蚁金服和腾讯差别,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双方数据源上的差异。腾讯积累的数据以社交数据为主,和蚂蚁金服基于交易数据为主的数据类型相比,在金融业务上应用的有效性上稍差。
再加上微信本身实名制的缺失,以及在如何利用大数据做风控的积累上也不如蚂蚁金服。导致目前腾讯的互联网金融,还只有微信支付一个爆款产品,其他领域跟蚂蚁金服的差距都比较大。
当然,除数据基础不同,腾讯的互联网金融整体战略目前也不甚明朗。业内有言,腾讯做互联网金融,是因为觉得金融业务能赚钱,觉得自己有用户,能做好金融。
而蚂蚁金服走上互联网金融的道路,是因为内生于阿里巴巴的电商体系,在从事电商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支付、资金流的问题,基于原有业务自然延伸出了金融。所以一个是人为要做,逆留而上,一个是顺势而为,顺水行舟,二者难易有别。
战略不清导致腾讯金融目前存在着一些左右互博的现象,微信红包VSQQ红包,理财通VS微众银行、财付通VS微信支付,内部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内耗不断。两会期间,有记者问马化腾,腾讯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何时才会像蚂蚁金服一样独立出来。
马化腾回答说,腾讯具体要不要搞一个金控公司,这些都是不重要的形式,长跑不是看你穿什么衣服、贴什么标语,还是看你的内力。完美地打了一个太极,却无法掩饰真实的尴尬。
这两天,腾讯的金融业务还遇到一件烦心事。4月22日下午,有媒体曝出腾讯旗下微众银行A轮融资谈判失败,“基本流产”。至于失败的原因,报道称“主要是上线一年多来,业绩没出来”。
4月23日上午,微众银行回应媒体,称上述报道失实。虽然,微众银行否认首轮融资失败,但其融资高举轻放、雷声大雨点小已是事实。微妙的是,在微众银行的回应中,将外界说的首轮融资变换了说法,成为“正常的资本补充”。
当然,互联网金融是一场长跑,目前他只在国内发展了三四年时间,蚂蚁金服虽然暂时领跑着全行业,但要想就此高枕无忧还早了点。在这个变化以秒计算的时代,风云不定。
何况,打败自己的往往不是对手,而是自己。马云说过,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优势只能保持3年左右,之后找不到新的优势,则有可能被别人超赶。希望马云的反思,能成为蚂蚁金服的警钟,时常敲响在耳边。
内容合作:张小典(手机/ID:18611755417)
商务合作:吴先生( 手机/ID :15201503199)
阿尔法工场公众号:alpworks
投稿邮箱:report@goldenalpha.com.cn